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七年级上册(2024) /旧版资料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

更新时间:2019-11-13 浏览次数:362 类型:同步测试
一、淝水之战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 6. (2019·烟台) “(魏主)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于是)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该材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
    A . 周平王迁都洛邑 B . 商鞅变法 C . 张骞通西域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7. (2019·聊城) 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统一黄河流域 B . 开发江南经济 C . 笼络守旧势力 D . 学习先进文化
  • 8. (2019·衡阳) “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者……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反映了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 严禁贪污 B . 颁布均田令 C . 迁都洛阳 D . 实行汉化政策
  • 9. (2019·孝感) “皇帝对胡汉联姻非常高兴,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与汉族官僚的女儿联姻;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姓氏改为‘元宏’。”材料反映的历史史实是(   )
    A . 商鞅变法 B . 孝文帝改革 C . 回族的形成 D . 唐蕃“和同为一家”
  • 10. (2019·黔南) 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女真族 B . 鲜卑族 C . 党项族 D . 契丹族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四、材料探究
  • 16. (2019·临沂)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较早进行汉化改革的皇帝,他在公元496年,领头把复姓拓跋改为元,从此他的姓名就成了元宏。其他如独孤氏改姓为刘,步六孤氏改姓为陆。当时鲜卑民族改姓达一百多。

    ﹣﹣摘自中新网

    材料二:“太和改革”由孝文帝亲自设计和主导,基本上取得了成功。一方面是因为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是先进文化、制度对落后文化和制度的取代;另一方面,孝文帝本人的改革意志和决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改革面临保守派阻挠和挑战的时刻,孝文帝始终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对破坏改革的势力进行强有力打击,扫除改革障碍,同时他还注意选贤任能,培养改革中坚力量,推动改革持续不断向前迈进。

    ﹣﹣摘编自《北京日报》

    1. (1) 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哪一项汉化措施?请你再列举出两项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
    2. (2) 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的历史作用如何?
    3. (3) 根据材料二,谈一谈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今天的改革有哪些重要启示?
  • 17. (2019·福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迁都示意图

    ——中国地图出版社等《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5世纪末,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已较发达,成为北魏主要产粮基地。而平城地区屡受灾荒,粮食供应常发生危机。随着北魏在中原的开拓,平城已不适合于控制整个北方地区。加上平城的保守势力强大,北魏社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迁都后,孝文帝下诏改用汉姓,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推行汉族的官制和律令。于是,胡食、胡床、畜牧选种等草原文化因子也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迁都的原因及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概括迁都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 18. (2018七上·新平月考)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1. (1) “魏主”是谁?发生于何时?
    2. (2) 魏主的这个诏令改革还有哪些方面?
    3. (3) 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