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①,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借用典故,为虚度光阴而悲切;“汉文有道恩犹薄,②”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贤,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但是,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③,④”自勉,立志以万家忧乐为先;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未泯,“⑤,⑥”,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①,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④溪云初起日沉阁,。(许浑《咸阳城东楼》)
⑤,收尽春光。(秦观《行香子》)
⑥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⑦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岳阳楼记》)
⑧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沁园春·雪》)
①李商隐的《无题》中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②《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韩愈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但还是愈老弥坚、抒发了自己刚正不阿的气概的句子是:,。
古诗文中多有画意。“浮光跃金,”传递了月夜洞庭湖醉人的画意;欧阳修则用“,”描摹了琅琊山天高云淡、一派静好的秋冬之景;而温庭筠的“,”则以精炼之语,白描之法描画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之景;刘长卿用了“秋草独寻人去后,”来描绘斜阳衰草、寒林空寂的画面以寄托无尽的惆怅感伤;是啊,画意中又隐藏多少情意呢:韩愈用“,”的云遮雾锁、大雪漫天之景来诉说英雄失路、前途莫测的悲怆;而刘禹锡则以“,”的诗句勾勒了千帆竞发、万象更新的明亮健朗画卷,传达了失意者虽历尽辛苦却仍豁达昂扬的心声。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三年谪宦此栖迟,。(《长沙过贾谊宅》)
②,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
③知汝远来应有意,。(《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寂寂江山摇落处,!(《长沙过贾谊宅》)
⑥因思杜陵梦,。(《商山早行》)
诗歌中常有作品表述诗人虽遭贬谪,但志向未变,豪气不减,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①“,”表现了他虽忠而获罪但仍有为国除弊的决心;刘禹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充满哲理意味的诗句②“,”表达了他虽遭弃置但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②,到乡翻似烂柯人。(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④,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⑥寂寂江山摇落处,。(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①《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②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古往今来,爱国是诗人们不变的吟诵主题。爱国是温庭筠清早赶路,看到霜湿板桥发出的①,的离家之思;爱国是韩愈坦陈心志②,的忠君之心;爱国是范仲淹③,(《岳阳楼记》)的阔大胸襟;爱国是艾青④?(《我爱这土地》)的深情告白;爱国是毛泽东⑤,(《沁园春·雪》)的革命壮志豪情;爱国还是余光中⑥,(《乡愁》)的家国之思。
古代文人常将风景当作抒发情感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怀。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①。动静结合,展现了大海起伏动荡,碣石山高耸突兀的情景。王勃《滕王阁诗》②,物换星移几度秋。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王籍《入若耶溪》③,④达到了“动中兼静意”的美学效果,创造出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经历人生波折的文人常在诗文中喷薄出郁积之情,仍怀积极乐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⑤,⑥”的崇高理想。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时,⑦。”表达诗人满怀的宏大志向;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圣明除弊事,⑧。虽遭贬谪却仍保持刚正不阿的英雄之志;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托明月表达美好的祝愿,⑨,⑩。
①,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③,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⑥,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何谓知己?知己就是“我寄愁心与明月,”的休戚与共(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提携玉龙为君死”的义无反顾(李贺《雁门太守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至死不渝(李商隐《无题》),是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志趣高雅。
“乐”与“悲”,一直是古典诗文中重要的主题。“野芳发而幽香,①”是欧阳修政事之余与民同游之乐;“云横秦岭家何在?②”是韩愈进谏被贬英雄失路之悲;“今日听君歌一曲,③”是刘禹锡的苦中作乐;“因思杜陵梦,④”是温庭筠客行思乡之悲;“正莺儿啼,⑤,”是秦观田园赏春之乐;“⑥,”是刘长卿溯古思今、借先哲自况之悲。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再写出连续两句表现“乐”或“哀”之情的诗或词:我选情(填“乐”或“哀”),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