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开展“用好水资源,呵护水环境”主题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资料并进行汇报,请根据汇报内容完成任务。
第一组
小深:我们在《人民日报》上找到了北京林业大学朱清科教授题为《森林为什么是“水库”》的文章。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不仅能蓄持雨水;也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第二组
小圳:我们在地理书上找到了一张表格:
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
干湿地区 |
主要分布地点 |
天然植被 |
湿润地区 |
东北山地、秦岭一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
森林 |
半湿润地区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 |
森林草原 |
干旱地区 |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
草原 |
半干旱地区 |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等 |
荒漠草原、荒漠 |
(来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
第三组
小鹏:我们在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上找到了关于深圳基本水情的材料。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不含深汕)多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
深圳本地水资源匮乏。由于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深圳境内无大江大河大湖太库,蓄滞洪能力差,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八成以上的原水需从市外的东江引入,库容超10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只有16座,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全市现状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45天左右的应急需要,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来自深圳市水务局网站,有删改)
说明文单元学习 | 阅读 | 探究 |
《大自然的语言》开头用描写表现物候现象,引人入胜。 | 第一组: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被压扁的沙子》 | 第三组: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 “之一”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② |
《蝉》采用了时间顺序,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 | 第一组《森林为什么是“水库”》第④⑤⑥段。 | 采用了③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
小语:深圳降雨量大,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得很,我们可以随便用水。
小文:深圳的水资源并不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