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1七下·河西期中) 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表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来,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衡。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1. (1) 最能概括选文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 . 闻一多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B . 闻一多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文化药方。 C . 几年辛苦,完成《唐诗杂论》一书。 D . 闻一多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2. (2) 选文引用了杜甫的事例,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说明自古以来,诗人大多不注重仪表的修饰。 B . 以杜甫的例子衬托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勤奋精神。 C . 说明当时社会黑暗,诗人满怀愁绪,无心料理自己的生活。 D . 作者特别推崇、欣赏杜甫晚年勤奋学习的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