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 |
A | CaO固体 | CaCO3固体 |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B | NaOH溶液 | Ca(OH)2溶液 |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
C | CO2气体 | CO气体 | 点燃 |
D | H2气体 | HCl气体 |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
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下面提供的几组物质中,能用该方法除去杂质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钠
b.木炭粉末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
c.氯化钙中混有少量的碳酸钙
①将含有可溶性的氯化镁和氯化钙等杂质的食盐晶体加入到饱和的食盐水中,充分地搅拌、过滤、洗涤,可除掉杂质.该除杂操作依据的原理是
②将含杂质的食盐晶体充分溶于水,加入稍过量的、过滤,然后在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pH=7,蒸发结晶.加入稀盐酸至pH=7的目的是.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
加入稀硫酸质量(g) | 100 | 100 | 100 | 100 |
剩余固体质量(g) | 87 | 74 | 67.5 | 67.5 |
a.铜 b.锌 c.铜和锌
计算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并画出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图.
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
样品质量 | 反应前总质量 | 反应后总质量 |
10.6克 | 148.5克 | 146.3克 |
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及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矿石,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均有广泛用途.某校9年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量反应后生成的CO2的体积,再将体积换算成质量,最后根据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下图Ⅰ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装置,图Ⅱ为测量CO2体积的装置.
小科发现暖水瓶中有一层淡黄色的水垢.据悉,该地区的水垢中除了碳酸钙外,无其它盐类.他想探究还有没有其它物质,于是他收集水垢后经低温烘干进行下列实验:
取2.5g水垢按图甲中的A装置高温加热充分反应(已知CaCO3 CaO+CO2↑),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装置,实验后发现C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增加了0.88g.
①写出C装置中发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B装置中的浓硫酸是用来吸收反应中产生的水蒸气,这是利用了浓硫酸的性.
③该水垢所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的产物作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第一种:草酸分解生成CO2和 H2;
第二种:草酸分解生成CO2、CO和 H2O;
第三种:草酸分解:H2C2O4 CO2↑+H2O(未配平);
有同学从理论上就可判断第三种假设不成立,老师也认为这一判断是正确的,该同学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设计与实验:
甲、乙两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图所示的A、B两套实验装置(图中铁架台略去).
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认为此现象是由草酸晶体受热分解产生的CO2所导致,此判断(填“严密”或“不严密”).
①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省略B装置方框内的仪器,整套装置也能证明产物中有CO2(假设每步都反应完全),方法是:.
某公司生产出的纯碱产品中经检测只含有氯化钠杂质.为测定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0℃时,称取该产品样品26.5g,加入到盛有一定质量稀盐酸的烧杯中,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气体完全逸出,得到不饱和NaCl溶液.反应过程用精密仪器测得烧杯内混合物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关系如下图所示.
求:
a.该纯碱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b.反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c.反应后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d.反应生成水的质量.
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混合溶液的质量与所滴入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请根据题意问答问题:
①将少量粉末放入足量水中,搅拌、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向所得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但无气体产生.
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试根据以上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