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大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战略
提出国家 | 战略名称 | 提出时间 | 主要内容 |
日本 | 丝绸之外交战略 | 1997年 | 把中亚及南高加索8国称为“丝绸之路地区”,加强政治经济合作 |
俄罗斯、印度、伊朗 | 北南走廊计划 | 2002年 | 修建从印度经伊朗、高加索、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运输通道 |
欧盟 | 新丝绸之路计划 | 2009年 | 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全方位联系 |
美国 | 新丝绸之路战略 | 2011年 | 建立美国主导的以阿富汗为中心的“中亚—阿富汗—南亚”经济体 |
材料一:对商业实行强控制最重要的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这种制度既可以使统一大国内部必要的商品交换得到满足,又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控制、垄断。明代政府在各府、州、县、市、集都设立了商税机关“税课司局”,并到处新设“抽分局”,以加紧对市民和商人的勒索。作为向商人收税的抑商政策,也贯穿于清代前期的始终,实践证明这种政策是十分合理而正当的,因为税收是每个政府管理国家经济的正当手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据金观涛《兴盛与危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等
材料二:在近代早期的欧洲,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和实践的概念,与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之后,英国从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开始,努力通过对政体的统一化、中央集权化和官僚化,来构建一个现代国家。当然这是一个漫长和持续的进程,除了亨利八世、克伦威尔及伊丽莎白一世等政治家的贡献外,这一制度结构的变迁首先受到了当时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李新宽《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
——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
民主主义发展历程
阶段 |
时间 |
主要涉及地区 |
主要表现 |
第一阶段:形成 |
16世纪—19世纪 |
由欧洲到北美 |
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融为一体 |
第二阶段:发展和扩散 |
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
逐渐波及世界 |
民族国家的涌现;民主解放运动的兴起 |
第三阶段:在全球的确立 |
20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 |
亚、非、拉地区和欧洲 |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第四阶段:陷入困境和新发展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全球 |
民族主义收到冲击;地区间民族矛盾突出 |
——据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等
从表中任意选取两个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族主义的发展予以说明。(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