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南昌 ②南湖 ③武昌 ④瑞金
①停战内战,一致抗日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①百家争鸣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材料一:……换句话说,这场革命在政治上的沉重代价,最终以文化的巨大进步则获得了某种补偿。1912—1919年初的中国知识界的价值重建运动,可以视为象征。
——摘自许纪霖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理应再度携手,团结一切有志于国家统一的党派、团体和仁人志士,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辛亥革命是我们共同纪念的日子,孙中山先生是我们共同敬仰的伟人,统一祖国是我们共同盼望的目标,中华强盛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理想,有什么理由不合作、不统一呢?
——人民日报社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
材料一:歌谣: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起义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和,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材料一:“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在这峥嵘百年中历经无数艰难坎坷。他们的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
材料二:
材料一:文献资料
战争年代,美国杂志上数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头像。
①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关于这期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
②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
材料二:工具制作
材料三:历史评论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