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1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1高一下·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 ),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阐述深邃的哲理,让人      。在那个时代,不仅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 , 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风景让人      , 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奇思妙想    叹为观止    波澜壮阔    眼花缭乱 B . 突发奇想    拍案叫绝    波涛汹涌    扑朔迷离 C . 突发奇想    叹为观止    波澜壮阔    扑朔迷离 D . 奇思妙想    拍案叫绝    波涛汹涌    眼花缭乱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B . 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 C . 对人间万象的思考和观察,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 D . 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回顾,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所有人类的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 B . 所有的哲学命题不仅都已被人类提出 C . 不仅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已被人类提出 D . 所有的哲学命题人类不仅都已提出
二、现代文阅读
  • 2.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知识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逐渐沦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逐渐转变为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

        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国家理论成为人们从理论探讨与救亡实践来更新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资源,并使之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而忧患意识则始终贯穿其中。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就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的一次自救。这也是中国近代国家的开端,中国人以此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

        通过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两者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稳定时期,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支持国家社会建设的作用。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起个体以身报国的态度和担当,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鼓舞全体民众共赴国难。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阶层多级化,全球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需要以更加深沉的忧患意识、清晰的责任意识与远见来凝聚共识,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倩《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是互相支撑、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B . 近代以来,人们的忧患意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 C . 忧患意识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有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也表现为保守性观念愈发顽固。 D . 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这条家国情怀发展的主线。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突出近代忧患意识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的差异。 B . 文章就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的复杂影响从两个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进行论证。 C . 文章通过典型的事例,论证了忧患意识的有关问题,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 . 文章围绕“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一论点,从忧患意识的近代特征、近代转变以及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结构清晰。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忧患意识的转变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从“天人合一”文化理念转变为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取向。 B . 中华民族面对内忧外患,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说明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 C . 无论在社会稳定时期,还是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 . 面对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的今天,仍然需要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 3.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面具

    魏炜

        海森是一个二流演员,他的经纪人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大富翁费德诺聘请他去给父亲老费德诺演场戏。老费德诺病重住院了,费德诺先生本该在医院里陪着他,但费德诺先生很忙,根本挤不出那么多的时间。但他又怕这事传出去会败坏自己的形象,这时他就想到了和自己长得很像的海森。

        海森是个演员,经过两天的练习,已学得惟妙惟肖,就连费德诺先生本人也分辨不出来。再戴上根据费德诺先生的面貌特制的橡皮面具,简直就是费德诺先生再生了。他就和费德诺先生签下了合同,正式演出了。

        第一次走进病房时,海森还有些忐忑,他老老实实地坐到床边。老费德诺先生看到他到来很高兴,絮絮叨叨地说起了他童年的趣事。海森不敢搭腔,只是在一边不时地应和一句,或是笑笑。但老费德诺先生似乎已经很满足了,脸上一直带着微笑。海森看规定陪护的时间到了,就站起身来。老费德诺一把拉住了他的胳膊,乞怜地望着他,“再陪我一会儿吧,我知道你很忙,但我真的想跟你再说说话呀。好吗?”海森看到老人眼睛里那份热切的期待和隐隐的凄楚,不忍拒绝,就又坐到床前。老费德诺先生又说了10分钟,这才和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并热切地要求他明天准时赶过来。

        一出医院,经纪人就递给他一张支票,海森高兴地收起了支票,这时,过来一个年轻人,声称是《太阳快报》的记者,听闻费德诺先生放弃了很多生意,每天都赶到医院来陪伴父亲,很是感动,特地来采访的。

        海森不愧是一个演员,很快就酝酿出了情绪,来了一个现场表演。他诉说了自己对父亲的爱,诉说了父亲对自己的好,说到动情处,还流下了几滴眼泪,感动得记者眼圈儿都红了,不失时机地给他拍了一张大特写。

        第二天一早,费德诺先生就打来了电话,说《太阳快报》登出了那篇专访,非常精彩,有很多人打电话对他表示敬意,还有几个合作伙伴要尽快跟他签订供货合同。他要提高付给海森的酬金,还要把合同期延长。

        之后,海森继续如约赶到医院,慢慢地他不仅听老费德诺先生说话,还给他讲些笑话。老费德诺经常笑得前仰后合,像个孩子一样兴奋。

        这天下午,海森像往常一样赶到医院。老费德诺脸色很不好,主治医生告诉海森,老费德诺的血液化验中发现了一种病毒变异。这种病毒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药物可以抑制它,它会要了老费德诺的命。

        海森立刻给费德诺先生打了电话,通报了老费德诺的病情,恳求他抽出一些时间到医院去陪陪老费德诺,这可是他生命的最后几天了。

        费德诺连连推辞:“我没有时间,希望你能多陪陪他,我可以给你更多的钱。”

        海森生气了:“费德诺先生,在你的眼里只有钱吗?他是你的父亲,他现在需要你。”

        费德诺也生气了:“不用你来教训我,我知道该怎么做。请你按照合同做,不然……”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白。海森将面临巨额合同赔款。

        海森给气病了。医生对他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海森开上了玩笑:“你不会是说在我的血液里化验出了变异的病毒吧?”医生点了点头。海森猛地一惊,愤怒地吼道:“费德诺,这个混蛋,他骗了我!他是制药公司的老板,是赫赫有名的病理学专家,他一定猜到了老费德诺身体里的病毒有传染性。这个混蛋,他让我替他得了病!”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他该去陪伴老费德诺的时间。他本来已经恨透了费德诺,下定决心不再替他装下去了,但时间一到,他就再也坐不住了,还是悄悄溜出医院,换上了行头,戴上了面具,赶到了老费德诺的病房。

        老费德诺躺在病床上,有气无力地对他说:“我以为你不会来了。”

        海森笑了:“为什么不来?我听到了好几个笑话,一定要讲给你呢。”

        老费德诺欣慰地望着他,点了点头,眼睛里竟闪烁着泪光。他一挥手,从门外进来两个年轻人,他们是老费德诺的律师。老费德诺对海森说:“先生,请告诉我你的名字。我已经立下了遗嘱,要把财产全部转给你。”

        海森一愣:“你早就看出了我不是你的儿子?”

        老费德诺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辛酸:“儿子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装在了我的脑子里。自打你一进门,我就看出你是假冒的了。但我很喜欢你,孩子。你给我带来了快乐,我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我每天都在盼着你来呢,就连那个可怕的病毒,也被你的快乐赶跑了。我真要谢谢你啊,孩子。”

        海森更是惊愕了:“你都好了?那,那个病毒……”老费德诺得意地笑了:“那是我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就是要考验考验你,我的孩子。”

        海森心下一松,伸手准备去揭下脸上的面具。

        老费德诺拦住了他:“别揭掉它,孩子。”

        海森愣住了:“你都知道我是假冒的了,我还戴着它干什么呢?”

        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

        海森点了点头,重新又把那个费德诺的面具戴好。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森的经纪人介绍他去替代富翁费德诺陪护他病重的父亲,他很卖力地模仿费德诺,并在陪护的时候用尽各种笑话取悦老费德诺,这一切不仅源于他需要钱,还源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B . 小说中的标题“面具”有丰富的含义,它既是指费德诺用来欺骗父亲特制的橡皮面具,也指海森和费德诺的充满欺骗的伪善面孔,极具讽刺意义。 C . 当海森被当成费德诺被《太阳快报》记者突然现场采访,海森说到了自己对父亲的爱,父亲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记者,这首先得益于他演员的身份。 D . 老费德诺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顿生,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2. (2) 小说结尾说到海森得知身份早已暴露,准备揭下面具时,“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这句话,既是理解老费德诺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4.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08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将中国志愿服务活动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批被誉为“鸟巢一代”的奥运志愿者通过积极参与和真诚奉献,在奥运会的平台上展现、锻炼和成就了自己,奥运会服务经历给“鸟巢一代”志愿者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可以发现,奥运志愿服务的实践产生了一种共同的精神素养,志愿者分享的回忆背后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与我国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契合。他们积极投身奥运这一全球性的体育文化盛典,充满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展现出这代人的社会担当和国际视野。因此,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可以作为潜在的精神遗产和志愿遗产,集体记忆的建构将对北京2022冬奥会有所助益。

        (摘编自王艳等《“鸟巢一代”奥运志愿服务集体记忆与奥运遗产》)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强调提升青年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少年的社会融入和社会参与,中国体育志愿服务事业在冬奥背景下的健全与发展将为青少年社会参与提供实现路径。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以不求物质回报为前提地为他人、社会团体或某项事业,乃至为整个社会提供援助。近年来学者们逐渐构建了以讨论志愿者行为动机为主的解释范式,比如人们可能因表达个人价值、增强自身意义、增长取业技能和强化人际关系等方面来进行志愿服务。志愿者的参与动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志愿服务不能简单地局限在无私奉献的框架内,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的自我成长和公民参与社会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志愿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在全体社会成员的心中内化志愿精神,形成一种面对社会、面向人生的个体态度和公民意识,在这种层面上,志愿服务所谓“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才得以彰显。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海森的经纪人介绍他去替代富翁费德诺陪护他病重的父亲,他很卖力地模仿费德诺,并在陪护的时候用尽各种笑话取悦老费德诺,这一切不仅源于他需要钱,还源于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B . 小说中的标题“面具”有丰富的含义,它既是指费德诺用来欺骗父亲特制的橡皮面具,也指海森和费德诺的充满欺骗的伪善面孔,极具讽刺意义。 C . 当海森被当成费德诺被《太阳快报》记者突然现场采访,海森说到了自己对父亲的爱,父亲对自己的好,感动了记者,这首先得益于他演员的身份。 D . 老费德诺和医生合演的一出戏,使得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悬念顿生,同时也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了主题。
    2. (2) 小说结尾说到海森得知身份早已暴露,准备揭下面具时,“老费德诺痛苦地摇了摇头:‘你就给我留下这最后的一点儿希冀吧!’”这句话,既是理解老费德诺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C . 志愿服务不能单纯理解为志愿者只有奉献,没有获得,其实志愿服务对于志愿者提升个人价值、增长职业技能等会有所帮助。 D .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服务可以满足一些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参与社会建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实践的平台。
    4.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鸟巢一代”参加奥运志愿服务形成了集体记忆,其中蕴含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度较高。 B . 共享单车公司除了让运营人员加强维护外,还尝试通过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帮助解决破坏单车等多种问题。 C . 为了推动共享秩序的建立,单车猎人开始寻找并拍照举报违规停放、私自上锁和丢弃单车等不文明的行为。 D . 单车猎人的群体性行为有助于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构建在共享单车公司之外的民间力量参与治理的新格局。
    5. (5) 单车猎人可以看作“新型”的志愿者,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说法的根据。
三、文言文阅读
  • 5.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去不义                          亡:逃跑 B . 秦时与臣 ,                       游:交游 C .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 D . 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
      A .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 .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3. (3) 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 . 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 . 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D . 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4. (4)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②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四、诗歌鉴赏
  • 6.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黄庭坚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 , 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B . “又来新寨”交代诗人寄宿之地,而“又”字强化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C . 月挂山头,三星隐没,表明时已深夜;雪野千里,月光皎洁,意境空明,表明诗人心境闲适。 D . 故人多次询问诗人为何还不辞官,这句实际是诗人借故人之口传递自己内心呼声。
    2. (2) 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
五、情景默写
  • 7.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2.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两句由景人情,自然过渡到下片对周瑜的追忆。
    3. (3)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表达了无论身居何处都要心系百姓、心忧国事的崇高境界。
六、语言表达
  • 8.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以下是一名学生发给张教授的一条短信,其中有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五处并修改或删除。

        张教授台鉴:欣闻先生拙作业已付梓,钦佩有加。回忆学习期间,承蒙先生惠顾,感激不尽。以前我多有浅陋垂青之语,请多包涵。谨祝您的家母健康长寿。至感不安。学生李明。

  • 9. (2020高一上·南昌月考) 阅读下面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丹书铁券”在明代的发展变化。不超过50个字。

         “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之所以称“丹书铁券”,是因为早期的铁券是以朱砂填凃其上的文字。用朱砂填涂文字,可使颜色纯正,又能使色彩经久不褪;以铁为券,取其坚固、久存之意。明初,朱元璋创建了历史上最完备的铁券制度,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有关内容。如其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至于权限范围,仅限于本人和后代犯罪不加刑。洪武三年(1370年),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或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明中后期,仍不时有功臣及其后裔获赐铁券。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清代,“丹书铁券”制度被废除。

七、材料作文
  • 10. (2019高二上·揭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校家委会举办主题为“学生成长”的座谈会,其中一个话题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经过热烈的讨论,家长们梳理出以下观点:①坚持自己的目标;②抵制诱惑,守住内心的宁静;③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④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能谨慎不苟;⑤感恩,不要把自己得到的一切看作理所当然;⑥懂得舍弃。

    上述观点中,你最认同哪一点?结合自己对成长的认识,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