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社交、娱乐、购物到出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这一变化在赋能数字产业、释放科技创新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短视频沉迷现象就是其中一种。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需要提升数字素养,运用数字化时代的伦理智慧加以调适。

    近年来,数字伦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所谓数字伦理,是指立足以人为本,在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要求和准则,涉及数字化时代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比如,在社会层面,如何弥补“数字鸿沟”,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公平可持续;在企业层面,怎样避免技术滥用、不当采集用户数据,以正向社会价值创造为目标;在个人层面,应该怎样区分现实与虚拟,化解网络成瘾、短视频沉迷等困扰,解决注意力缺失、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让人们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人,而不是被数字和算法驱使。

    短视频沉迷等现象成为很多人的困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科技加速创新,而观念、伦理和法律等相对滞后造成的。对此,应该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在创新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一方面,对那些明显不正当的企业行为和严重的侵权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比如最近对平台垄断、侵害用户权益等行为开展治理;另一方面,应通过价值观、伦理规范等柔性调节,促使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更加重视数字伦理、提升数字素养,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协同治理,迈向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其中的关键,是明确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公众利益优先、共享科技红利等科技伦理原则,并通过制度安排、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嵌入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各个环节。

    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而言,数字素养意味着如何更好面对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独自面对各种电子屏幕和数字界面,每个人的注意力和行为数据也成为数字技术持续获取的目标。这一趋势不仅产生了隐私保护、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与陷阱等问题,还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戏与短视频成瘾等心理与行为失调。改变的关键,在于个体能够在数字生活实践中反思数字技术对人的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学会自我调适、适度节制,让自己掌握信息获取和遨游数字世界的主动权,而不是被碎片信息所淹没,甚至沉溺于数字娱乐不能自拔。要让数字娱乐和虚拟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进而借助虚拟生活改善现实生活的质量,让数字技术服务于现实所需。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科技造福社会和人民,需要全社会提升数字素养,让科技成为自我实现与追求美好生活的阶梯。

    (摘编自《数字化时代需要“数字素养”》,《人民日报》2021年6月7日)

    材料二:

    特斯拉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维权的事件在网络世界不断发酵,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议题。事关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在大众追问的情绪因素以外,我们更需要理性地检视特斯拉事件折射的诸多数据治理问题。

    从历史上看,我国高度重视数据主体的权益保护,从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到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从刑法到民法典,现行法律法规都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满足用户围绕其数据的安全可信利益。一方面,应当保障用户对数据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该利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重要数据,损害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应当保障用户对系统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通过网络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损害用户对自己系统的控制权;此外,保障用户的选择权,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应利用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损害用户的数据安全和利益。

    在数据流转利用的过程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他们担负义务的实现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数字生态的法治水平。目前各界从业单位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建设数据合规风控体系,自觉以实际行动遵从法律法规要求,满足民众的各项数据权益诉求,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与品牌形象。事实上,在当下实践层面,企业等各类主体依法根据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做出同意,开展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披露等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业务共识。而除非取得个人单独同意,企业等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公开披露处理的个人信息,更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的明文要求。

    (摘编自《“特斯拉维权”背后是数据法治化命题》,《光明日报》2021年5月3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导致了网络成瘾等现象的出现。 B . 数字伦理是人们在开发、利用和管理数字技术时遵循的要求和准则,是关于人和技术关系的行为规范。 C . 短视频沉迷等现象成为人们的困扰,是由于在科技加速创新的同时,观念、伦理和法律等相对滞后。 D . 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都高度重视对数据主体的权益保护,确保用户利益不受侵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确可持续发展等科技伦理原则,是柔性调节创新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动态平衡的关键。 B . 只要科技加速创新,就会催生隐私保护、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造成个体沉溺于数字娱乐不能自拔。 C . 体若能在数字生活实践中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适、适度节制,就可能避免心理与行为的失调。 D . 特斯拉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维权的事件,引起人们对此事件所折射出的数据治理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提升“数字素养”的一项是(        )
      A . 在“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上发布倡议,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其沉迷于网络游戏。 B . 利用微信平台以语音、视频和文字交流等形式,结合学生身心需求设定德育主题,对其进行德育指导。 C . 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暑期学生上网问题,寻找多种方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D . 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认为,“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也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自然的生长。学会善用网络,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大数据时代,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体数据权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