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一下·余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

    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 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 也。夫晋,何厌之有?既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 知; 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乙)

    二十四年春,秦使人告晋大臣,欲入重耳。晋许之,于是使人送重耳。二月,重耳立为晋

    君,是为文公。文公使人杀子圉。子圉是为怀公。其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二 十五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缪公①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二十八年,晋文 公败楚于城濮。三十年,缪公助晋文公围郑。郑使人言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 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缪公乃罢兵归。晋亦罢。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郑人有卖郑于秦曰:“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 千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不可。”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叔二人哭之  缪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二老曰:“臣非沮君军。军行,臣子与往;

    臣老,迟还恐不相见,故哭耳。”二老退,谓其子曰:“汝军即败,必于殽厄矣。”三十三年 春,秦兵遂 , 更晋地,过周北门。周王孙满曰:“秦师无礼,不败何待。”兵至滑,郑贩卖 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 守御备,使臣牛十二劳军士。”秦三将军相谓曰:“将袭郑,郑今已觉之,往无及已。”灭 滑。滑,晋之边邑也。当是时,晋文公丧尚未葬。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 遂墨衰绖②,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虏秦三将以归。

    (节选自《史记 ·秦本纪》)

    [注] ①秦缪公(?—公元前 621),也作秦穆公。②衰绖( cu ī di é );古代丧服。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夜缒出        径数国千里袭人 B . 以烦执事        臣非沮君军 C .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秦兵遂 , 更晋地 D . 乱易整,不武        使臣牛十二劳军士
    2. (2)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何厌之有

      A . 不吾知也 B .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 大王来何操 D . 然则一羽之不举
    3. (3)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 叔二人哭之/ B .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 叔二人哭之/ C .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 叔二人哭之/ D . 缪公曰/子不知也吾/已决矣/遂发兵/使百里傒子孟明视/蹇叔子西乞术及白乙丙/将兵行日/百里傒/蹇 叔二人哭之/
    4. (4)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和《公羊传》《毂梁传》合 称为“春秋三传”。 B .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C .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是伯爵,故称“秦伯”。 D . “君”“子”用作尊称,相当于“您”;  “执事”用作敬称,称对方,相当于“您”;  “孤”用作古代 王侯的自称,相当于“我”。
    5. (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烛之武临危受命,机智纾难。烛之武审时度势,分清利害,指出灭掉郑国不仅会利晋而无益于秦,还会 给秦国留下隐患,最终说服秦君退兵,保全了郑国。 B . 秦穆公重利轻义,相机而行。秦穆公先是助晋围郑,认清利弊之后弃晋而与郑结盟,但后来有人出卖郑 国时,又不惜劳师袭远攻打郑国。 C . 烛之武和弦高都以言辞使秦师退兵。烛之武语气谦卑,委婉曲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弦高语气恭敬,柔中带刚,看似委婉的言辞中含有对秦国的警告。 D . 甲乙两文都介绍了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甲文叙述详细,重在分析因果,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形象;乙文叙述较简单,重在介绍过程。
    6.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②太子襄公怒曰:“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遂墨衰绖,发兵遮秦兵于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