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日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 (1) 文中画框(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 . 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 . 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 . 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B . 周尧卿为人简朴持重,不喜计较,对于不如自己的人,他会郑重地以礼相待,让对方产生羞愧之心;虽然俸禄不多,但周济宗族朋友,直到用完为止。 C . 周尧卿为学注重独立思考,不迷信古人传注,而以通达文义为目的,他认为解释《诗经》的《传》《笺》各有得失,学习时应当加以分辨。 D . 周尧卿学问品行俱佳,得到当世名臣范仲淹和欧阳修嘉许。范仲淹曾举荐他,但未及任用,他就去世了;欧阳修为他的墓碑撰文,对他褒扬有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

      ②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