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及诗歌材料,完成 下题。

    【材料一】: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五年《求贤令》)

    【材料二】: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 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材料三】: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备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材料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注】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即上文的材料一二三。

    1. (1) 文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扬: 选拔 B . 陈平岂笃.行 笃: 忠厚 老实 C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D . 其备举所知,勿有所遗. 遗: 遗漏
    2. (2) 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榆柳荫.后檐

      A . 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B . 栗深林兮惊.层巅 C .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 D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B . 《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 . 前三个材料表达了曹操愿求更多的“贤人君子”和他一起“共治天下”的政治决心,《短歌行》也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D . 曹操对人才的选用,“唯才是举,得而用之”,材料三中伊挚、管仲、韩信等的例子很好的证明了材料二中“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的观点。
    4. (4) 材料一与材料四在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