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2高三上·遂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圭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三年夏四月甲午,上始御太极殿,谓侍臣曰:“中书、门下 , 机要之司,诏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若但行文书,则谁不可为,何必择才也。”房玄龄等皆顿首谢。故事: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四年秋七月乙丑,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 , 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餐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违,莫敢争。”十六年夏四月壬子,上谓谏议大夫褚遂良曰:“卿犹知起居注 , 所书可得观乎?对曰:“史官书人君言动,备记善恶,庶几人君不敢为非,未闻自取而观之也。”上曰:“朕有不善,卿亦记之邪?”对曰:“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黄门侍郎刘洎曰:“借使遂良不记,天下亦皆记之。”上曰:“诚然。”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B .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C .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D .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隋文帝指隋开国之君杨坚,“文”为谥号。经天纬地曰“文”,属美谥。 B . 门下,即门下省,有侍郎、给事中等职,主要负责起草诏令,制定决策。 C . 日昃,天色纪时法,相当于地支中的未时,也即现在的13点到15点。 D . 起居注是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用来防止皇帝过失,要传示给后王。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让封德彝选才,封德彝回复天下没有贤才可选。唐太宗认为选材要各取其长,责备他没有识人之明却污蔑天下没有人才。 B . 唐太宗善于纳谏。魏征劝谏唐太宗广泛听取意见并虚心接纳才能不受蒙蔽,太宗深以为然,因此对褚遂良的秉笔直书予以肯定。 C . 针对中书、门下省官员近来一味顺从旨意却没有规劝矫正,太宗认为这违背了选才的初衷,并要求他们遵循旧例,收到较好的效果。 D . 唐太宗认为身为君主,对百姓应体恤民生,遇到荒年要开仓赈济;对臣子要知人善任,否则即使勤于政事伤身劳身也治不好天下。
    4. (4)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①但使仓廪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②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