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3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高一下·澄江开学考)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 . 元谋人 B . 炎帝黄帝 C . 尧舜禹 D . 三皇五帝
  • 2. (2022高一下·澄江开学考)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战国时,孟子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 )
    A . 民族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B . 儒家逐渐放弃夷夏观念 C . 中原文化优于周边文化 D . 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
  • 3.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主要是因为汉代( )
    A . 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B .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 .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D .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 4.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下表为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入仕方式
    唐德宗
    公元779
    —804年
    唐宪宗
    公元805
    —820年
    唐文宗
    公元826
    —840年
    唐宣宗
    公元845
    —859年
    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
    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

    A . 科举制度的影响 B .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 分散相权的需要 D . 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 5.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昭君出塞 C . 文成公主进藏 D . 玄奘西游
  • 6.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更增添了鲜明的多民族色彩,这主要是由于( )
    A . 汉族文化为各少数民族效法吸收 B . 各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各具特点 C . 各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 D . 继承了历代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 7.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    )
    A .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 .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 C .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 .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
  • 8.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代戏曲兴盛的原因是( )
    A .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 科考功名的需要
  • 9. 明朝宣德年间,内阁有了官属,“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凡奏章和建议,都由通政使司汇总,呈交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票拟,再由司礼监将条旨呈交皇上“批红”,最后发回内阁下发各部。阁权进一步强化。英宗德宗时期,内阁票拟权逐步完善。明朝中枢机构的这些变化说明( )
    A . 内阁具有了制度化的参政权 B . 标志着明代宦官专权的开始 C . 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工具 D . 内阁制度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 10.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出现主要说明(   )
    A . 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B . 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C . 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D . 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 11.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在清政府看来,《南京条约》是永保和平的“万年和约”,而英国人则把《南京条约》称作“外国对华贸易的大宪章”。两者对《南京条约》的不同认识说明( )
    A . 中英达成协议从此停止战争 B . 清政府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 . 中英实现了国际贸易的接轨 D . 中英对条约的本质认识角度不同
  • 12.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一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宣称是中国的天气不同于外国,不适宜制造火药。这表明,洋务企业( )
    A .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 13.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 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 . 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 . 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 . 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 14. 陈旭麓先生认为,20世纪初的立宪派和革命派是一对矛盾,具有不同一性、对抗性,但另一方面二者互相联结,又具有同一性。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反对清政府统治 B . 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要求 C . 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政治主张截然不同 D . 革命派的主张比立宪派更符合世界潮流
  • 15.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历史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恪守求真,即评价应客观如实。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最符合历史评价这一原则的是( )
    A . 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制度,但其资产阶级属性需要批判 B . 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C .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 D . 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 16.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下面两幅图片分别是1920年和1936年中国境内产业资本比例的示意图,其变化得益于( )

    A . 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开办工厂 B .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C .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D .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17.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  )
    A . 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B . 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 C . 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 D . 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
  • 18. 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
    A .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 历史评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 .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D .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
  • 19.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B . 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C . 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D . 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 20.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极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行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 为迁都重庆作了全方面准备 B . 粉碎了日本掠夺资源的企图 C . 为持久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D . 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 21. (2022高一下·宣威月考)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 )
    A . 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 B . 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 C . 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 D . 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
  • 22.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 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完成 B . “大跃进”促使重工业产值提升 C .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 D . 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很大成效
  • 23.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下表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若干年份的粮食数据,该表格最能说明的是( )
    年份
    粮食数据    
    1978年1980年1982年1984年
    粮食产量(万吨)30 47732 05635 45040 731
    人均粮食(公斤/人)317324349390
    A . 八字方针提出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C . 在中共八大的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 . 农村生产责任制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与支持
  • 24.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从“十三五”规划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央为香港做规划、谋发展,并留足了参与共建的空间。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逐渐成形,“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在这里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优势。香港“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定位( )
    A . 体现了中央政府对香港发展的主导作用 B . 赋予了“一国两制”政策新的内涵 C . 有利于香港同祖国共同发展、互不分离 D . 拓展了香港在国际社会的活动空间
  • 25.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本质思想是( )
    A . 提高党和国家的执政能力 B .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 . 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 . 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二、本卷包括26、27、28三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每个题目的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 26.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儒家思想从创立到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1》

    材料二  (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
  • 27.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体现了近代中国奋进求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 图一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纲领为什么具有空想性?图三所反映事件的纲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纲领的共同点是什么。
    2. (2) 哪两幅图可以形象地说明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3. (3) 图五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何在?
  • 28.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各项农村政策的推行,打破了我国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一号文件》(1983年)

    材料二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三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

    1. (1)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有何变化?这种变化有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发生的变化。
    3. (3) 有专家指出,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4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40年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