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19-10-30 浏览次数:250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 (2019·广安)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 . 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 .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 . 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 2.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
    A .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 . 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
  • 3. (2023·乾安三模) 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 . 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 . 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 . 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 . 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 4. (2023·和平二模)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 . 原因 B . 性质 C . 内容 D . 影响
  • 5. (2023八上·宣汉期中)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下列刊物中你首先应该查阅的是(   )
    A . B . C . D .
  • 6. (2019·中山模拟) 面对国运衰微、民族危亡,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他们前赴后继、不屈不挠探索救国方案,因而形成了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实业救国派等精英群体。下列人物属于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是(   )
    A . 曾国藩 B . 谭嗣同 C . 孙中山 D . 陈独秀
  • 7. (2019·通州模拟) 如图是一份杂志的部分文章题目节选,请判断这份杂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 8. (2019·百色模拟)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   )
    A .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 . 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 . 一场文学革命 D . 新旧道德的一次碰撞
  • 9. (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 “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闸门”的应该是(    )
    A . 洋务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五四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0. (2018八上·新平月考)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  )
    A .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 促进了文学的繁荣 C .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 .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11. (2018八上·郑州期末)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
    A .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 . 严复的《天演论》 C .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 . 李大剌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12.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事件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②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③胡适系统提出文学革命主张                ④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A . ②①③④ B . ④②①③ C . ②④③① D . ③④①②
  • 13. (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 陈独秀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火旗,以一本刊物为主要阵地,掀起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这本刊物是(    )
    A . 《民报》 B . 《申报》 C . 《新青年》 D . 《每周评论》
  • 14. (2019八上·龙湖期末) “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新文化运动提倡什么思想来救中国(  )
    A . 民主与科学 B . 民主共和 C . 三民主义 D . 马克思主义
三、材料探究
  • 15. (2019九上·滨州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洋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李时岳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做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1. (1) 材料一中这两位先生是谁?中国当时“一切黑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2) 从材料二,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局限性?
    3. (3) 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 16. (2019·长春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它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材料三: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之沉闷、彷徨,已经到了足以压垮人的地步。《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当时中国的政治要靠文艺、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

    1. (1) 材料一中的“运动”指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运动中创办的民用企业两例。
    2. (2) 材料二中皇帝制度“崩溃”与哪次革命有关?
    3. (3) 材料三中的“《新青年》”是哪一运动的重要阵地?请写出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一位。
    4. (4) 通过以上材料,你有何启示?
  • 17. (2019·河北模拟) 文化是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关系一个政党兴衰的重要力量。文化作为软实力,是各种制度和社会秩序在精神层面上的投射,客观反映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外影响力。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1913年康有为《与陈焕章书》中认为,发展和宣扬孔教、提倡尊孔可以动员很多

    政治力量:“近者大变,礼俗沦亡,教化扫地,非谁一时之革命,实中国五千年政教之尽革,进无所依,退无所据。……今其时也。吾欲复立孔教会以振之。

    相反,钱玄同则认为“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

    胡适的逻辑是这样的:“正因为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捶碎,烧去!”胡适面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却从来没有打算小心求证。

    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质是“和合”文化,其核心价值是和谐共生、和平发展,即在人际间倡导和谐、在国际间倡导和平。从古至今,无论是历交上开辟的欧亚丝绸之路,还是当下谋求的兴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见证了中华“和合”文化的巨大魅力,彰显“和合”文化的意义。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通过举办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节、大型对外文化援助项目等多种渠道,将“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兼容并包”等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传播至全世界。

    1. (1) 概述康有为对待孔子与钱玄同、胡适对孔子的观点有何不同?各自理由是什么?
    2. (2) 胡适和钱玄同参与发起的运动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钱玄同观点的错误之处,分析这一运动对待传统文化存在什么缺陷?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
    3. (3) 中华“和合”文化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4. (4) 你怎样看待把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传播到全世界?
    5. (5) 结合材料及问题,概括增强文化自信对弘扬中华文化的要求。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