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2-11-26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1.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

    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编者注:透入肌肉和骨髓,比喻感受深刻)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

    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词作,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而且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蕙风词话》卷一)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 (1) 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首选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 B . 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 C . 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很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 D . 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
    2.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两则材料论证了材料一人品与文品并重的中心观点。 B . 莫砺锋举李、杜、苏、辛四个例子,论证了古典诗词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代人而言是有重大意义的。 C . 有人认为陆机说的“诗缘情”与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纲领是矛盾的,但孔颖达认为,两者是合一的,莫砺锋认可孔颖达的说法。 D . 读者在阅读唐宋词的过程中会代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
    3. (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 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B . 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 C . 刘熙载《艺概》:“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茕。”“英雄出语多本色,辛弃疾词,于是可尚。” D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潘岳(晋代诗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潘岳的字)拜路尘。”
    4. (4) 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李璟词的描述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

      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

  • 2.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文本一】:

    最美是百合

    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了。

    曾有一段日子,我和妻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那时我的工资收入只有七十二元,妻子没有工作,且已怀孕了八个月。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们开了一个小书店,还请了一个帮工。

    她叫阿纯,在一所中专读书。此时,她正好放假,主动要来帮忙,而且执意不要工钱,只想借此机会多读一点书。

    妻子说,暂时不拿工钱也行,搬过来和我们一起吃住,多少可以节省一点。

    阿纯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阿纯是一个爱笑的女孩,我和妻子都怀疑她的嗓子眼儿里是不是挂了铜铃。

    阿纯爱和妻子背着我说悄悄话。其实,她们的悄悄话大多也只是谈论女人的化妆、穿戴,并没有什么秘密。

    阿纯总对妻子说:“商店里有一种百合花布,你用来做连衣裙一定很好看。”

    妻子看着一天比一天大的肚子,笑着摇摇头。

    阿纯说:“等生完宝宝再穿嘛!”

    阿纯用很美丽的语言形容那些比她的语言还美丽的百合花。

    她说:“不信你去看一看。”

    经不住阿纯的一再诱惑,妻子挺着大肚子去了商店。她看到了那种布,淡黄的布面上那高雅洁白的百合花使她怦然心动。她在柜台前站了许久,但她的手并没有伸进口袋。她低下头,匆匆地离开商店,一言不发地回家了。

    一个下午,妻子也不多说话。

    阿纯好像自己犯了什么错误,不知怎么安慰妻子才好。

    做一身连衣裙的布料价钱,等同于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妻子的选择再简单不过了。

    妻子说:“也许有更好的呢,等孩子生下来再说吧。”

    阿纯看看我,轻轻地转过头去。

    小书店的生意还不错,因为小店附近有两所学校和一个大工程局,来租书看的人还真不少。收入最多的一天,小小的钱盒里装了十七元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阿纯要回校上课,妻子也要临产,小书店刚撑起门面,就面临停业了。

    经过盘点,这一个月,我们竟收入了一百八十二元钱!

    我和妻子坚持拿出九十一元钱给阿纯,算她的工钱。阿纯推辞再三,收下了。她小心地把钱装进一个信封,又把信封夹在书里,然后把书放到书包的最里层。

    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妻子住进了妇产医院。有一天,我回家取东西,门卫室的大爷交给我一个小包袱,说是一个女孩送来给我妻子的。

    妻子打开小包袱,里面是那块美丽的百合花布和一个小手铃。

    阿纯在信里说:“大姐,我要去秦皇岛基地实习了,这块百合花布是我用自己的‘工钱’买来的,送给你,希望你收下。天空灰暗的时候,没有人会发现百合花的美丽,但阳光一出来,满坡的百合花最鲜艳!祝你生一个健康的、又白又胖的宝宝!”

    妻子坐在那儿,眼泪一滴一滴地渗入那叠得十分整齐的花布里。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排行榜》文字有删改)

    【文本二】:

    他决定以后,就把我抱着的被子,统统抓过去,左一条、右一条地披挂在自己肩上,大踏步地走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上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 抖地颤动着。

    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地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两张课桌拼起来,就是一张床)。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选自茹志鹃《百合花》)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本一】情节非常简单,通过写赞百合花布、看百合花布、送百合花布为我们塑造了形象鲜明的人物。 B . 【文本二】表面上表现了战争时代的军民鱼水情,但更深层面上,它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C . 【文本二】中,“天边涌起一轮满月”的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它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对战斗的激烈残酷起到了反衬作用,同时对人物的思想情感美也起到了反衬作用。 D . 两篇文章中的百合花都含有象征意义,在文本一中,百合花象征阿纯纯洁、美好的心灵,也象征幸福美好的生活;在文本二中象征通讯员和新媳妇都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
    2. (2)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篇小说选材精巧恰当,篇幅紧凑短小,结构严谨,主题突出,为我们讲述了一对夫妻和一位假期打工女生短暂相遇的故事。 B . 本篇小说情节简单,但是主题非常鲜明,通过对生活的真实刻画,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 . 从文中开书店、为阿纯发工钱、去商店看了百合花布却舍不得买等情节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勤劳、节俭、善良的人。 D . 本篇小说中的阿纯是一个热爱读书,热爱生活,乐观开朗,心地善良而美好的女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3) 鉴赏【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4. (4) 试探究【文本二】中作者安排“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一情节的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鉴赏( 共 42 分)
  • 3.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节选自《学记》)

    【文本三】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文本四】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劝学>>)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 . 又从而庸.之 庸:归功 C . 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过:过失 过错 D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殆 大概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敦厉风俗,犹为.一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 故虽有勤劳之.苦 蚓无爪牙之.利 C . 木直中绳,以.为轮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D . 是犹求饱而.懒营馔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 (3) 秦观《劝学》文中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B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C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D .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4. (4) 对以上四个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第一段文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继而用比喻论证论述了学习在提高人的素质等方面有重大意义。 B . 第二段文字中,作者用比喻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提倡在求学时,要做“善学者”和“善问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 C . 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强调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技艺就是读书。广泛涉猎书籍可以助世人安身立命。 D . 第四段文字中,秦观叙述的故事,可以从正面论证读书时学时辍导致的后果,适合用来论证积累对成就学问重要性的观点。
    5. (5)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 4.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及诗歌材料,完成 下题。

    【材料一】: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五年《求贤令》)

    【材料二】: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 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材料三】: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备举所知,勿有所遗。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材料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注】曹操曾先后在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三年三次下达过求贤令,即上文的材料一二三。

    1. (1) 文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 扬: 选拔 B . 陈平岂笃.行 笃: 忠厚 老实 C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D . 其备举所知,勿有所遗. 遗: 遗漏
    2. (2) 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榆柳荫.后檐

      A . 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 B . 栗深林兮惊.层巅 C . 由此言之,士有偏短. D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3) 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短歌行》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 B . 《短歌行》用单纯的四言节奏,语气变化不大,但无单调之感,读起来铿锵有力,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雄心壮志。 C . 前三个材料表达了曹操愿求更多的“贤人君子”和他一起“共治天下”的政治决心,《短歌行》也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D . 曹操对人才的选用,“唯才是举,得而用之”,材料三中伊挚、管仲、韩信等的例子很好的证明了材料二中“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的观点。
    4. (4) 材料一与材料四在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 5.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积淀名言警句
    1. (1) 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2. (2) 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以及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
    3. (3) 《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等待女孩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4. (4) 《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游子回首望乡、长路渺茫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 。”
    5. (5) 老子《道德经》说“千里之行”要“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以“千里”为目标,从反面强调“积累”重要性的句子是“”。
三、语言基础运用(共21分)
  • 6.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
    A . 他飞红了脸,更忸怩( nì)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半晌(shǎng)他才低下了头,憨憨地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我只得把嘴里的话又咽了下去。 B . 李清照《声声慢》主要抒发了女词人漂泊无寄、欲吐还咽(yàn)的愁绪, 其开头别出新裁的叠词运用,逐层深入,文情并茂,“俱无斧凿痕”。 C . 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piē)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一切又恢复了寂静,静得叫人惆怅.(chàng )。 D . 生命诞生以来,简单与复杂并存,繁盛与灭绝交替,奏响了一篇篇跌宕(dàng)起伏的演化乐章,其间洋溢着生命诞生与繁盛的欢诵,伴随着物种灭绝与衰落的悲怆(chuàng)。
  • 7.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最近引发______,在这部片子里,英国历史学家追随杜甫当年的脚步,重走杜甫走过的路,请英国戏剧家用“莎士比亚腔”朗诵杜甫的诗作,与中外学者对话,和中国老百姓交流,在 的中国寻找“杜甫”的影子。这位西方探访者将杜甫与西方最伟大的文学家并列,并发出感慨:“在当代,往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离我们远去,寻旅者却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传统文化的价值。”

    是啊,在中国提到杜甫,人们总是_____。( ),三岁小孩就能吟诵;他的律诗浑然天成,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典范;他的笔下有( )的沉郁顿挫,( )的人间疾苦,( )的忧国忧民……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就像一棵扎根大地、枝 繁叶茂的大树,一代代中国人从杜甫的诗心中汲取营养,从文学到人生再到家国。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争议 日新月异 心照不宣 B . 热议 日新月异 心领神会 C . 热议 日增月益 心照不宣 D . 争议 日增月益 心领神会
    2. (2) 将下列杜甫的诗句填入文中的括号内,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 . ②③①④ B . ③②①④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②④①
    3. (3)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B . 尽管一生九死-生,甚至颠沛流离,但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C . 尽管一生颠沛流离,甚至九死一生,但他没有拘于一己之欢,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 D . 尽管一生九死一生,甚至颠沛流离,他的身上有一股广大的关怀,没有拘于一己之欢
  • 8.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请在下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亚洲瓢虫迁居欧洲后,。原来,当地瓢虫在偷吃亚洲瓢虫的虫卵或幼虫后不久,就会倒在亚洲瓢虫的“生物武器”下。德国吉森大学 16 日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亚洲瓢虫体内存在一种名为“微孢子虫”的寄生虫,却能对欧洲瓢虫产生致命打击。亚洲瓢虫因其好吃蚜虫的天性被美洲、欧洲的一些国家引入用于生物防治。不过,瓢虫还有偷吃同类虫卵和幼虫的习惯。,便可能因微孢子虫而毙命。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 9.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例文为之写一首小诗。要求:体现出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句式大致相同即可。

    人物:毛泽东、郭沫若、闻一多、苏轼、陶渊明、李白、杜甫、李清照

    【例】

    雪莱,你是一只云雀,

    衔着橄榄枝,唱着欢乐的歌;

    你更是一道闪电,

    冲破孤云与暗淡,炽热着激情与赤胆。

四、作文(60分)
  • 10. (2022高一上·鄞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 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

    那么,你怎么看待成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