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为(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 |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
A.集气瓶内的水面上升约至刻度“1”处 | B.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 C.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 D.软水中无泡沫,硬水中有大量泡沫 |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方法 |
A | 氯化钠 | 硝酸钾 | 加入适量水,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烘干 |
B | 碳酸钙 | 碳酸钠 | 加水,过滤,洗涤、干燥 |
C | 铜 | 氧化铜 | 滴加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
D | 硝酸钾溶液 | 碳酸钾 | 滴加过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
品名 |
豌豆黄 |
主要原料 |
豌豆 |
主要营养成分 |
蛋白质、糖类、钠、钙、钾、镁等元素 |
A 贫血症 B 佝偻病 C 甲状腺肿大 D 骨质疏松.
(查阅资料)①硫酸铜和氯化铜的溶液都有毒。铜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以杀死细菌和病毒,可以破坏人体细胞。②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无毒。
内容 |
现象 |
实验解析 |
结论 |
|
实验一 |
取少量稀盐酸于小试管中,滴入数滴碳酸钠溶液试液,振荡 |
|
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
生成物中有或有或有生成时,复分解反应可以发生。 |
实验二 |
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液体呈现红色;再滴入足量的稀硫酸 |
|
|
|
实验三 |
取少量氯化铜溶液于小试管中,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试液,振荡 |
|
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
(实验探究)
实验内容 |
记录数据 |
A.借助新型传感设备探究红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的耗氧情况
| 燃烧红磷: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8.85% 燃烧白磷: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21% |
B.用铁生锈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反应前测定:广囗瓶容积(扣除药品、导管和瓶塞所占容积)为125.0mL 反应后测定:进入广口瓶中水的体积 为25.0mL |
①在集气瓶中进行 ②塞紧瓶塞不漏气③使用铁粉而不使用铁丝④加少量食盐
(提出问题)不再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 猜想二:剩余固体中无碳酸钙
猜想三:生成物或杂质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继续进行
小亮取上述反应后的溶液,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性,由此得出猜想一不成立的结论。
①取洁净的烧杯,另配制溶液,测得溶滚pH=7。
②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和紫色石蕊溶液,持续通入CO2 , 发现溶液变为色。但小亮认为实验②不能说明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他重新改进了实验。
③另取洁净的试管,加入适量水,持续通入CO2至饱和,测得溶液pH=5.6。
由以上实验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对溶液酸碱度影响不大,猜想一不成立,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盐酸。
小亮先振荡反应容器,使剩余固体和液体充分接触,观察到仍无气泡产生。再向容器中滴加
少量5%的稀盐酸,又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不再产生气泡,仍有固体剩余。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
由以上实验可知,猜想二和猜想三不成立。
根据以上实验探究,可得出影晌反应是否进行的因素之一是。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 |
氯化钠 |
35.7 |
35.8 |
35.9 |
36.1 |
37.1 |
碳酸钠 |
7.0 |
12.5 |
21.5 |
39.7 |
49.0 |
(提出问题)该湖盐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只有Na2CO3:猜想二:只有NaCl;猜想三:Na2CO3和NaCl。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溶液;过滤,得沉淀和滤液,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 |
产生白色沉淀 部分白色沉淀消失 |
猜想三成立 |
①反应结束之后通入足量空气的目的是。
②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③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E增重0.44g,请根据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该湖盐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