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如图)。
材料二:下图为《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四: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的东市、西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材料一:史学研究者按照史料的呈现方式通常将史料分为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右图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
材料二:唐朝时,中日交流频繁。日本派遣十几批使节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等传回日本。在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扬州大明寺的一位高僧接受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三: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三: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材料四: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还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材料三:《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以分知州权力”,“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材料四: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