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高级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

更新时间:2022-05-30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 1.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以《古兰经》为信仰经典,念诵“除了安拉,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的宗教是(    )
    A . 基督教 B . 伊斯兰教 C . 佛教 D . 道教
  • 2. 到1987年,在生产领域中,国家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改革前的120种减少到60种,流通领域中国家计划管理的商品从改革前的188种减少到23种。这种情况说明(    )
    A .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 . 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 D . 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 3. (2018高一上·浙江月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步步紧逼,中国军民奋起反抗。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②南京大屠杀

    ③《自卫抗战声明书》发表

    ④八一三事变

    A . ④③①② B . ③④①② C . ①④③② D . ①③④②
  • 4. (2021高一下·台州开学考) 金世宗统治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历史上称之为( )
    A . 开元盛世 B . 大定之治 C . 文景之治 D . 光武中兴
  • 5. 邓小平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由此可见,把海南设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因为(    )
    A . 海南最适宜于做经济特区 B . 海南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C . 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D . 海南经济在全国比较发达
  • 6. (2019·岑巩模拟) 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A .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 7. (2018·资阳模拟) 霍光在推举刘询为帝(汉宣帝)的奏议中说:“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孝武皇帝曾孙……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霍光奏议表明汉代(  )
    A . 尚存原始民主制遗风 B . 未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C . 儒学已成为统治思想 D . 庙号体现其统治思想
  • 8. (2020高一上·北京期中)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
    A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 9. 东晋葛洪《抱朴子》记载:“灵献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表明当时察举制(    )
    A . 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B . 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 C . 其弊端日益突出 D . 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 10. (2019高一上·大名月考)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帝师”是(    )
    A . 中书省长官 B . 宣政院长官 C . 理藩院长官 D . 枢密院驻藏长官
  • 11. (2019高三上·深圳月考) 汉唐以后的法律大多规定,近亲属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互相容隐,不得控诉或者作证。谋叛以上的大罪不在此列。通报捕摄消息令亲属脱逃者不罚。这反映出当时法律(   )
    A .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B . 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C . 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D . 受到伦理思想影响
  • 12. “不简单的抛弃传统,而以西方近代精神重新解释传统,努力实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这里评价的是(    )
    A . 魏源 B . 林则徐 C . 康有为 D . 陈独秀
  • 13. (2019高一上·沈阳期末)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过“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结束了连续十多年的物价暴涨局面。与“银元之战”相比,“米棉之战”的显著特点是( )
    A . 通过强制手段调控价格 B . 依据市场规律增加供应 C . 放任自流听凭市场调节 D . 发行票证实行定额供应
  • 14. 史学家佐伯富说:“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表明(    )
    A .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民主 B . 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C . 促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 激化了皇权与官僚的矛盾
  • 15.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根本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的支持 B . 资产阶级共和国不适合中国国情 C . 中国有专制主义传统 D . 辛亥革命不彻底,社会上存在着复辟势力
  • 16. 清朝时军机处在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中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反映了军机处的特点是(    )
    A . 办理军机的过程保密性强 B . 军机处官员的流动性较强 C . 军机大臣大多是临时差遣 D . 军机处官员均为位高大臣
  • 17.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江南地区开发 B . 北方战乱频繁 C . 经济重心南移 D . 民族交融加强
  • 18.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变革不止是技术上的,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芝加哥大学卢卡斯教授的话说,历史上第一次人们开始无所畏惧,“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作者主要想说明工业革命(    )
    A . 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B . 带来技术突飞猛进 C . 增强改造自然能力 D . 促使科学奖项设立
  • 19. 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年增长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粉碎了林彪集团 B . 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 . 邓小平大力整顿 D . 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 20. (2019高一上·抚松月考) 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
    A .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 .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 .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 .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21. 为改善北宋危机四伏的统治形势,范仲淹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    )
    A .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B . 大量裁减军队 C . 彻底消除边患 D . 大力整顿吏治
  • 22. 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 23. (2019高一下·凯里期中) 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
    A . 新中国赢得民族独立 B . 中华民族共同愿望 C . “一国两制”的提出 D .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 24. (2018高二下·邗江期中) 梁启超说“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以制某国为主。夫天下未有徒恃人而可以自存者,必有我可以自立之道,然后可以致人而不致于人。”梁启超的话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
    A . 清政府对战争没有预见,缺乏充分准备 B . 西方列强对日本的纵容和支持 C . 清政府一味依靠国际调停,贻误战机 D . 清政府始终坚持避战投降思想
  • 25. (2020高三下·锦州开学考)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 . 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 . 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 . 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人口已经毫无疑义的超过5亿。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知识由城市向乡村、由沿海向内地的普及和提高,自1962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出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大大加快的人口高增长惯性时期。1949年,全国耕地人均2.7亩,当时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1957年1970年,耕地从人均2.59亩降至1.83亩。不仅如此,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困扰着各级政府,农村地区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有增无减,城镇地区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此时期,党和政府领导人及一些求实的学界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先后发布节育的谈话,1957年,毛泽东甚至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和“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的设想,他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但到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1956年“二五计划”和1963年国务院工作会议制定的有关人口方面的政策,都被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所冲击,即便如此,1968年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是比1963年降低了23.2个千分点,而认为多子多福的农村人口出生率也降低了6.48个千分点。

    ——摘编自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概念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人口政策。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相信并颂扬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力量和人的伟大。认为人可以创造一切;人生的目的不是为了死后升天,而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享受;人的各种欲望不应该加以抑制,而应当予以满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西欧的宗教改革家认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信徒得救与否全凭信仰,只有信仰上帝和行善才能上得天堂,以此来否定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和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是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反杜林论》

    1. (1) 材料一、二在体现人文主义方面的共同点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文主义体现形式上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 28. (2021高二上·疏附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民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二: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评论道:“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的产生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