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溶液的酸碱性 | 酸性 | 中性 | 碱性 |
菊花浸出液显示的颜色 | 红色 | 紫色 | 黄色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 | 测量溶液的pH |
B | 鉴别稀H2SO4和稀HCl溶液 | 取样,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 |
C | 除去CuSO4溶液中过量的H2SO4 |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
D | 除去HCl中的水蒸气 | 通过盛装NaOH固体的U形管 |
序号 | 实验 | 现象 |
A | 将NaOH固体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会儿 | 固体受潮,逐渐溶解 |
B |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C |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HCl | 有NaCl生成 |
D |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 | 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
a.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b.能治疗胃液中胃酸过多药物的是;
c.工业上通常用来除铁锈(Fe2O3)的是.
a.上游居民区用水处 b.下游居民区用水处 c.化工厂排污处 d.三处都选
a. H+ b.OH﹣ c.Na+ d.CO32﹣
①用pH试纸测试,测得pH为2.
②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Ba(NO3)2溶液,无现象.
③另取一定量废水溶液,加入AgNO3溶液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
④向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到红褐色沉淀B.
由此可知:该废水溶液呈性;所得的红褐色沉淀B为;废水溶液中肯定含有的盐是.
CO2是初中科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铜与酸不反应)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图2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
小雯同学对小虎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
序号 | 加入稀盐酸质量(g) | 剩余固体质量(g) |
第1次 | 10 | 5.5 |
第2次 | 10 | m |
第3次 | 10 | 1.2 |
第4次 | 10 | 1.2 |
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明取10克食用纯碱样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进行如图甲实验,实验前后,均需往装置中缓慢通一会儿氮气.(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硫酸反应,氮气不参与任何反应)
a、避免容器中的空气对实验干扰
b、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c、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全部赶到C装置中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你认为还可能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实验与结论】小思同学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酚酞不变色.于是小思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①你认为小思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②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a.石蕊 b.酚酞 c.Na2CO3 d.NaOH
a.Na2CO3 b.CaCO3
②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写一条).
【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剩余(环境污染问题).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盛有少量Fe2O3的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振荡 | 固体不溶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