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半穴居房屋模型
②刻猪纹黑陶缸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马可•波罗来华
⑤玄奘西行
①迎接尼克松访华 ②领导南昌起义 ③指挥台儿庄战役
④参与解决西安事变 ⑤出席万隆会议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地
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
④中共七大召开地
①希腊 ②法国 ③德国 ④意大利
①人类面临着许多挑战
②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③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④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活动一】识历史地图,明悠久历史
【活动二】读齐鲁历史,晓儒学发展 作为齐鲁文化核心的儒学产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由孔子开创,孟子等继往开来,秦始皇
统一天下后,儒学崇尚仁义的思想观点并不被秦始皇所重视,反而制造了“焚书坑儒”的文化劫难。汉武帝在位时采纳儒生董仲舒的建议,最终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活动三】建资料卡片,知山东名人
【活动四】亲历纪念地,育爱国情怀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年~1905年)赞赏阶段(1937年~1945年)⑥敌对阶段(1949年~1958年)
﹣﹣袁明《略论中国在美国的形象》
材料二:图漫受画《吊高球》(20世纪70年代初)《吊高球》
材料三:2017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习近平指出,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我们两国究全能够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习近平强调,中美两国关系好,不仅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
﹣﹣摘自新华网
阅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朝印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雕版印刷技术进一步提高,又发明了活字印剧技术。宋朝政府把出版书籍看作是振兴文教和巩固统治、宣扬国力的一项措施。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刊印书籍质量精良,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收墨工本费。宋 朝还有大量民间书坊和书店,出版的书籍种美多,数量大,但因节约成本,质量不如政府所印。
﹣﹣摘编自潘吉星《中中科学技术史:造纸与印刷卷》等
材料二:
【意】马可•波 罗《马可•波罗 行纪》14 世纪 | 【意】但丁《神曲》 14 世纪 | 【美】托马斯•潘恩 《常识》1776 年 | 【美】斯托夫人《汤 姆叔叔的小屋》1852 年 |
内容:介绍了繁荣富庶的东方 | 内容:抨击教会的腐 败,定人的尊严 | 内容:批判英王的暴 攻,号召北美人民脱离英王统治 | 内容:揭露了黑人奴隶制度的罪恶 |
示例:书籍:《马可•波罗行纪》相关事件:新航路开辟
作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三:1900﹣1911 年,中国翻译西方书籍至少 1599 种,超过此前翻译书籍总数的两倍。晚清时期翻译西方各类书籍比例如下:
时间 | 社会科学( 治学、经济 和法学等) | 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 | 应用科学(医学、机器制造等) | 其他 |
1860﹣1899年 | 22.1% | 29.19% | 40.54% | 8.11% |
1902﹣1904年 | 61.02% | 21.09% | 10.55% | 7.34% |
﹣﹣摘编自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材料四:近年来,随着网络在线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阅读方式正在受到挑战。网络媒体带来大量信息,搜索更加方便:数字化阅读以文字、音像、视频满足着人们的多元阅读需求。但以快餐式、碎片化、跳跃式为特征的“浅阅读”可能减弱阅读者深入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造成读写、表达能力的下降,引起人们的担优。
﹣﹣摘编自刘艳妮《数字化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等
①活字印刷技术出现在宋朝。
②宋朝政府重视书籍的印刷和出版。
③活字印刷成为宋朝印制书籍的主要方式。
④宋朝民间刻印的书籍质量好于政府印制
【创新发展话自信】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 960 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 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两弹一星”铸重器】
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文化自信今日谈】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站立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 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