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北京人已学会用火 ②河姆渡原始聚落定居的干栏式建筑
③半坡人主要种植粟 ④河姆渡和半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
①启 ②夏桀 ③商纣 ④盘庚 ⑤隋炀帝 ⑥雍正帝
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楹联意在称颂( )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据此说明宋朝(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 ②南昌起义 ③遵义会议 ④重庆谈判
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⑥万隆会议 ⑦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意大利 |
日本 |
|
国民收入(亿美元) |
680 |
220 |
100 |
170 |
60 |
40 |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
1.5 |
5.7 |
9.1 |
23.5 |
14.5 |
28.2 |
材料一 史学研究者在评价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
材料二 丝绸之路上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之间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恰恰正是文化交往融汇的历史;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也正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启示;同时,更是“一带一路”建设所遵循的文化共识与灵魂。
——杨林《以丝绸之路文化精神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材料三 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四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请回答:
材料一 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材料二 孝文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图片上的历史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 罗斯福在新政时期实施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公共工程”计划,以缓解当时的失业贫困和生产萎缩的严重压力。1935年初,成立公共工程振兴局,主持建设公共工程,从1935年到1941年平均每月用工达211.2万人,耗资113亿650万美元,兴办了25万个工程项目。
——摘编自常运生、可风《略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公共工程”》
请回答:
材料一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唐柳宗元的《封建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材料三 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失败,失之于“制”,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已经被取消,社会主义已经完全蜕变;也失之在“治”,长期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使政府的威信消失殆尽。苏联社会主义失败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而是西方长期和平演变和苏联内部自我演变结合的合力。可以说,既失之在“制”,也失之在“治”。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11月25日文章(有删节)
材料四 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五 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习近平
请回答:
材料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材料二 而在中国,烈士陵园日渐冷落,墓碑管理不善、字迹斑驳脱落。很多年轻人所记得的二战历史,已经贫乏。有多少年轻人在看到抗日将领名字的时候不会感到陌生?又有多少年轻人曾在英烈的墓前停驻片刻?今天,年轻的一代有幸生于和平时代,难道他们就不应当对那些舍生忘死、救国于危难的英烈们,怀有一点最基本的敬意和感激吗?牢记历史,不该只是购物时义愤填膺的拒绝日货;更不该是将烈士墓前的花篮顺手牵羊,或是微笑着任小孩攀爬刻着烈士姓名的纪念碑。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历史记忆,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感激,我们需要一个深邃的声音时刻提醒:忘记就意味着背叛,应该让那段真实的历史代代相传!
——摘自《人民日报》2006年9月3日文章(有删节)
请回答:
要求:①有道德良知,弘扬正能量,符合主流价值观;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语言流畅,尊重历史规律,富有历史特色和时代气息。③要对“辛亥革命精神”、 “五四精神”、“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中的“三种”中华民族精神展开论述,要涉及到具体的人物及其精神事迹,让那段历史活起来,让英雄人物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