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事件 | 事件后续 |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 设置澎湖巡捡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 | 明初沿袭 |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 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 | 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等,复设 |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 荷兰人占领澎湖 | 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
铜陵市 | 马鞍山市 |
作为中国铜工业摇篮分铜陵,1949年4月21日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1956年10月12日,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1958年9月5日,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 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政府(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未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宜城地区。 |
材料一:明朝前期,消费呈现尚俭、务实特征,万历《通州志》卷2风俗载,南直隶通州“弘、德之间,犹有淳本务实之风。”成化《山西通志》卷2载,太原“工商务实勤俭”,然而中期以降,消费发生煌变,凸显奢靡之风尚,乾隆《震泽县志》卷25风俗序载,苏州府万历以后于天崇,民多世富,其奢侈乃日甚一日焉。”上至皇室下至民间竞相奢,顾炎武认为:“自神宗以来货之风日甚一日,国维不张,而人心大坏,数十年如此矣。”消费奢靡,对明代的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张邦建《明朝中后期奢摩之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与16世纪相比,这一时期欧洲消费竞争的特征发生了变化。首先,消费竞争的主体是家庭,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地位和荣耀;到了18世纪消费竞争的主体则成为个人,消费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地位和荣耀。其次,16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政治,但18世纪消费竞争的动力主要在于文化与市场,其表现形式就是对时尚的追逐和竞争。而时尚的制造者不仅仅是贵族,市场也参与到时尚的制造中来…时尚的大众参与导致西方进入了“大批量需求”时期。
——李琴《从勤俭节约到消费至上对西方消费主义文化的历史考察》
材料:一种同一的、总的动因会对不同的局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每个局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动因所驱使的各种力量做出反应并起到自己的作用。
——摘自(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一:(世界)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空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