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第三中学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部分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4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一上·阳江期中)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 .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 2.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 . 汉代少府分属九卿,位尊权重 B . 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 . 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 . 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 3. (2020高一上·古县期中)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 .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 4. (2024高一下·西宁开学考)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5. (2017·广安模拟) 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物者,殆鲜有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A . 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 . 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 . 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 . 洋务人才的匮乏
  • 6.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 .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7. (2017·广安模拟) 1919年,某新湖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书例说明( )

    A .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 .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 .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 .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 8. (2017·青岛模拟)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 .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 .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 9. (2022高二上·阎良月考)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

    A . 宗教意识淡薄 B . 反对神灵崇拜 C . 注重物质生活 D . 强调人的价值
  • 10. (2023高一上·天山月考)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 .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 11. (2017·广安模拟)

    下面5幅图为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这5幅作品反映出近代以来( )

    A . 传统美术流派相继被淘汰 B . 理性思维的不断深化 C . 批判精神备受重视的趋势 D . 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 12. (2017高一下·珠海期中)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 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 . 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B . 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C . 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D . 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二、非选择题
  • 13. (2017·青岛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 14. (2017·青岛模拟)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 (1)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 15. (2017·青岛模拟) 【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 (1) 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

  • 16. (2017·青岛模拟)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 17. (2017·广安模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 (1) 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

  • 18. (2017·广安模拟)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

    图9清末自开商埠分布示意图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