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实验1 |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
实验2 |
取新制的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10s后微弱变蓝 |
实验3:取新制0.1mol/LKI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pH如下:
时间 |
5分钟 |
1天 |
3天 |
10天 |
pH |
7.2 |
7.4 |
7.8 |
8.7 |
资料:
ⅰ.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mol/LKI溶液放置初期pH升高的原因:。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实验4 |
重复实验2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 |
溶液立即变蓝 |
实验5:用20mL 4种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与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pH后,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组 |
A |
B |
C |
D |
pH |
11.4 |
10.6 |
9.5 |
8.4 |
现象 |
无颜色变化 |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
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 |
从实验5可以看出pH越大,歧化反应速率越(填“快”或“慢”)。
解释pH=8.4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