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二下·玉溪期末) 现代文阅读I

    ①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变异的保持和有害变异的消除,我称之为“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至于那些无利也无害的变异,将不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影响,它们或者成为不固定的性状,或者受到生物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最终发展成生物的固定性状。

    ②对于“自然选择”这个名词,作者们有误解的,也有反对的,甚至还有认为自然选择可以引起变异的。其实它的作用,只在于保存那已经发生的、对生物在其生活条件中有利的变异而已。没有人反对农学家所说的人工选择的巨大效果,不过在此场合,必须先有自然发生出来的个体差异,人类才能依某种目的而加以选择。还有人反对“选择”这个用语,以为这字包含被改变的动物本身有意识的选择意义在内;并且主张植物既没有意志作用,自然选择一词就不能适用!照字义讲,自然选择无疑是一个不确切的名词,可是化学家所称各种元素的“选择的亲和力”一词,有谁曾经反对过呢?我们不能严格地说酸类特意选择了盐基而和它化合。有人说我把自然选择说成是一种动力或神力,然而有谁反对过一位学者说万有引力控制着行星的运行呢?这种譬喻的说法所指的意义人人都知道,而且名词要求其简约。就是“自然”两个字,应用时亦难免拟人化;不过我所谓的自然,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其产物。所谓定律,是指我们所能证实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在稍微熟悉之后,这些肤浅的反对意见自然会停止。

    ③我们要明了自然选择的大致过程,莫如就某一地方,在经历轻微的物理变化下,如气候的变化,加以观察。在气候变化之下,当地生物的比例数,几乎立时起变化,有些物种或不免绝迹。我们已经看到每一地域内所有生物彼此相互联系的密切性与复杂性,从这里我们可以断定,即使不考虑气候的变化,一地生物比例数的变化亦将会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凡微小变异,只要对任何物种的个体有利,使其能适合于变更后的环境,必定会得到保存,而使自然选择有机会进行它的改进工作。没有有益的变异发生,自然选择就不能有所作为。

    ④用譬喻的说法,可以说自然选择是每日每时在世界上检查最微细的变异,把坏的去掉,把好的保存和推进;不论时间,不论地点,一有机会就在沉默不觉中进行工作,把各种生物与有机的及无机的生活条件的关系加以改进。一个物种要得到任何大量的变异,必须在一个变种成立之后,继续再起(或经过一长时期后再起)同样性质的有利变异或个体差异,而这些变异必须再被保存,这样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我们对于这些缓慢变异的进行,一点也不能觉察,除非有时代变迁的标记。然而我们对于过去悠久的地质时代的知识极为有限,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仅是现在的生物和以前的不同而已。

    ⑤要明了自然选择如何起作用,请允许我举出一两个假想的例子。让我们以狼为例。狼捕食各种动物,有的用狡计,有的用强力,有的靠捷速。我们设想被捕动物中最捷速的要算鹿,如果在狼获食最艰难的季节内,鹿的数目,因当地情形有所变动而增加,或者其他作为狼的食物的动物数目有所减少,那么,只有最敏捷和身材最苗条的狼,才有最优良的生存机会而被选择或保存,只要它们在不得不捕食其他动物的这个或那个季节里,亦仍保持有足以制服这些被捕食的动物的力量。

    ⑥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是非常缓慢的。只有在一区域内,当现存生物的变异更加适应自然体系中的某些位置时,自然选择才能发挥作用,而这些位置的出现在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阻止更加合适的外界生物的迁入。此种位置的存在,常和物理变迁有关,不过此等变迁的发生,大概很是迟缓的;此外,又和适应较佳的类型的被阻止迁入有关。在旧有生物中,有一些生物既发生了改变,则其他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亦将随之发生变动;新的位置即由此产生,而将为适应较佳的类型所占据,但是这一切经过都很缓慢。同种的一切个体,虽然彼此皆微有区别,可是要使它们构造的各部分表现出适当的差异,却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这结果又常为自由杂交所延迟。许多人会说,这几种原因已很足以抵消自然选择的力量,可是我不相信它是这样。我相信自然选择的作用,通常很是缓慢,须经过长久的时间,并且只作用于同一地域的少数生物。我又相信这种缓慢的时断时续的结果,和地质学所告诉我们的,这世界上生物变迁的速度和方式,是很相符合的。

    ⑦选择的过程虽很缓慢,但如以弱小的人力,尚能用人工选择大有作为,那么,在很长的时间内,通过自然力量的选择即通过适者生存,其所起的变化,所导致的一切生物彼此间及其与生活的物理条件间相互适应的美妙与复杂关系,实在是没有止境的。

    (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自然选择的力量》,有删节)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选择是一种在自然选择引起变异的基础上,依据某种目的进行的有意识选择。 B . 无利也无害的变异,虽最终可能发展成生物的固定性状,但却不受自然选择影响。 C . 只要有利于生物本身的变异发生,自然选择就能有所作为,从而创造出新的物种。 D . 自然选择中,生物时刻都在检查最细微的变异,把坏的去掉,把好的保存和推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这一概念中的“自然”一词不是拟人化的用法,而是指许多自然定律的综合作用及产物。 B . 因为我们对过去地质时代的认知有限,故而我们很难觉察到物种的缓慢变异,只能看到现在的生物和以前不同而已。 C . 一地气候和生物比例数的变化会使其他生物产生微小变异,有利的变异得以保存,使自然选择有机会进行改进工作。 D . 自然选择能够改善生物和生存条件之间的关系,但是作用通常都比较缓慢,并且只能作用于同一地域内的少数生物。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自然选择”的一项是( )
      A . 果园里的桃树变异后,结出毛茸桃子和光滑桃子,果园里的象鼻虫,专门喜欢吃光滑桃子,而不吃毛茸桃子,因此结光滑桃子的树变少,结毛茸桃子的树则增多。 B . 蒲公英的种子带有茸毛,这与地上长满其他植物密切相关,只有这样,蒲公英种子才能随着微风飘荡,落到没被其他植物所占据的空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C . 《农政全书》中记载甘薯“凡地方所无,皆是昔无此种,或有之则偶绝。果若尽力树艺,殆无不可宜者。其中也有不宜者,则是寒暖相违,天气所至,无关于地”。 D . 长颈鹿祖先的脖子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当树叶不够吃的时候,脖子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脖子短的就可能饿死了,于是脖子长的活下来,并留下后代。
    4. (4) 文中画横线句子中“这几种原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5. (5) 请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行文脉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