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复习专题:非...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70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2八下·温岭期中)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在高龄老人聚集的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不仅解决了辖区老人“一键紧急呼叫”的需求,更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养老顾问服务,承包了老人们的生活圈。从家政服务、预约挂号、陪医配药到清洗空调,老人们的种种个性化需求都被细致地考虑到。多家政府采购供应商、市场服务供应商,从生活服务到健康服务一一覆盖,及时响应老人们的精细化需求。

    以生活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长宁区民政局还成为全市首批“为老服务一键通”试点区域,探索试点一键挂号、一键助餐等操作简易、直达需求的服务,让养老服务更均衡普惠、便捷可及。

    (摘自2021年5月17日《潇湘晨报》)

    【材料二】

    【材料三】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客观上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信息资源,但老年人却成为数字鸿沟中的“信息贫困者”,主要原因包括:

    一是______。一方面,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部分老年群体受经济收入制约而无力负担接入互联网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费用;另一方面,受历史因素影响,我国部分老年群体未接受过良好教育,缺乏运用信息技术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素养。

    二是______。信息基础设施是老年人获取信息的物质基础,而当前我国社会数字化建设中存在适老化设计严重缺失情况,客观上加大了老人认知新信息、使用新技术的难度,致使老年人更难以融入信息社会。

    三是生理衰老和心理认知老化。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老导致老年人心理认知力不断衰减,语言认知能力不断退化,因而更难以运用语言查找并利用所需的信息;导致语言信息素养缺失。

    (摘自2021年1月14日《社会科学报》)

    1. (1)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 (2) 参考相关材料中的信息,解释材料二漫画标题“碰壁”的含义。
    3. (3) 补全材料三的空格处内容。

      一是;二是

    4. (4) 佳佳想运用这三则材料,写一篇题为“老人和数字化生活” 调查报告,但对三则材料使用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请你提供建议,并说明理由。
  • 2. (2022八下·商城期中)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①2021年5月9日凌晨时分,我国贵阳市的上空出现了罕见的闪电——"红色精灵"。它们像绚丽的红色烟花,跳动着,盛放在高空中,虽然并不是很明亮,却让人感觉到十分壮观。"红色精灵"是地球大气层顶端的一种高空放电现象,通常出现在雷雨云的上方,人们只有在离开雷雨天气几十千米外的地方,且观测条件十分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见到。它们的存在非常短暂,一般不会超过0.1秒,最快的甚至只有几毫秒,而且发出的光很暗淡。

    ②"红色精灵"的上半部分呈红色,底部则渐变为蓝色,通常呈树根或者水母状,下端有很多垂下的飘带一样的丝线状物,宽度在5到10千米内。由于其如鬼魅一般难以捉摸,因此被科学家称为"红色精灵"。1989年7月6 日,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闪烁光首次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科学家拍摄下来,其后,世界各地都报告了观察到的记录。2001 年,我国的福建省曾出现过"红色精灵"。同年,在阿里山气象观测站,台湾成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苏宗汗及软件工程师章展诰,用高感光度的黑白CCD摄影机成功拍摄到 10多个有关"红色精灵"的高清影像。

    ③除了"红色精灵"外,还有一种更为罕见的闪电——"蓝色喷流"。它犹如一个超级大的蓝色喷射器向上发射,几乎延伸到大气层的边缘地带。这种闪电从积雨云顶部一直延伸到电离层,速度要比云对地的普通闪电快 40 多倍,而且表面温度极高。关于"蓝色喷流"的来源,科学界一直意见不一。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安德烈亚斯·摩根森专门负责使用国际空间站的一台超高灵敏度相机拍摄活跃的雷暴情况,以便于科学家研究。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仅有397千米,可以时时刻刻清晰地观察到地面的变化,拍摄的影像是了解这种多彩闪电的最佳资料。2015年,安德烈亚斯·摩根森在空间站经过孟加拉湾的时候拍摄到一段奇特的"蓝色喷流"在云层上方跳舞的视频。

    (选自《科学24小时》2021年第 12期,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很早就知道海上的闪电更猛烈,但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却一直没有确定。以色列的海洋学家穆斯塔法·阿斯弗尔的一个偶然的发现似乎为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线索。

    ②2020年的一天,阿斯弗尔正在实验室中研究海上风暴,他和同事们在一个盒子中制造了一个小风暴。这是一个简单的实验,制造风暴的盒子连着一个火花发生器,几个电极和一个装满水的烧杯。当火花发生器模拟闪电产生时,盒子中的空气被加热,发出微小的爆裂声。这种微型闪电的强度很小,只有真正的闪电的数百万分之一,但是它看起来就像是真的闪电。

    ③在实验过程中,阿斯弗尔和他的同事注意到,烧杯中的水的盐度似乎对微型闪电有影响,盐度较高的水似乎能产生更亮的闪电。为了解答他们的疑问,他们取来了加利利海、地中海、死海的海水,以及土壤样本来做实验。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样本呢?这是因为不同的水体和土壤咸度不同。加利利海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它的盐度在0.19‰0~0.28%(记录盐度的最常见方法是测量 1000 克水中的盐含量是多少克,因此被记作"千分之几")之间波动。地中海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来自陆地的河流携带了许多矿物质奔流入海,所以海水盐度较高,约为38‰。而死海更以超高的盐浓度而闻名,湖水蒸发严重,盐度越来越高,目前约为280%。而土壤也作为样本之一,是为了对比水体和陆地产生的闪电的区别。

    ④实验结果显示,当烧杯中加入死海的水时,与烧杯中的水是加利利海的水时相比,所产生的闪电的亮度高出了近 40 倍。而加利利海的水与潮湿的土壤相比,前者产生的闪电亮度是后者的1.5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研究人员认为,在水中,盐能分解成有助于导电的正负离子。当雷击时,存在的离子越多,电荷从云中排出的效率就越高,这种快速放电会产生更高峰值的电流和更亮的闪电。这个结果让他们喜出望外,这不正可以解释为何海上强烈闪电更多的问题吗?

    (节选自《科学之谜》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红色精灵"通常出现在雷雨云的上方,其存在短暂,如鬼魅一般难以捉摸。 B . 文本第①段加点的"非常"突出了"短暂"的程度,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C . "蓝色喷流"速度要比云对地的普通闪电快 40多倍,而且表面温度极高。 D . 文本二第③段运用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加利利海的海水盐度。 E . 两个文本第①段都总领全文,并提出了说明对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 (2) 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
    3. (3) 文本一与文本二虽然都以"闪电"作为写作对象,但说明的侧重点并不相同,试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3. (2023八下·汕尾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以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合作,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领城。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城拥有丰富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顺应了当地的发展需求,有助于推动经济复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肯尼亚移动通信运营商萨芬瑞和银行合作打造的“移动钱”移动支付平台,因用户量的剧增一度不堪重负。中国华为公司先后派出上百人团队,联合当地移动运营商开发上线升级版“移动钱”,新系统快速稳定,用户容量从 1500 万提升到 2000 万以上,并支持平滑扩容。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简单讲,目前算力更强大,算法更科学,在严格遵守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行程卡的用户体验更佳,投诉率下降 75%就是证明。”陈灏表示,“哪怕 2000 人同时点击查询也不影响使用,更何况每个人手指灵活度、反应时间也不一样,同时查询的用户远低于这个数。”下午 3 时,陈灏还要对接省通信管理局,为地方防疫提供数据支撑。“疫情防控工作头绪很多,但也仅占每天工作量的 10%~15%,全是算力算法的功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在全国政协“推动数字经济秩序健康发展”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围绕让数字经济赋能美好生活这一议题纷纷建言献策。李彦宏委员认为数字经济自身发展需要找到新动能,他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二是以更大的改革创新魄力,去变革那些阻碍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机制保障。

    毕井泉委员提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他认为这项制度不仅可以方便患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避免医生开错药方。徐晓兰委员建议发挥工业互联网的正向作用,她呼吁推动智能芯片、智能传感终端、开源社区等融合创新,突破工业控制、工业软件等领城的“卡脖子”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三表述一致的一项是( )
      A . 李彦宏委员建议给数字经济发展找到新动能,他认为要有改革创新魄力,去变革那些阻碍产业数字化进程的机制保障。 B . 毕井泉委员建议各省加快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他认为这项制度可以方便患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还可以避免医生开错药方。 C . 徐晓兰委员建议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决定性作用,她呼吁推动融合创新,突破工业控制、工业软件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D . 政协委员们的建言献策让数字经济赋能美好生活,推动数字经济秩序健康发展。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推动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B . 中国公司多次派出工作团队,指导肯尼亚当地移动运营商开发的升级版新系统快速稳定,用户容量大幅度提升。 C . 陈灏认为,行程卡的用户体验更佳和疫情防控工作仅占每天工作量的 10%~15%都归功于目前的算力和算法。 D . 以上三则材料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一组组数据的使用让说明语言更严谨。
    3. (3) 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数字经济的认识或感受。
  • 4. (2023八下·宝安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销售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当线下销售渠道受阻时,直播带货成为湖北当地商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抖音与湖北省网信办、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起“湖北重启,投入百亿流量、发起百场直播。一个月来,抖音“市长带你看湖北”直播活动中,共有9位市长、州长出镜,共同推广湖北特产,销售额达1.2亿元抖音对湖北的主播制定了相应的激励计划,为他们提供周期性奖励,开启入驻平台的绿色通道

    (摘编自2020年05月08日《湖北日报》)

    【材料二】

    ㅤㅤ从直播助农到直播售楼,从直播卖车到直播卖飞机……直播带货的边界不断扩大。这种新型消费形态的生长拔节看似轻巧,实则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推动网络消费形成热潮。加上疫情影响,多产业“云复工”、消费者“云购物”热情高涨,直播带货的确解决了一定程度的供销难题,然而消费者也存在种种疑问:直播带货究竟是刚需

    (摘编自《光明日报》《直播带货,流量取胜还是质量取胜》2020.4.30)

    【材料三】

     

    (摘编自中商官网《我国网络直播规模持续扩大》2020.5.1)

    【材料四】

    ㅤㅤ随着直播电商不断增多,行业市场也逐渐鱼龙混杂。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维权困难等现象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协会3月31日发布《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报告认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直播平台的监督,依法予以约谈、行政处罚。同时,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将直播电商列入法律规制范畴,进一步厘清带货主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摘编自中消协《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

    1. (1) 下列对四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受2020年疫情影响,湖北农产品的线下销售停滞,直播带货成为湖北当地商品对外销售的重要渠道。 B . 直播带货形成热潮的主要原因是新技术与流通、消费的深度融合 C . 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及使用率初始稳步增长,2018年有所回落。 D . 随着直播电商行业的发展,假货销售、虚假宣传、维权困难等问题不断出现。
    2. (2) 【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王叔叔:近来鲜花销路不畅,怎么办?

      王叔叔:近来鲜花销路不畅,怎么办?

      留言区

      小深:①王叔叔,我建议您 ,因为 

      王叔叔回复:我采用这种销售方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小深回复:②王叔叔,您需要注意 

  • 5. (2023八下·深圳期中)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2021 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触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触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材料二】“祝融号”火星车长啥样?“祝融号”火星车从外貌上看,就像一只美丽的“蓝色闪蝶”,重240公斤,长33米,宽3.2米,高1.85米,携带6台科学载荷,可以全方位了解火星,并且回传珍贵的数据和照片。它由结构与机构、移动、天线、热控、供配电等10个分系统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一是能够承受整个任务过程中的力学、热、辐射等空间环境:二是落火后与进入舱配合完成释放、分离任务;三是在火星白时完成火星表面感知、探测、移动等工作,在火星夜间进入待机状态;四是能够适应火星表面环境,具有自主休眠和唤醒能力。按任务要求,火星车拥有90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约为一个地球日)的设计寿命。

    【材料三】“祝融号”火星车如何在火星“荒野求生”?火星表面气压大约是地球大气的1%,火星表面白天最高温度大约27摄氏度,晚上最低温度大约零下130摄氏度;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低气压以及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火星大气表层光照强度大约是月球表层的三分之一,火星大气吸收太阳蓝绿光,容易造成光谱红偏,而且火星沙尘沉积也会影响太阳电池发电;为此,研制团队专门针对光照、沙尘等情况,设计了蝶形四展太阳翼,配置了特殊的电池等。火星上的风速可达每秒180米,这几乎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还多,狂风会掀起大量的沙尘、石块,形成特大沙暴,让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不再灵活;为了应对这些状况,研制团队使用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不易沾上灰尘,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火星表面岩石密度大约是月球表面的2倍,其土壤的物理、力学特性虽然与月壤类似,但存在表层土壤坚硬、里层土壤松软的情况;研制团队对此采用了主动悬架设计,让火星车可以实现抬轮和蠕动,便于车轮下陷后脱困。

    1. (1)  阅读材料,下列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天向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 . “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C . 火星车由十个分系统组成,具有四大主要功能,按任务要求,它拥有90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约为一个地球日)的设计寿命。 D . 火星上的风速每秒180米,是地球上特大台风风速的三倍,形成特大沙暴,让火星车的眼睛蒙尘、翅膀不再灵活。
    2.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研制团队采用了哪些措施让“祝融号”火星车克服困难“荒野求生”?
  • 6. (2023八下·四川期中)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曾经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成为冰壶场馆,这也是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的冰壶场馆。“水立方”变成“冰立方”是怎样完成的呢?

    ㅤㅤ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填坑”。冰壶比赛对冰面平整度要求极高,每平方米在承受150千克重量的情况下,冰面变形不能超过1毫米。如何保证冰面在稳定牢固的同时,还能达到冬奥会比赛要求?制冰团队研发了可拆装的钢结构作为冰下主体结构,为冰壶赛道提供牢固的结构支撑。它由2600根3米高、2米长的薄壁H型钢搭建而成,每根梁柱装有柱脚,每个连接点装有可拆卸的高强度螺丝,确保钢架坚固结实。往上依次是10厘米轻质混凝土预制板和两层各5厘米厚的保温层,接下来是PE防潮隔离层及无纱布层,在7厘米的制冰排管及蜂窝支架之上,才是运动员接触到的真正冰层。考虑到赛后每年用于冰壶比赛的时间只有两三个月,因此,它的制冰系统全是临时的,制冰系统和底层的支撑系统能够持续转换和反复利用。

    ㅤㅤ其次,从高温高湿的泳池环境,到低温干燥的冰场环境,可谓“冰水两重天”。改造后的场馆实现了智能升级,场馆的智能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自动调节,确保冰壶赛道冰面温度达到零下8.5℃,冰面以上1.5米处温度保持在10℃,相对湿度不超过30%,看台温度在16℃至18℃,既满足了冰壶比赛的需要,又为观众营造了,舒适的观赛环境。

    ㅤㅤ在改造过程中,很多原来引以为傲的设计也都成了待解的难题。比如,“水立方”的蓝色泡泡外墙,蓝色膜结构形体轻盈,透光性强,但冰面十分娇气。技术团队便给水立方“拉上了窗帘”——在膜结构下覆了一层PVC膜,避免阳光照射对冰的影响。等到“冰立方”切换到夏季模式“水立方”时,“拉开窗帘”即可。

    (摘编自《百科知识》

    2022.02A)

    【材料二】

    ㅤㅤ3月2日,习近平主席复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中国人民是我们筹办冬奥会的力量源泉,通过北京冬奥会,中国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曾经,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从关外走向全国,从冬季走向四季。

    ㅤㅤ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史上考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发展冰雪产业带动区域脱贫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塞外小城崇礼,过去一到冬天时常大雪封山,如今是世界瞩目的滑雪胜地。借着“冬”风,每5个当地人中就有1人端起“冰雪饭碗”脱贫摘帽,走向乡村振兴。崇礼的故事,正是“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8日)

    【材料三】

    ㅤㅤ2022年2月4日晚,北京,鸟巢。96朵标志着参赛国家代表团的“小雪花”互相连接,六条橄榄枝将它们包围,变成了一个“大雪花”。这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台。

    ㅤㅤ缓缓升起的“大雪花”在北京的寒风中稳稳当当,这背后有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的技术。

    ㅤㅤ在实验室成立之初,风洞技术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载运工具和土木工程。直到2018年下半年,作为团队负责人的李波协助国家体育总局建立专业体育风洞集群,开始将风洞技术引入体育领域。

    ㅤㅤ风洞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装置。风洞中有一个风扇,风扇转动产生气流,通过人为控制气流,模拟不同环境。在此基础上测试气流对冬奥场馆、运动员的影响,从而得到实验数据,这就是李波团队所从事的风洞实验研究。

    ㅤㅤ李波曾在接受央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冰雪项目来说,主要受到的阻力来自空气阻力和地面摩擦力,比如车橇类项目,假如减少10%的空气阻力,运动员的成绩就能够提高1%。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钢架雪车项目中,男子第一名和第六名的成绩差距仅仅只有1.2%。通过风洞测试,李波可以对运动员比赛时的姿势、多人项目的队列进行减阻优化。

    ㅤㅤ李波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得中国代表团首金,中国男子雪橇运动员范铎耀进入男子单人雪橇第三轮。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团队负责的风洞测试与训练相关。

    ㅤㅤ目前,李波团队已负责完成了冬奥会项目十余支国家集训队的风洞测试与训练。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2年2月17日)

    【材料四】

    年份

    举办城市

    代表团数

    参赛人数

    2006

    都灵

    80

    2508

    2010

    温哥华

    82

    2666

    2014

    索契

    87

    2873

    2018

    平昌

    92

    2914

    2022

    北京

    91

    2892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冰立方”的制冰系统全部是临时的,虽然节约了成本,但会带来更多的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 B . 风洞实验指在风洞中通过人为控制气流,模拟不同环境,获取实验数据的一种空气动力学测试。 C . 北京交大风洞实验室从成立之初便将风洞技术引入体育领域,为提高运动成绩发挥了较大作用。 D . 近五届冬奥会参赛代表团数和参赛人数逐届增多,说明冰雪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的关注和喜爱。
    2. (2) 请根据材料一的语境,品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如,“水立方”的蓝色泡泡外墙,蓝色膜结构形体轻盈,透光性强,但冰面十分娇气。技术团队便给水立方“拉上了窗帘”——在膜结构下覆了一层PVC膜,避免阳光照射对冰的影响。

    3. (3) 材料三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 (4) 同学小开是一个体育迷,北京冬奥会期间只关注精彩赛事,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链接材料,为他介绍北京冬奥会更多的看点。

      【链接材料】

      《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北京冬奥会从筹办到举办的6年多时间,北京携手张家口,书写着‘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时代华章。”

  • 7. (2023八下·太湖期中) 阅读

    材料一:

    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于北美,是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分布最多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入侵植物。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蔓延到大多数欧洲国家、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地区。从山坡林地到沼泽地带均可生长,常见于城乡荒地、住宅旁、废弃地、厂区、山坡、河坡、免耕地、公路边、铁路沿线、农田边、绿化地带加拿大一枝黄花为何在入侵地难逢敌手?

    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三个特点:第一,繁殖能力强,无性有性繁殖方式结合;第二,传播能力强,可以通过种子随风传播,也能通过根状茎横走传播;第三,生长期长,在其他秋季杂草枯萎或停止生长的时候,加拿大一枝黄花依然茂盛,花黄叶绿,而且地下根茎继续横走,不断吞食其他杂草的领地,而此时其他杂草已无力与之竞争。

    这三个特点使得它对所到之处本土物种产生严重威胁,易成为单一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生长区,造成许多经济作物直接减产,此外,加拿大一枝黄花还可以释放化感物质抑制其他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本土植物产生抑制作用,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摘编自《漂亮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为何成为“恶魔之花”》)

    材料二:

    澳洲,是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物种繁多的大洲,但是兔子却并不是澳洲的原有物种,它伴随着英国殖民者来到这片大陆。在18世纪,英国开始对澳洲进行殖民,首批到来的殖民者由于食物匮乏,于是携带了一些兔子进行饲养。与原先所处的欧洲不同,澳洲缺乏兔子的天敌,且水草丰茂,人们很快意识到这块土地很适合饲养兔子。

    但真正导致澳洲兔子泛滥的却是一位名叫托马斯·奥斯汀的殖民者。他为了满足自己的狩猎爱好,便从英格兰西部的家族土地中进口了24只兔子并且放养在了自己的农场里。和现在绝大多数人类饲养的家兔一样,这些来自英国的兔子在生物学上属于穴兔。穴兔擅长挖掘洞穴,它们还有着惊人的繁衍速度,一只母兔可以在一年内生下至少24只幼兔,而幼兔从出生到具备繁殖能力只需6个月的时间。

    它们惊人的繁殖能力,甚至抵消了近亲繁殖带来的缺陷,再加上没有天敌,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这些兔子的数量就达到了上万只,其中还有许多兔子通过打洞的方式逃到了农场之外,由此掀开了入侵澳洲的序幕。

    这些逃到野外的兔子,向着广表的澳洲大陆蔓延,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大陆上疯狂繁衍。在20世纪初,其数量就达到了恐怖的100亿,要知道地球人口也是在前段时间才突破80亿大关。而这群野

    兔在当时就已经突破了100亿,由此可以看到它们惊人的繁衍速度,这些兔子的疯狂增长也被当作生物课本上“J型增长”的典例。

    (摘编自《澳大利亚的野兔成灾》)

    材料三:

    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有多大?

    一是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方舟介绍,大多数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会大爆发,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例如,外来物种巨藻和北美海蓬子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土著盐生植物红树林进行生态位竞争,造成红树林资源减少甚至灭绝,进而严重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马方舟说,“此外,有些外来入侵物种还会与本土的相关近源种杂交,干扰并污染本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二是             。马方舟介绍,例如原产北美的美国白蛾1979年侵入中国,仅辽宁省的虫害发生区就有100多种本地植物受到危害。“再如位列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中的烟粉虱,是大田作物的主要入侵害虫,能够传播70多种病毒。烟粉虱已经扩散至全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受害作物面积高达几千万亩。”马方舟说。

    三是有可能危害人类牲高健康。例如,豚草花粉可导致“枯草热”;福寿螺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牲畜误食紫茎泽兰茎叶后,会腹泻和气喘,花粉及瘦果进入牲畜的眼睛和鼻腔后,会引起糜烂流脓,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摘编自《外来入侵物种威胁本地物种和生态系统》)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加拿大一枝黄现在已经扩展到大多数欧洲国家、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入侵植物。 B . 澳大利亚野兔成灾,原因是穴兔有着惊人的繁殖能力,其缺乏天敌,加上澳大利亚生态环境良好,水草丰茂。 C . 外来入侵物种可能会干扰并污染本土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是因为有些外来入侵物种还会与本土的相关近源种杂交。 D . 外来物种紫茎泽兰危害牲畜健康,如果误食其茎叶,可能会引起腹泻和气喘,如果花粉及瘦果进入眼睛和鼻腔,可能会引起糜烂流脓。
    2. (2) 材料二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根据文章内容,在材料三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
    4. (4) 如果同学告诉你在野外发现了加拿大一枝黄花,你告诉他要向农业局举报。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8. (2023八下·珠海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班级举办“倡导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小珠收集了以下主题资料。

    【材料一】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低碳生活看起来是小事,少用纸巾、塑料袋、一次性纸杯,循环用水,多步行少开车,等等,做起来也不是太难,但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低碳不能因为自己“小”而不为,不能因为自己“富”而不为,更不能因为别人“不为”而自己不为。

    (节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场馆,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建设低碳场馆,所有场馆都达到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来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据统计,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节约12.8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2万吨。

    同时,北京冬奥会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使用以上车辆实现减排约 1.1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5万余亩森林一年的碳汇蓄积量。

    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给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全面实现碳中和。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材料三】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7000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座,成为全球最大的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国。各地产业布局加速,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40多个地市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已建成(或规划)30余个氢能产业园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区域产业初具规模,汇集多家氢能企业及研发机构,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

    我国目前的制氢方式基本上是化石能源制氢,其中煤制氢占比最高,技术也最为成熟。但据有关机构研究,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到 205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要达到70%,而2020年年底仅为16.4%。这就意味着未来要大幅降低化石能源消费。目前,由于碳捕捉封存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高,化石能源制氢方式难以为继,氢能产业发展需坚持“绿氢”方向,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当前,氢能产业被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新动能来培育,纷纷开展全产业链布局,缺乏对本地发展氢能产业比较优势的客观分析,同质化发展、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根据《 2020年氢能应用发展白皮书》,我国氢能产业链相关企业数已达2196家,近5年氢能相关企业新增注册量增长457%,其中有137家上市公司涉入氢能。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相关规划曾提出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汇总到2020年高达9万辆,但2016-2020年,我国年平均产销仅1500台左右,受疫情影响,2020年产销量同比下降一半以上,整个产业比较脆弱,走向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需警惕隐性产能过剩的风险。

    (摘编自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1年第6期)

    1. (1) 看完小珠的材料,几位同学根据材料的理解和判断发表了看法。谁说的正确? ______
      A . 小海:低碳生活是一种最健康、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B . 小语:我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坚持化石能源制氢和“绿氢”发展方向。 C . 小文:北京冬奥会严格实施低碳管理,构建低碳交通体系,实现减排1.1万吨二氧化碳。 D . 小园:我国的氢能产业近年来发展快速,但也存在隐性产能过剩的风险,走向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
    2. (2) 小珠的材料二中有个图表,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图表所显示的内容,并说说这里用列图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 (3) 小文从小珠收集的三则材料中获得了很多关于低碳生活的启示。结合三则材料,他做了以下表格整理,请你帮忙补全。

      个人层面

      国家层面

      低碳生活

      低碳发展

      低碳生活指南

      低碳发展措施

  • 9. (2023八下·兰溪期中) 非文学类作品阅读

    【材料一】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2020年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生机。

    ——百度百科“地摊经济”

    【材料二】

    地摊经济的突然火爆不能不说与今年的疫情有关,通过恢复地摊经济这种最便利、最有效的方式提高底层经济活力被认为是当务之急的方式。地摊具有创业门槛低、失败风险低、商品价格低的特点,“地摊经济”确实可以起到促进就业、增加消费的作用。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进一步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因地制宜,释放“地摊经济”的最大活力,给予“地摊经济”合法地位。这一提议被认为是建议地摊经济合法化,同时将地摊经济合法化推向了高潮。

    ——《地摊经济火爆,对地摊为什么爱恨交加?地摊经济如何规划和重构?》

    【材料三】

    地摊经济一放开,不少地方出现了“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比如,近期成都等地放开马路经济,给流动摊贩“松绑”。截至5月28日,成都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0个,允许临时越门经管点位17147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130个,增加就业人数10万人以上,复苏了城市烟火气,也让经济逐渐恢复景气。

    但是,热话题也需冷思考,面对遍布大街小巷的地摊,也有人担心会不会阻碍交通?商品质量如何得到保证?食品和环境卫生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担心绝非多余。

    过去,一些城市的监管者过于苛刻,对摊贩缺乏起码的包客,而现在,一些地方又过于宽松,缺乏基本的治理。从一些媒体披露的场景看,有些地摊存在脏乱差等问题,满目狼藉,确实令人不敢恭维。

    热度不减的地摊经济,会不会被紧急叫停?如何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这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

    “该管起来就能够迅速地管起来,该放开又能够有序地放开,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是一种能力。”同样的逻辑,对地摊经济也是一样。应奉行这一治理思路,放开不是放手,也不是放松,而是讲究“有序”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比如有的划定固定摊位,有的提出摆摊应有时段限制,还有的要求经营食品加工的必须办理健康证…

    ——《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

    【材料四】

    重启地摊经济后,一些地方就暴露出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的夜市经营没几天就因“脏乱差”被有关部门要求关停整顿。从各地反馈情况看,地摊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垃圾乱扔,道路被堵,假劣太多。

    基于这种现状,有学者提出,地摊经济应进行升级。提起地摊经济,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城管与摊贩在街头不断上演的“猫鼠游戏”,这也让人将地摊经济与穷人经济、低端经济、落后经济挂起钩来。所以,想要发展地摊经济,必须要进行观念更新,要改变人们此前形成的刻板印象,对其进行去污名化。要让人们认识到,地摊经济同样是正常的经济形态之一。它更加贴近一般市民生活,更能体现地方特色与风土人情。地摊也可以干净卫生,也可以出精品,健康发展的地摊经济同样可以成为“城市风景线”。

    历史上的地摊经济,存在门槛低、价格低、质量也相对较差的情况。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都显著提升。如果地摊仍只提供质量低劣的产品和服务,很可能无人问津,因此,地摊经济需要跟上发展的步伐,不仅要提高货品质量,追求价廉的同时也要尽量做到物美,而且要做到整洁卫生,健康安全,服务到位,地摊经济升级,除了摊主努力,还需要政府助力。各地政府要真正认识到地摊经济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将其当作一项民生工程、系统工程来建设,既要精细管理又要优质服务。政府部门要深入了解地摊经济经营者、参与者、消费者、管理者等利益相关方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另外,可以结合发放消费券等财政支持手段,引导、刺激人们在地摊经济方面增加消费。

    ——《地摊经济“烟火气”该是什么味》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已不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B . 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给予“地摊经济”合法地位,这提议说明地摊经济已经合法化。 C . 推行“地摊经济”要做到“收放自如、进退裕如”,这里的“收”即强调“有序”。 D . 历史上的“地摊经济”,存在门槛低、价格低、质量也相对较差的情况。
    2. (2) 结合材料二的内容,概括“地摊经济”火爆的原因。
    3. (3) 重启“地摊经济”后,一些地方暴露出了“垃圾乱扔,道路被堵,假劣太多”等诸多问题。请从材料四中找出对“地摊经济”进行升级的具体措施。
    4. (4) 某学校门口常有许多摆摊卖早点的户外经营者,为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请你代表相关管理部门拟写出两条管理办法。
  • 10. (2023八下·蒙城期中) 阅读

    【材料一】

    “毛笔的‘柔’是不是指笔头柔软,‘刚’是不是指每一笔一画都要有力度?”在山东省象庄市峰城区阴平镇鲁笔博物馆,学生王晓晓向授课志愿者提问。鲁笔博物馆集毛笔的制作、展示、体验、技艺传承、文化交流等于一体、与高等院校及中小学签订研学协议、定期组织书画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楹联大赛、开笔礼、亲子游研学等,吸引观众参观学习。

    这是文博事业发展的一个侧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博物馆改革持续推进,影响力大幅提升。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博物馆数量、年举办展览数量、年参观人次分别增长60%、144%、119%。”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到博物馆去”已成社会新风尚。                     

    【材料二】

    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为重点有机融入中国文化遗产、博物馆教育要求。2022年,教育部修订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落实“两个指南”要求,以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为重点有机融入中国文化遗产、博物馆教育要求。例如,道德与法治课程引导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收集资料,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成果和我国的文化遗产,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语文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革命遗址、博物馆等社会场所中开展学习活动,了解公共生活规则。历史课程在教学提示中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博物馆、档案馆、历史遗址等,创设历史情境,加深学生对史事的理解。艺术课程鼓励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民间艺术作坊等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共享优质校外艺术资源,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指出,活动的方式包括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强化资源统筹管理,为学校利用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资源提供政策支持。

    [刊载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4779号建议的答复(教材建议〔2022)222号)》]

    【材料三】

    博物馆资源课程化,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课程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中要有探究性问题、探究路径、思维导图、参考书目以及探究指导等;还要有跨学科任务式学习设计,把文物研究引进课程,通过有意思、有意义、有可能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面对真实问题的挑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课堂可以搬到博物馆,让学生和文物面对面,身临其境地与文物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样的学习就变成沉浸式、实践式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提升学科素养。

    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在当下应该成为博物馆、学校和教师三方合作的一个重大课题。博物馆有资源、学校有需求、教师有愿望;博物馆文物需要活起来、学校教育需要多样化、教师教学需要转变方式。博物馆、学校、教师通过密切合作,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将使学生的学习成长受益无穷,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青少年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博事业发展迅速,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到博物馆去”已成社会新风尚。 B . 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学科有机融入中国文化遗产、博物馆教育,利于遗产保护,但不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 C . 博物馆资源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任务式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提升学科素养。 D . 博物馆、学校、教师通过合作开发适合的课程,既能使青少年学习成长受益,又能更好地建立其文化自信。
    2. (2) 材料一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3. (3) 博物馆是继承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请根据材料具体内容,分别概括每则材料以“博物馆”为主题说明了哪些内容。
    4. (4) 你理想中的博物馆课程是怎样的?请你以语文教材中《红星照耀中国》的学习为例,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单阐述自己对这节课课程设计的想法。
  • 11. (2023八下·金华期中)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据北京青年报6日报道,谈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虹表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在认清就业形势同时,就业眼光也不能太局限了。不要局限于那些大家认为好的职业,也不要把区域锁定在大城市。 

     王虹表示,上大学是为了开拓眼界、学习知识的,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乡而不是逃离家乡。大学毕业也可以回到农村,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建设自己的家乡。现在国家也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年轻人还是有蛮多事可以干。 

     (节选自《90后博导:没必要都在大城市使劲“卷”》) 

     【材料二】 

     在学校里接触到的00后学生给郑亚莉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彰显个性、坚持原则,同样踏实努力,在择业上的自主意识更强、职业选择更加多元、更加关注就业体验和价值体现。因此,所谓的‘00后整顿职场现象’恰恰是提醒了雇主,需要在满足年轻员工需求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和能力,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郑亚莉认为,00后毕业生身处于物质、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的时代,个人选择的空间得到了保障;而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使得各个行业领域的分工愈发地专业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带动了越来越多新兴产业的涌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职业、新工种,不断拓宽着就业领域,这也是保障青年能够多元就业的基础。 

     (节选自《1158万背后的就业关切》) 

     【材料三】 

     新春就业季,向来有“金三银四”之说。在这个大学生就业人口又创新高的黄金就业期,招聘求职难不难,又有何新动向? 

     有人坚持考研、考公,有人志在四方、异地工作,也有人订单培养、定向定点,还有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当前,00后为主的大学生群体正呈现多元化的职场选择。 

     今年初步就业意愿调查发现,有意外地就业的比例比往年多一点。 

     华东理工大学应届生郑潘在综合考量后,最终选择返乡建功立业。“大学学习生涯让我见识了大上海的繁华与喧嚣,”他认为,相比上海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西部更需要建设者,更需要青年大学生,更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让乡愁不愁,让家乡出彩,这是一场我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好男儿志在四方,跨地域、跨区域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加之长三角一体化等因素,人才流动性更为充分与平衡。对于在沪完成高校学业的应届生,上海并不一定是就业的唯一选择地。在综合考虑生活成本、通勤时间、薪资水平后,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趋理性。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冯磊告诉记者,往年已经就业的学生中,有75%初次就业留在上海,而今年做了初步的就业意愿调查后发现,有意外地就业的比例要比往年高一点。 

     他们中,有的想去长三角苏浙一带,有的则愿意去二三线城市就业、定居;一些生源地是中西部地区的学子,想去成都、重庆等中部地区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有的想回老家就业,方便照顾父母。“预计今年留在上海的比例,大约会比往年下降5%—10%。”冯磊预计。 

     就读上海理工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张同学:“上海的生活成本,尤其是房价对我而言比较高,所以想去苏浙一带工作。”上海海事大学赵洋笑着告诉记者,自己老家在青岛,而大连离家比较近,自己也更喜欢慢节奏,靠海边又能看到下雪的地方。“找工作得找一个自己觉得最适合的地方,才能好好干,才能干得长久。” 

     (节选自《沪上就业季,00后为主的大学生职场选择》) 

     【材料四】 

     智联招聘针对返乡就业发起的调查发现,职场人对回乡就业的认识偏理性,近90%的讨论者并不认为年轻人回老家是“没出息”。 

     近日,智联招聘面向毕业生,在河南、吉林两省及青岛、佛山、西安、合肥等省市与地方引才、就业部门一起联动本地企业,发起“我在家乡挺好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活动城市专场,通过视频直播,将“探城+探企”相融合,集家乡介绍、政策详解、直播探企、在线咨询、简历直投于一体,吸引大批毕业生进入直播间围观和参与。 

     业内认为,近年来,非一线城市产业环境、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家乡发展呼唤人才,也造就人才。返乡毕业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地方要充分利用人才,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支持青年在各方面的实践和创新,提供宽阔的发挥空间,让返乡毕业生发挥才能、施展抱负;同时解决毕业生住房、落户、子女教育等问题,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节选自《聚焦毕业生回乡就业》) 

    1. (1) 【整理·青春困惑】下列对材料相关的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王虹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众多及毕业生就业眼光过于局限。 B . “00后整顿职场现象”提醒雇主不仅要满足年轻员工需求,更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潜力和能力。 C . 冯磊指出由于房价高、消费高、薪资高等原因,今年留在上海就业、定居的比例,会比往年下降5%—10%。 D . 不少大学生有返乡就业意愿,非一线城市及地方也提供充足的条件便于人才发挥才能,实现游子和家乡“双向奔赴”。
    2. (2) 【发现·青春特点】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呈现哪些特点? 
    3. (3) 【颂歌·青春畅想】来自浙江天台农村在中南大学读大学的小丽,马上面临就业抉择,到底留在广州或深圳这些一线城市还是回家乡抑或去二三线城市就业,他非常迷茫。你建议他作何选择呢?请结合以上材料,给出合理建议。 
  • 12. (2023八下·银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2020 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提出,我国将努力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这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 中关于“2C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②“碳达峰”和“碳中和”实现后我们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目前,在我国现有的能源产业格局中,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 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就要大幅发展可再生能源,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与直接燃烧化石燃料相比,非化石能源电力无疑是不产生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碳中和目标将促使我国各个行业逐渐走向电气化。如在交通运输上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办公建筑建造和运行也要实现电气化,建筑内部将建成直流配电,并实现建筑的柔性用电;北方冬季集中采暖也要通过技术探索来逐步进行电气化取代,实现冬季供热的零碳热源。

    ③同时也要看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从认识层面出发,必须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持全国 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从实践角度出发, 要充分考虑国内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基本国情,先立后破,不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保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④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明确,人人减排、绿色低碳的行为应该成为习惯。例如做好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填埋,令其资源化。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除了减排,还有增汇。而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就是一条有力举措。可以提升植被覆盖,让大自然成为碳的搬运工。

    【材料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争取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 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多种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材料三】

    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同呼吸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公益宣传海报,下面是其中两张。

      

    适度使用空调,及时关闭电源             

    抵制露天烧烤,少放烟花爆竹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 B . 材料一画线句子中的“等”表示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还可能有其他类型,在此不全部列出;“仅”表示程度。这些词语的运用体现出说明性语言的生动性。 C . 我国努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的要求,将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推动作用。 D . 关于二氧化碳排放,中国采取了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能够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 (2) 下面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一项是( )
      A . 产生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占能源消耗总量的84%,而不产生碳排放的水电、风电、核能和光伏等仅占16%。(列数字) B . 与直接燃烧化石燃料相比,非化石能源电力无疑是不产生碳排放的清洁能源。(作比较) C . 人人减排、绿色低碳的行为应该成为习惯。例如做好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填埋,令其资源化。(打比方) D . “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多种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 氧化碳排放。(下定义)
    3. (3) 材料三中每张海报的文字内容主要有二:低碳生活形式的“主题”,与主题 对应的“行为倡导”。右边的海报上缺少了“行为倡导”的文字,请参照左边的海报补写一下。
  • 13. (2023八下·天长期中) 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关于蹴鞠的正式起源,史学界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不管依据哪种观点,到了秦汉时期,最终由现用皮革制作的实心球是确定无疑的,当时蹴鞠已经成了全民性的娱乐活动,河南南阳出土有大量汉代蹴鞠画像石。

    收藏于南阳汉画馆的《鼓舞》画像石上,左侧男子用膝盖顶鞠球,姿态优美;右侧男子用左脚踢鞠球,矫健利索。《舞乐百戏》画像石则是女子蹴鞠,有一头盘高髻的女子长袖轻舒,双脚各踏一个鞠球,球技颇高。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中,还有一男一女相向蹴鞠的场景。

    唐朝蹴鞠由实心球变成充气的空心球,推动蹴鞠制造技术和竞技规则实现突破性进展。宋代进一步改进制球技艺,采用里缝法缝制鞠球,使球面更加光滑。宋代市井文化繁盛,蹴鞠运动更上一层楼。

    (摘编自《文物中的蹴鞠》)

    材料二:

    蹴鞠运动在宋代风靡天下,上至宫廷下至民间,作为娱乐活动火遍大江南北,不亚于今天的巴西。还出现全世界最早的“职业球星”, 一种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运动员”,以及吸纳这些运动员的俱乐部——齐云社,是我国最早的单项运动协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俱乐部。专门负责蹴鞠运动的推广,定期组织比赛。此外,齐云社还订立协会章程,制定规则礼仪,考核球员技术等级等,也成为了我国最早的球队章程雏形。

    宋代的皇帝和官僚都是球迷,在全民蹴鞠的形势下,出现了很多王者玩家。最为人熟知的高俅就是著名球星之一,球技之高堪称梅西。因为当时踢得一脚好球,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而被提拔做了高官。宋朝不断涌现出球技惊人的蹴鞠运动员以及皇家球队。除了踢球赛,蹴鞠运动在盛大节日庆典以及外交活动上,都会进行精彩的表演赛。

    宋朝蹴鞠更注重观赏和技巧性。宋人蹴鞠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白打”,也就是花式足球。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做出高难度动作。另一种玩法是单球门蹴鞠,称为“筑球”,球场中间设置一个球门,每队十二或十六人,分别穿不同颜色的球衣立于球门两边,组成“左右军”对垒。由球头开球,队员们轮流不落地花式颠球,使“球终日不坠”,最后射门。进球多者得胜,它的规则和今天的足球比赛相似。

    (摘编自《带你了解古代中国的足球运动!》)

    材料三:

    明代多位帝王为“蹴鞠迷",明宣宗朱瞻基即为其一。故宫博物院藏《明人朱瞻基行乐图卷》,揭示了明代宫廷娱乐活动的场景,其中就包括蹴鞠。画面中,开阔的场地上,由几名宦官组成的球队进行比赛。一名球员左脚抬起,似乎要踢起凌空的“足球”,并作出进攻姿势;而他的对面,一名球员挺胸直立,双手置于身后,手掌交叉相握,左脚做发力状,似乎准备起脚断球。而朱瞻基身着便服,头戴窄檐大帽,正襟危坐于一帐篷内,全神贯注地观看比赛。朱瞻基曾作诗《蹴鞠》《大明宣宗皇帝御制集》卷四十三):“密密清阴接贝宫,锦衣花帽蹴东风。最怜宛转如星度,今古风流气概同。”此处,“清阴”是指树荫下,“贝宫”是指华丽的宫殿。明宣宗在诗中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抒发了对蹴鞠的喜爱之情。

    清朝统治者为满族,而满族体育文化的特点之一为冰嬉,即冰上运动。乾隆帝诗《瀛台雪景》载,“每冬太液冰坚,令入旗与内府三旗简习冰嬉之技”,可反映清代宫廷对冰嬉运动的重视,而蹴鞠与冰嬉的结合,则形成了清代颇具特色的足球活动——冰上蹴鞠,冰上蹴鞠为清代宫廷的主要活动内容,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乾隆帝之《冰嬉赋》载:“复有革戏,其名圆鞠……黄帝作炼戎之俗,武由是习兮其争也君子”,认为黄帝曾用蹴鞠来练兵,而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蹴鞠正式起源的时期,目前史学界还没有定论,大致有黄帝时期、殷商时期和战国时期等几种说法。 B . 宋代的皇帝都是球迷,高俅因为球技惊人,而得到皇帝的赏识受到重用,被提拔做了高官,进入皇家球队。 C . 明宣宗朱瞻基是“蹴鞠迷”,他的诗《蹴鞠》描绘了精彩纷呈的蹴鞠比赛场景,赞美了运动员们的高超球技。 D . 乾隆皇帝《冰嬉赋》认为冰上蹴鞠属于抢球运动,可以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2. (2) 蹴鞠运动在宋代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3. (3) 材料二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蹴鞠从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的发展过程。
  • 14. (2023八下·泾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5月 26 日至29 日在贵阳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致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给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最早应用于 IT行业,目前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许多人认为大数据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你今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都可以叫做数据,所有人的这些数据集合在起统称为“大数据”。

    【材料三】

    有了大数据,商家可以据此分析网页浏览模式以及消费记录,预测需求、定位消费人群,优化定价以及监控实时趋势,大数据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网络订餐平台会根据以往的消费记录,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美食,节省了用户选择的时间。健康大数据会根据医保、就诊医疗服务、电子健康档案、当地人群疾病特点、就医习惯等,对每位参保居民进行健康“画像”,“算”出其适合的就诊行为。

    【材料四】

    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一个你想象不到的机构,都有可能获取你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落到网络黑客的手中,给你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比如说,我们在无人超市里留下了购物记录,在手机里存着很多个人隐私,在医院里留下了诊断和治疗记录,这些信息很可能被泄露而成为网络黑客的“金矿”。

    (以上材料均摘自网络,有删改)

    1. (1) 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给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 . 所谓大数据就是所有信息资源的统称,你每天买了什么,看了什么,这些都可以叫做大数据。 C . 当用户网上订餐时,网络订餐平台会依据大数据为用户推荐更适合的美食,节省了用户选择的时间, D . 在大数据时代,个人在无人超市的购物记录,在医院的诊断和治疗记录,随时都可能被一些机构获取。
    2. (2) 什么是大数据?
    3. (3)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大数据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 15. (2023八下·临潼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的西北面,是广阔的亚洲内陆。这里有着寸草不生的戈壁,有着流沙滚滚的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鄂尔多斯高原的毛乌素沙地,以及中亚广袤的沙漠。它们为黄土高原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这是黄土高原能堆积巨厚黄土的前提。

    中纬度盛行西风,在近地面层被崛起的青藏高原分为南北两支,北边的一支绕过青藏高原北缘向东流动,携带着西部地区的沙尘往东部吹。到了冬季,蒙古高压气团的增强,形成干冷的西北气流,由西北向东南运动,将亚洲干旱内陆岩屑物质夹带运移到黄土高原,甚至有一些能远涉长江流域和东海。

    在黄土高原上,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有好几座,它们对从西而来的沙尘可以层层阻挡。从更西边的贺兰山、六盘山到太行山以西的吕梁山,它们就如同一个个盾牌,一层层地拦截从西面吹来的沙尘。而太行山,最后索性将剩下的一部分沙尘很多直接截留在了山脉之西。这应该是东西方向上对沙尘阻挡的最外围了。

    可以说,若无这些山的存在,就很难有如今黄土集中分布的黄土高原,更遑论此后在此之上展开的人类历史。

    【材料二】黄土,最适合农耕文明诞生和延续之土。

    土壤是农业的命脉。抓一把黄土在手中,轻轻捻一捻,你会发现它的质地十分细腻。原始人类发现,用简单的木质、骨质或石质工具就可以轻松翻开黄土,进行耕种,这就是黄土的易耕性。所以农业的起源,只能发生在黄土这类易耕的土层之上。

    农业起源了,还需要延续下去才能发展出灿烂的文明。只有土层足够深厚,才能让诞生于其上的农耕活动持续进行下去。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上,黄土一般堆积厚度在 80~120米,最大厚度超过400米。

    黄土还具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性,即“自肥性”。一方面由于黄土堆积深厚,且具有垂直的纹理,灌溉后有利于下层的养分、水分被毛细作用带到地表。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季风对黄土的搬运和堆积一直都没有停止,每年都有新的黄土落在地面上,就好像它一直在进行“自我加肥”,所以不用担心土壤中养分元素耗尽而无法继续耕种的问题。

    就这样,黄土高原地区成了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材料三】从西周至汉唐,经过两千年高强度的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至清代生态系统已濒临崩溃。古代的六盘山森林苍苍,是黄土高原生态最好的地区之一,元帝忽必烈曾于此避暑。到1842年林则徐流放新疆时路过,却在《荷戈纪程》中这样记载:“其沙土皆紫色,一木不生,但有细草。”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崩坏有许多原因,乱砍滥伐、盲目垦荒、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政治腐败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有人统计说,从公元 6~15世纪,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明清以后比例下降,但绝对数仍然很大,1820年达到3115万人;如今人口超过1亿。想一想,这么多人口,世世代代拥挤在一片干旱的黄土上耕作、放牧、煮饭、烧炕;树林砍光了,就烧秸秆、拾落叶、吃树皮、挖草根;田地收成少,就开垦更多的坡地,挖掘更多的草皮……

    【材料四】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水土治理目标的变化,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也渐渐从修建梯田和淤地坝这样的工程治理,转向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与工程治理并重。人们认识到,要减少对于黄土的各种侵蚀,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恢复高原植被,重建生态系统。

    重建生态的最好办法是降低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数量,退耕还林或还草,自然恢复植被。

    黄河输沙量的锐减,与气候变化、水利工程等综合因素有关,但人类的生态建设努力仍然功不可没。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民,大规模进行的建造梯田、修沟筑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在不同地区,都对水土保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推动这些生态工程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后,黄土高原的生态才开始好转。这是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粮食、燃料和放牧问题得到了解决,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无论如何,这里的生态重建初见成效,很可能,我们正站在黄土高原环境史的一个转折点上。还黄土高原以绿色,重建黄土生态,是华夏儿女对于这片土地养育之恩的最好回报。世界上有许多更肥沃的土地,但没有哪块土地像黄土高原那样,创伤让我们痛心,贫痛仍让我们眷恋。失去了这片黄土,世界再大,中国人也会内心空虚。

    1. (1) 请结合【材料一】,说明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2. (2) 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尝试说明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兴衰的原因。
    3. (3) 下列关于材料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黄土高原西北面的亚洲内陆的戈壁沙漠,是黄土高原能堆积巨厚黄土的前提。 B . 由于黄土堆积深厚,灌溉后有利于下层的养分、水分被毛细作用带到地表。 C .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崩坏的根本原因是乱砍滥伐、盲目垦荒、战争动乱、自然灾害、政治腐败等等。 D . 大规模进行的建造梯田、修沟筑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是黄土高原的生态才开始好转的根本原因。
  • 16. (2023八下·黑山期中) 【材料一】

    中国天眼、天问一号、港珠澳大桥、复兴号高铁…这些象征着中国科技由跟跑到领跑的“大国重器”,成为我国科技战略布局中一颗颗耀眼的明珠。

    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个“三件套”,包括环绕器、进入舱和“祝融号”火星车,后两者共同组成着陆巡视器。火星车和环绕器共同肩负科学探测使命。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也是创举。不过,这次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很艰难。地球到火星之间的距离是变化的,最近时约5500万千米,最远时可达到4亿千米。由于距离远,地面与火星探测器的通信面临最长接近20分钟的延时。科学人员无法随时控制探测器,考验前所未有。

    意大利科学家罗伯特·奥罗塞赞叹道:“这项任务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中国一次就完成了美国宇航局花了数十年才完成的任务。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

    【材料三】

    中国稳步提高对外援助资金规模。2013年至2018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2702亿元人民币。其中,提供无偿援助1278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47.30%,重点用于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等。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政府设立了抗疫合作专项资金,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还承诺将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和文化最好的钥匙。目前,全球有7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4000多所国外大学开设中文课程,2500万人学习中文,4000万人次参加各类中文考试。

    (选自《光明日报》)

    1. (1) 对以上四则材料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天问一号探测器是个“三件套”,包括进入舱、“祝融号”火星车和环绕器,前两者共同组成着陆巡视器。 B .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国政府将设立抗疫合作专项资金,还承诺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 C . 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天问一号火星软着陆任务很艰难。 D . 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90万亿元,同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是16.1%。
    2. (2) 学校准备举行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小张拟写的演讲稿提纲,请结合以上材料,帮他补充完整。

  • 17. (2023八下·大石桥期中) 阅读

    【材料一】

    不学诗,无以言。中国自古就有诗教传统,儿童教育的基本方式都是从诗歌开始的。2020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随着孩子对优秀诗歌的需求,童诗教育的功利化、教条化,童诗创作的成人化、段子化,优秀诗歌教材短缺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童诗教育薄弱,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列了一长串:“经典文本太少;许多读者、批评者将童诗模式化,本应由儿童创作的‘本真的诗’,却被成人改成他们所谓的‘纯真的诗’;很多读者认为现代童诗是‘小儿科’,不需要诠释……”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很多人仍持有错误的诗歌观念。

    (选自《光明日报》,2021.1.4)

    【材料二】

    诗歌评判标准很模糊,难以判断。很多省份高考卷中都有一个自相矛盾的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翻阅语文高考的历史,发现诗歌写作向来不受作文试题青睐。2020年仍有3个省份高考作文试题明确要求“不得写成诗歌”。高考不让写诗歌,就是一个指挥棒。它告诉家长,写诗与孩子的前途没关系。这是一个负面的暗示。同时,手机、短视频的流行,让孩子每天都趴在手机上,挤占了文学阅读时间。

    应试教育思维,也是阻碍学生诗歌素养培的重要因素。青年评论家李壮在给中学生做讲座时,发现学生的感受与表达之间出现了断裂,“这些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很好,一到解读诗歌的时候,又回到考试思维,以模式化的思路去理解”。

    当前语文教育对诗歌、诗意、诗性的东西不友好,单一标准化的答案把诗的可能性空间压得很小,学习和教育的过程,有时也是一个去诗意的过程。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反思的东西,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作出一些改变还是有空间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1.1.4)

    【材料三】

    重庆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唐元龙等人前往奉节县,考察该县在荣获“中华诗城”后,如何继续将诗教工作向前推进的情况。考察组实地考察了奉节县砚瓦村、夔都出租车有限公司。

    砚瓦村,据传说,当年杜甫路过此地时看到山清水秀,柑橘成林,诗兴大发,欲向老乡家借文房四宝一用,找了半天独缺台,于是忽发奇想,用瓦代砚,老乡磨墨,诗圣挥笔,写下那首“园柑长成时,三寸黄如金”的田园诗作。为纪念杜甫,人们就把此地改名观瓦村。近年来,村里建造了文化广场,因地制宣布置了用竹简形式书写的“砚瓦脐橙产业园赋”,用古诗词装了一条景观路,游客可以一边欣赏经典诗词,一边亲手采摘脐橙。

    夔都出租车公司组织全司180多名驾驶员学习诗词,并专门举办“夔州古诗词竞赛活动”,共有133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特等奖获得者余明炯竟能背诵800多首古诗词,成功进入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百行国,成为了节县家喻户晓的人物。为了让客人一上车就感受到奉节的诗城文化,公司所有的出车计价器的语音中置入了李白的千古绝唱,将《早发白帝城》作为开场白,营造了浓厚的诗城文化氛围。

    【材料四】

    “中华诗教”的思想方向和教育维度

    诗语品读→诗歌的语言质素→语言教育→汉语魅力的认知 准确

    诗美鉴赏→诗歌的审美质素→审美鉴赏→审美能力的锻炼 美感

    诗心探幽→诗歌的情感质素→情感教育→自我情感的提升 动人

    诗道寻踪→诗歌的文化质素→文化教育→文化底蕴的夯实 深刻

    1. (1) 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诗教,中国的传统教育自古有之,也是儿童基本教育方式的开端,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 B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表达方式写作,并没有排除诗歌。 C . 童诗教育一直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诗歌创作的功利化、教条化,优秀诗歌教材短缺等。 D . 南开大学教授罗振亚罗列的现象主要从经典文本、批评者的认知和读者的认知三方面来说的。
    2. (2) 材料三中砚瓦村和夔都出租车公司的做法可以用在童诗教育中吗?请简要说明。
  • 18. (2023八下·南宁期中)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①脑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劳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科学家为了测试脑神经的生长,曾经用小猴子做实验证实,五根手指的运动都在大脑中分别有相对应的指挥区域。如果其中一根手指缺失了长期不用,指挥这根手指的脑区就会被其他手指的主管区域所瓜分直至消失。

    人的大脑细胞在儿童早期会过度生长,被称作“开花”,后来在青少年时期将发生大规模的“修。那些和其他神经元只产生微弱联系或者没有任何联系的神经元将会死去,某些区域会因此损失85%的神经元。所以在儿童早期就多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③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者曾对153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从小爱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有显著更高的就业率以及显著更低的犯罪率,甚至患心脏病的概率也更低。

    (有删改)

    【材料二】

    ①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创造价值和塑造意志品质的途径。一些国家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环节,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人心。

    ②在德国,家政课程远不止做手工、学烹饪等常规内容,而是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例如,古斯塔夫·阿道夫中学作为一所普通综合中学,该校从五年级到十年级,一共安排了长达6个学年的家政课程,形成一整套内容丰富、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③长期以来,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老师就会带学生们上手工课,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校不仅开设了各种常规的技术课程和家政课,甚至还有名为“以色列工业和国民经济”的课程。

    ④在新加坡,参与社区活动和社区建设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升青少年独立自主的观念及责任意识很有帮助。

    ⑤法国拥有悠久的劳动教育传统,兼具实用性和趣味性的课程启发了学生对于应用技术的兴趣。法国中学教师马克·博尔泽表示,法国中学的劳动技术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以专长和技艺实现自我价值。

    【材料三】

    ①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作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从2020年起便开始探索劳动教育“1+X”课程模式,即在每周一节劳动必修课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开展以主题研学、课后服务、社团活动等为载体的剪纸、面塑、篆刻等校本特色劳技课程。

    ②经过实践证明,学科融合不仅能够有效地规避校内劳动课程形式化和流程化的问题,更能让劳动的意义在具体的学科交叉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其他学科中植入劳动理念,更是将“劳动价值”化成了“无声之雨”滋润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每一处缝隙里。

    【材料四】

    中小学生校内劳动教育调查表

     

    开设有专

    门劳动课

    有专门的

    劳动教室

    有专门的室外生产劳动基地

    有劳动方面

    的评优奖励

    以上都没有

    不符合

    49.30%

    64.70%

    61.80%

    52.40%

    80.90%

    符合

    50.70%

    35.30%

    38.20%

    47.60%

    19.10%

    【材料五】

    图一                         图二                          图三

    1. (1) 下面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画线句中“开花”“修剪”两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B . 在其他学科中融入劳动教育是避免校内劳动课程形式化和流程化的一项有效手段。 C . 材料四显示,近一半的中小学没有设置符合专门的劳动教室和室外生产劳动基地。 D . 在中小学生校内劳动教育方面,相关场地的建设和课程的完善仍需进一步的加强。
    2. (2) 下面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一项是( )
      A .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者曾对153名儿童做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列数字) B . 劳动是幸福生活的源泉,也是创造价值和塑造意志品质的途径。(打比方) C .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是以色列中小学教育制度的一大特色。(下定义) D . 合肥市瑶海区从2020年起便开始探索劳动教育“1+X”课程模式。(举例子)
    3. (3) 学校为了让劳动课程能更顺利地开展,让“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制作了一期电视宣传片,如果为宣传片选择一幅海报,【材料五】中最合适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 19. (2023八下·宣州期中) 阅读

    【材料一】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材料二】为什么地球在变暖?

    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看作是一个“大温室”,它是透明的,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隔离,几乎完全允许可见光通过。但它又能强烈吸收长波红外光,特别是波长为12-18微米的红外光,这主要是二氧化碳在起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地球表面附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像温室中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阳光可以进入,但热量不能散射。这种效应被称为“温室效应”,会使地表温度上升。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燃烧,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温室效应”自然会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地球温度的上升。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未来50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温度就会上升3摄氏度,地球气候会明显变暖。

    【材料三】地球变暖有什么好处?

    首先,气候变暖,将使大气水汽增多,给内陆带来更多的雨水。非洲的北部、亚洲的中部、以及我国的中西部将变得湿润起来,我国的西北地区的气候将由暖干性转变为暖湿性。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将会缩小,中国的戈壁滩将逐渐披上绿装。这些地方将变得更适宜人居住。

    其次,气候变暖将使全球的植被更加繁茂。森林扩大,草原更绿,树木生长更快。据统计,美国加州地区近年来森林大火发生率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美国政府在头痛的同时,发现山火频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山上的植物生长太茂盛了,等到冬季来临,干燥的季风一吹极易引发大火。中国的森林覆盖率近年来也以很快的速度增长,这里面有人的因素,老天帮忙更是重要原因。

    第三,气候变暖使作物更加高产。随着“暖冬”的持缓发生,地面积温上升,越冬农作物区域普通北移,产量随之普遍增加。近十几年来,全球的作物产量持续增加,气候变暖、自然灾害减少、雨水丰沛是决定性因素。美国、印度、中国等世界重要产粮区五谷丰登,保证了全球饥饿人数大幅下降。

    【材料四】全球变暖的危害

    全球变暖的危害是导致自然灾害变多,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另外全球变暖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因为全球变暖后会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所以全球变暖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先看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全球变暖虽然是一种自然现象,但也是由于人类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的。当全球变暖后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还会使海洋里的水量增多,造成海平面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增大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还有加大遭受风暴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全球变暖将会严重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其次,全球变暖威胁人类的生存。科学家们常呼吁不要砍伐森林,会造成全球变暖,但是很多人觉得这与自己无关。其实全球变暖后会严重威胁我们人类的生存,因为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从而影响人类健康。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地球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大家要重视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

    以上材料均选自2022年11月份《中国经济时报》

    1. (1) 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温室效应是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自然现象。 B . 二氧化碳能吸收长波红外光,特别是波长为12-18微米的红外光。 C . 随着“暖冬”的持缓发生,越冬农作物区域普通北移,产量随之大幅增加。 D . 全球变暖后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将灭绝。
    2. (2) 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在未来50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温度就会上升3摄氏度,地球气候会明显变暖。

    3. (3) 请结合材料三,说说地球变暖有什么好处。
    4. (4) 全球变暖会导致雾霾天气增多,危害生态系统平衡,影响人类健康,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说说,有什么应对措施。
  • 20. (2023八下·龙岗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班级开展“用好水资源,呵护水环境”主题活动,同学们分组搜集资料并进行汇报,请根据汇报内容完成任务。

    第一组

    小深:我们在《人民日报》上找到了北京林业大学朱清科教授题为《森林为什么是“水库”》的文章。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不仅能蓄持雨水;也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第二组

    小圳:我们在地理书上找到了一张表格:

    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

    干湿地区

    主要分布地点

    天然植被

    湿润地区

    东北山地、秦岭一淮河线以南,青藏高原东南部等

    森林

    半湿润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等

    森林草原

    干旱地区

    内蒙古高原东部,黄土高原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天山山地等

    草原

    半干旱地区

    内蒙古高原西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藏高原西北部等

    荒漠草原、荒漠

    (来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

    第三组

    小鹏:我们在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上找到了关于深圳基本水情的材料。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市(不含深汕)多年平均降雨量1830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4~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5%。

    深圳本地水资源匮乏。由于地理条件比较特殊,深圳境内无大江大河大湖太库,蓄滞洪能力差,本地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八成以上的原水需从市外的东江引入,库容超1000万立方米的大、中型水库只有16座,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全市现状水资源储备量仅能满足45天左右的应急需要,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来自深圳市水务局网站,有删改)

    1. (1) 小深根据汇报材料,梳理了一份要点,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A . 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 . 森林植被的增加影响到霜、露、雾、雨雷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C . 增加森林植被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D . 深圳属于湿润地区,天然植被为森林。
    2. (2) 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说明文单元学习

      阅读

      探究

      《大自然的语言》开头用描写表现物候现象,引人入胜。

      第一组: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开头①,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被压扁的沙子》

      第三组:深圳因此成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之一”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特点:②

      《蝉》采用了时间顺序,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

      第一组《森林为什么是“水库”》第④⑤⑥段。

      采用了③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3. (3) 第一组中的第⑨段画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4. (4) 同学们就深圳水资源问题展开了讨论,小语和小文的观点不一致,请你根据汇报材料补全对话。

      小语:深圳降雨量大,植被茂密,水资源丰富得很,我们可以随便用水。

      小文:深圳的水资源并不丰富,

  • 21. (2023八下·苏家屯期中)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中国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服饰文化的发展史就是穿在身上的中华美学史。

    【材料一】央视推出的节目《衣尚中国》,以服饰为题,聚焦服饰之美,力图通过艺术创意、年轻态的视觉营造中国服饰的审美意境。

    【材料二】当下,“汉服”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但有一些设计重其表而轻其里。汉服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只有深入把握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推进其创造性转化。

    中国服饰文化昭显着社会发展的印记,传达着特定时代的文化内涵。以唐宋为例,唐朝服饰的色彩浓艳,再加上金银杂之。其装饰图案,鸟兽成双,花团锦簇,生趣盎然。“上襦下裙”是唐代女子的主要服饰,颜色以红色居多,常常使用红绿搭配。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后来,朴素和理性就成为了宋朝服饰的主要特征。

    中国服饰文化在各种文学体裁中也被反映和表达出来。小说中人物的服饰,是人物生活层面的写照,是人物外观形态的表露,也是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性格特征的体现,更是作家感情的曲折反映。

    【材料三】近几年,穿汉服从一种行为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500多万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了时尚。

    1. (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诗句“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描绘的是唐代的妇女服饰。 B . 只要把文字、瑞兽等中国元素绣在服装上,就是继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C . 央视《衣尚中国》节目用更新颖的方式引导大家关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D . 表二的调查数据充分显示,2022年某市某校有超过半数中学生喜欢汉服。
    2. (2) 学校“鹭岛汉服社”接受《衣尚中国》的采访,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就“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谈谈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