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
  • 1. (2020·青岛一模)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才能看得深、把得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唐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败,失之于“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被取消,社会主义已经完全蜕变;也失之在“治”,长期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使政府的威信消失殆尽。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而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和苏联内部自我演变结合的合力。可以说,既失之在“制”,也失之在“治”。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文章(有删节)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五  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习近平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和所学回答,其中的两个“制”有什么不同?
    2. (2) 据材料二回答,这个帝国注定 “被打垮”的原因是什么?请你写出这个帝国进行了哪些“殊死的决斗”?
    3. (3) 据材料三回答,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之在治”的因素是什么?请你写出苏俄或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活动有哪些?
    4. (4) 据材料四和所学回答,“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中央的决策”有哪些?
    5. (5) 材料五中认为如何“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