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仙桃市仙桃重点高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10月质量检...

更新时间:2021-12-02 浏览次数:7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构筑了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社交、娱乐、购物到出行,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各种网络平台。这一变化在赋能数字产业、释放科技创新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挑战,短视频沉迷现象就是其中一种。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需要提升数字素养,运用数字化时代的伦理智慧加以调适。

    近年来,数字伦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所谓数字伦理,是指立足以人为本,在数字技术的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应该遵循的要求和准则,涉及数字化时代人与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比如,在社会层面,如何弥补“数字鸿沟”,让数字技术的发展更加公平可持续;在企业层面,怎样避免技术滥用、不当采集用户数据,以正向社会价值创造为目标;在个人层面,应该怎样区分现实与虚拟,化解网络成瘾、短视频沉迷等困扰,解决注意力缺失、知识碎片化等问题?正确应对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让人们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主人,而不是被数字和算法驱使。

    短视频沉迷等现象成为很多人的困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科技加速创新,而观念、伦理和法律等相对滞后造成的。对此,应该充分运用系统思维,在创新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寻求动态平衡。一方面,对那些明显不正当的企业行为和严重的侵权行为,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比如最近对平台垄断、侵害用户权益等行为开展治理;另一方面,应通过价值观、伦理规范等柔性调节,促使社会、企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更加重视数字伦理、提升数字素养,实现数字化时代的协同治理,迈向更加美好的数字生活。其中的关键,是明确造福人类、可持续发展、公众利益优先、共享科技红利等科技伦理原则,并通过制度安排、产品设计和服务规范,嵌入数字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各个环节。

    对于生活在数字化时代的个体而言,数字素养意味着如何更好面对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独自面对各种电子屏幕和数字界面,每个人的注意力和行为数据也成为数字技术持续获取的目标。这一趋势不仅产生了隐私保护、信息茧房、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与陷阱等问题,还造成了注意力缺失、游戏与短视频成瘾等心理与行为失调。改变的关键,在于个体能够在数字生活实践中反思数字技术对人的认知与行为的影响,学会自我调适、适度节制,让自己掌握信息获取和遨游数字世界的主动权,而不是被碎片信息所淹没,甚至沉溺于数字娱乐不能自拔。要让数字娱乐和虚拟生活成为现实生活的补充,进而借助虚拟生活改善现实生活的质量,让数字技术服务于现实所需。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科技造福社会和人民,需要全社会提升数字素养,让科技成为自我实现与追求美好生活的阶梯。

    (摘编自《数字化时代需要“数字素养”》,《人民日报》2021年6月7日)

    材料二:

    特斯拉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维权的事件在网络世界不断发酵,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议题。事关财产安全、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在大众追问的情绪因素以外,我们更需要理性地检视特斯拉事件折射的诸多数据治理问题。

    从历史上看,我国高度重视数据主体的权益保护,从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到2017年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从刑法到民法典,现行法律法规都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满足用户围绕其数据的安全可信利益。一方面,应当保障用户对数据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该利用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重要数据,损害用户对自己数据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应当保障用户对系统可控,产品或服务提供者不应通过网络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损害用户对自己系统的控制权;此外,保障用户的选择权,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应利用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性,损害用户的数据安全和利益。

    在数据流转利用的过程中,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他们担负义务的实现程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数字生态的法治水平。目前各界从业单位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建设数据合规风控体系,自觉以实际行动遵从法律法规要求,满足民众的各项数据权益诉求,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与品牌形象。事实上,在当下实践层面,企业等各类主体依法根据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做出同意,开展数据采集、处理以及披露等活动,已经成为普遍的业务共识。而除非取得个人单独同意,企业等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公开披露处理的个人信息,更是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二审稿的明文要求。

    (摘编自《“特斯拉维权”背后是数据法治化命题》,《光明日报》2021年5月3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导致了网络成瘾等现象的出现。 B . 数字伦理是人们在开发、利用和管理数字技术时遵循的要求和准则,是关于人和技术关系的行为规范。 C . 短视频沉迷等现象成为人们的困扰,是由于在科技加速创新的同时,观念、伦理和法律等相对滞后。 D . 自2012年以来,我国的刑法和民法,都高度重视对数据主体的权益保护,确保用户利益不受侵犯。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明确可持续发展等科技伦理原则,是柔性调节创新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动态平衡的关键。 B . 只要科技加速创新,就会催生隐私保护、大数据杀熟等问题,造成个体沉溺于数字娱乐不能自拔。 C . 体若能在数字生活实践中学会反思,学会自我调适、适度节制,就可能避免心理与行为的失调。 D . 特斯拉女车主在上海车展维权的事件,引起人们对此事件所折射出的数据治理等问题的广泛关注。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提升“数字素养”的一项是(        )
      A . 在“青少年网络素养与教育创新论坛”上发布倡议,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防止其沉迷于网络游戏。 B . 利用微信平台以语音、视频和文字交流等形式,结合学生身心需求设定德育主题,对其进行德育指导。 C . 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研究者、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暑期学生上网问题,寻找多种方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 D . 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认为,“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也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自然的生长。学会善用网络,对孩子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大数据时代,如何才能保护好个体数据权益?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2. (2022高三上·五华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克拉拉与太阳(节选)       [英]石黑一雄

    这时经理的声音再度响起,语调中有了某种刚才没有的东西。

    “不好意思,小姐,您该不是在寻找某个特别的AF吧?某个您之前在这里见过的AF?”

    “是的,太太。你们前一阵子还把她放在橱窗里的。她真的好可爱,真的好聪明,看上去就像法国人,知道吗?短发,颜色很深,全身的衣服也都是深色的,她还有一双最最善良的眼睛,而且她是那么的聪明。”

    “我想我或许知道您指的是谁。”经理说,“如果您愿意跟我来,小姐,我们马上就能揭晓答案了。”

    直到这时,我才终于动身走到了一个她们能看见我的地方。一整个上午我都置身太阳的图案之外,但现在我跨入了两个明亮的、彼此相交的长方形中,就在这时经理来到了拱门跟前,乔西紧随其后。乔西看到我时,她的脸上满是喜悦,脚下的步子也随即加快了。

    “你还在这儿!”

    她比上回更瘦了。她迈着地那没有把握的步子不断地靠近,直视着我的脸。

    “噢,天啊!我真的以为你已经走了!”

    “我为什么要走呢?”我平静地说,“我们约好了的。”

    “是啊,”乔西说,“是啊,我想我们是约好了的。我想都是我弄砸了,我是说,过了这么久。”

    我对她露出微笑,她则回头喊道:“老妈!就是她!就是我一直在找的那一个!”

    母亲缓缓地朝拱门走来,然后停住了。有那么一刻,三个人全都看着我:乔西在最前面,一脸灿烂的笑容;经理就在她身后,同样在微笑,但神情中却透着一丝谨慎,我把这看作是她想要传递的一个重要信号;最后是母亲,两眼眯缝着,就像人行道上的路人努力想看清一辆出租车是空车还是有客时的模样。我一见到她还有她看我的眼神,那种恐惧——刚才乔西喊出“你还在这儿”时几乎已经烟消云散的恐惧一一又回到了我的头脑中。

    “我不是存心要等那么久的,”乔西还在说话,“可我生了点小病,不过现在好了。”说完她又回头喊道:“老妈,我们能不能直接把她买了?赶在别人进来把她领走之前?”

    房间里沉默了一阵子,然后母亲平静地说:“这个不是B3吧,我猜。”

    “克拉拉是一台B2,”经理说道,“第四代一一有人说,这一代从未被超越。”

    “老妈,克拉拉就是我想要的那一个,别的我都不要。”

    “稍等一会儿,乔西。”说完她又问经理道,“每一个人朋友都是独一无二的,对吧?”

    “一点不错,太太,尤其是这一级别的人工朋友。”

    “那么,这一台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这个……克拉拉?”

    “克拉拉有着许多独特的品质,真要说起来,我们可以说一上午呢。不过,如果要我突出强调的一个特质,那我一定要说她对观察和学习的热爱。她能够接受并且融合她所看到的身边的一切,这种能力真是让人称奇。因此,在这家店里的所有AF当中——包括B3在内——她的理解力目前是最为成熟的。”

    “是吗?”

    母亲又一次眯起眼睛看着我。接着她朝我走近三步。

    “你不介意我问她几个问题吧?”

    “您请。”

    “老妈,拜托……”

    “不好意思,乔西。我和克拉拉谈话的时候,你就在那边站一会儿。”

    这下就只剩母亲和我了。尽管我努力保持着脸上的笑容,但那并不容易。甚至,我或许还让脑海中的恐惧表露了出来。

    “克拉拉,”母亲说,“我要你别朝乔西那边张望。现在,告诉我,不要看,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灰色的,太太。”

    “很好。乔西,我要你保持绝对的静默。现在,克拉拉,我女儿的声音,你刚刚听到她说话了,你说说,她的音高是怎样的?”

    “她说话时的音高介于中央C之上的降A音和高八度C音之间。”

    “是吗?”又阵沉默过后,母亲说道,“最后一个问题,克拉拉,你有没有注意到我女儿走路的方式?”

    “她的左髖部或许有问题。还有,她的右肩可能会痛,所以乔西会以一种让右肩避免突然性动作或非必要冲击的方式走路。”

    母亲思考着我的话。接着地又说:“好吧,克拉拉。看来你懂得挺多。那么能不能请你为我重现乔西的步态?你愿意吗?就现在?我女儿的步态?

    于是我迈开了脚步。我意识到,非但是母亲——当然还有乔西一一整间商店此刻都在注视着,倾听着。我走到拱门下面,走入太阳铺陈在地板上的图案。然后我走向商店中区的那几个B3,还有玻璃展品推车。我竭尽全力地重现我所看到的乔西的步态一一第一回是在她走下出租车后,那时罗莎和我都在橱窗里。接着是四天后,母亲刚一抽回按住她肩膀的那只手,她便冲着橱窗走来。最后就是我刚刚看到她的样子,迫不及待地走向我,眼中满是欣慰与快乐。

    我走到玻璃展品推车前,动身绕开它,一边尽力不去碰到站在推车旁的那个男孩B3,一边还要小心翼翼地保持乔西的步态特征。

    可就在我要原路返回的时候,我抬眼一瞥,正好看到母亲,而我所看到的某样东西让我停住了脚步。她依然在用心地看着我,但她的目光似乎径直穿透了我,在我的身后聚焦,似乎我是一块窗玻璃,而正聚精会神地看着玻璃后面很远的地方的某样东西。我就站在玻璃展品推车边上不动了,一只脚悬空,脚跟离地。商店笼罩在一片奇怪的静默中。这时,经理说话了:

    “如您所见,克拉拉拥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我从未见过有谁像她这样。”

    “老妈。”这一回乔西的声音很轻,“老妈,拜托了。”

    “很好。我们要她了。”

    【注】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智能机器人(AF)。乔西由于提升(基因改造)的副作用经常生病,而害怕女儿去世的母亲买下克拉拉,寄希望于在乔西死后让克拉拉成为乔西的复制品。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详细叙述了一位母亲带着患病的女儿乔西精心购买能够陪伴女儿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具体过程。 B . 乔西和“我”共见了三次面,第三次见面她很兴奋,因为她没想到“我”没被別人选走,仍然在橱窗里等着她。 C . 从情节来看,选文重点描述了母亲对克拉拉的智能能力的考察,是为了突出母亲谨慎而又多疑的性格特征。 D . 母亲在经理的竭力推介下,经过对“我”的观察力和模仿力等的考査之后,非常慎重地听从了女儿乔西的意见。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选文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为具体丰满,栩栩如生,如在刻画“我”时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 B . 选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并推动其发展,既直接反映了母亲、乔西等人的性格特征,丰富了人物形象,又能引起读者共鸣。 C . 乔西说“可我生了点小病”与前文“我”发现“她比上回更瘦了”的情节相呼应,凸显了智能机器人克拉拉具有很强的观察力和鉴别力。 D . 面对克拉拉这一聪明可爱的智能机器人,乔西激动欣喜,母亲冷静沉着,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意在凸显小孩的幼稚无知和成人的理智成熟。
    3. (3) 文中画线语句体现了“母亲”复杂的内心活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评价说:“在这部小说里,石黑一雄通过一位令人难忘的叙述者的视角,观察千变万化的现代社会……”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叙述视角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文言文阅读

    征和四年春三月丁已,(汉武帝)以大鸿胪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数月取宰相,封候,世尝有也。然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途于前后数公。

    先是,搜粟都尉桑弘羊与丞相、御史奏言:“轮台东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可遣屯田卒,置校尉三人分护,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骑假司马为斥候,募民壮建敢徒者诣田所,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上乃下诏,深陈既往之悔,曰:“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囊者朕之不明,以军候弘上书言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丐若马”。又汉使者久留不还,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与谋,参以蓍龟 , 不吉不行。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御史、二千石、诸大夫、郎为文学者,乃至郡、属国都尉等,皆以‘虏自缚其马,不祥甚哉’。或以为‘欲以见强,夫不足者视人有余’。公车、方士、太史、治星、望气及太ト、龟蓍皆以为‘吉,奴必破,时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将,于鬴山必克。卦,诸将,贰师最吉’。故朕亲发贰师下山,诏之必毋深入。今计谋、封兆皆反缪。重合侯得虏候者乃言‘缚马者,匈奴诅军事也’。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今又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 , 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勾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此五伯所弗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由是不复出军,而封田千秋为宣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

    (摘编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B .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C .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D . 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轮台西于车师千余里/前开陵侯击车师时虽胜/降其王/以辽远乏食道死/者尚数千人/况益西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屯田:汉代以来历代政府利用地方驻军或招募农民开荒种地,以取得军饷。 B . 骑假司马:官名。汉官名凡加“假”,表示副贰。骑假司马即骑司马的副贰。 C . 蓍龟:“蓍”指蓍草,“龟”指龟甲,古人用它们占ト凶吉,因此用“蓍龟”指占ト。 D . 亭隧:又叫“亭燧”,指古代修筑在边境上的亭子,以供来往客商休息之用。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 大鸿胪田千秋,因为人敦厚、富有智慧,就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封为富民侯。他居位自称,成绩超过他前后的几位丞相。 B . 搜粟都尉桑弘羊等人上奏汉武帝,建议在轮台东施行屯田政策,慢慢修筑列亭,用来威震西域诸国,但是汉武帝没有采纳。 C . 贰师将军带兵攻打匈奴,战败,汉武帝常为此痛心不已;汉武帝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向百姓表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的决心。 D . 汉武帝认为当务之急是严禁对百姓擅自增加赋税,全力务农,发展生产,恢复养马免除徭役赋税的法令,补充战马的空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

      ②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岂得行其计乎!

    5. (5) 汉武帝自述出兵匈奴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 4.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次韵王定国马上见寄     苏轼

    昨夜霜风入裌衣,晓来病骨更支离。

    疏狂似我人谁顾,坎轲怜君志未移。

    但恨不携桃叶女,尚能来趁菊花时。

    南台二谢无人继,直恐君诗胜义熙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八月。是时,苏轼知徐州,因抗洪胜利而建黄楼,落成后邀友人于重阳节来此聚会。《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王定国好作文章,夸诞轻易,臧否人物,无所顾忌,以是颇不容于人。熙宁八年(1075),王定国因故受到朝廷停职处罚。②南台,指徐州城南的戏马台。《太平寰宇记・徐州》:“重九日,公(刘裕)引宾佐登此台,命将佐百僚赋诗以观志。作诗者百余人,独谢灵运诗最工。”③义黑,刘裕为宋公,在义熙十四年时镇徐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是诗人写给王定国的应和之作,“次韵”即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B . 首联写友人昨夜受了风寒,晓来原本多病受损的身体更为不适,“霜”字表明了时令。 C . “疏狂”一词既点明苏王二人豪放、不受拘束的性格,又交代了他们不被世人所容的原因。 D . 尾联化用刘裕在重阳日携将佐百僚登南台赏菊赋诗的典故,畅想王定国在诗会上的表现。
    2. (2) 有人认为苏轼诗歌善用比较思维来深化诗歌的思想内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 5.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荀子・劝学》中。“”两句运用比喻论证证明了君子广泛学习并每日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 (2) 在《赤壁赋》中,“”两句从侧面表现了箫声的凄凉悲切。
    3. (3) 《游山西村》中,“”两句描写山间景色,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抱有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立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叶丛中,一根又一根满身带刺的荷梗昂首挺立,支撑着大小不一的荷叶与荷花。荷花仪态万方,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_____________;有的已全部盛开,如亭亭少女,含笑而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畔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_____________。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_____________。

    不仅濯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踪影。

    1. (1)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莞尔一笑           厚积薄发          沁人心脾          栩栩如生 B . 含苞欲放           厚积薄发          赏心悦目          栩栩如生 C . 莞尔一笑           蓄势待发          赏心悦目          惟妙惟肖 D . 含苞欲放           蓄势待发          沁人心脾          惟妙惟肖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不仅濯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诸多动物夏日里高唱奏鸣曲的绝佳舞台。 B . 濯莲池不仅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 C . 濯莲池不仅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的绝佳舞台。 D . 不仅濯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诸多动物夏日里高唱奏鸣曲。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自然界中,海豚的Ⅱ型糖尿病症状最接近人类,但它们比人类厉害,______,只在需要时进入糖尿病状态。当海豚夜间节食时,海豚进入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糖含量升高,有助于向大脑提供足够糖分。此时,海豚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变化与人类糖尿病患者类似。但______,当海豚日间恢复进食后,则“关闭”胰岛素抵抗,_______,直至血液变得正常。

    胰岛素是帮助身体将糖分转化为能量的一种激素。糖尿病患者或者不能分泌足够胰岛素,或者具有胰岛素抵抗,(     ),容易引起并发症,譬如青光眼、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 B . 使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 C . 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 D . 使体内葡萄糖分解不力,血液中糖分含量过高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1高三上·仙桃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你愿意在西餐厅红酒牛排配蜡烛,而我只喜欢在路边吃一碗油波面。”西安80后张文经常与同事就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而发生“口舌之争”。

    ②90后李翔宇为了给枯燥的跑步注入一些仪式感,报名参加了一场线上迷你马拉松挑战赛,他说:“只要完赛就能获得一枚实体奖牌,虽然奖牌是自费下单购买,不过由此获得的成就感让我觉得物超所值。”

    ③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李印表示,“仪式感经济”当一分为二地理性看待,一方面其所带来的消费对经济发展有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尽管对于精致生活的追求无可厚非,但赤当量入而出。

    你对“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