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包头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

更新时间:2020-06-12 浏览次数:14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0分)
  • 1.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度(   )
    A . 与分封制度互为表里 B . 保证了社会长治久安 C . 有利于巩固宗族团结 D . 强化了社会等级分化
  • 2.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酸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
    A . 推动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B . 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 C . 对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有影响 D . 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
  • 3.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陈梦家先生认为:夏商时期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与人事尚无血统关系,仅为“生活上或生产上之主宰”;而西周时期的至上神——“天”或“皇天”则为“政治上之主宰”。这一观点反映出(   )
    A . 周人“天命”思想增添了政治色彩 B . 血缘宗法制在东周时形成 C . 殷商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活动中心 D . 中西宗教起源具有相似性
  • 4. (2023高二下·平城期末) 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   )
    A . 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 B . 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C . 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 D . 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
  • 5. (2019高三上·上杭月考) 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到战国晚期,魏国人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企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九州”的出现说明(   )

    A . 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 . 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 C . 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 . 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 6.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西周时期统治者提出“礼乐刑政”综合为治的立法原则,主张通过“政的划一、刑的强制、礼的规范、乐的感染”,实现“同一民心”,成就“王道”“治道”。由此可见(   )
    A . 礼乐的重要性超过了刑政 B . 传统文化决定政治影响力 C . 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实施 D . 以礼入法具备历史渊源
  • 7. (2020高二下·安达月考) “士大夫”是战国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后。战国典籍中表示等序列仍用“大夫士”。大夫士与士大夫表面看去只是前后制了一下,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重大变化:大夫土强调的是等级;土大夫指的是阶层,它的特点是知识分子和官僚的混合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 随着官僚制度的兴起,“士”大显身手的结果 B . 读书人通过商业活动跻身“士”阶层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D . 商业经营的好坏是衡量士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 8.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没有及时贡奉用来缩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无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   )
    A . 礼乐制度在齐国得到较好保存 B . 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尚存 C . 诸侯与天子之间存在义务关系 D . 社会秩序面临冲击与重新构建
  • 9.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春秋早期各国统治者在施政时都要首先考虑居住在城邑的“国人”的意向。一些务实的国君还公开召集国人征求意见,如陈怀公让国人表态从楚还是从吴。这说明当时(   )
    A . 贵族政治逐渐过渡到官僚政治 B . 国人是维护统治的重要力量 C . 统治者注重用仁政的思想治国 D . 国君施政带有明显人文情怀
  • 10. (2021·湖北模拟) 史角是西周末年周王室掌管“郊庙之礼”的史官,他被留在鲁国以后,经过数代相传,“郊庙之礼”并未失传,但他的后代已不是周王室的史官了,“郊庙之礼”便流传于民间。这反映出(    )
    A . 周礼在春秋时期走向崩溃 B . 春秋时期的学术氛围宽松 C . 鲁国对周礼的保存较完整 D . 文化逐渐下移的发展趋势
  • 11.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古代中国的贵族政治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通过层层分封,权力分散在各级贵族中,并世袭享有特权。因此,战国时代魏国和楚国通过变法削弱世袭特权,秦国通过军功爵制取消世卿世禄制度,强调军功而淡化世袭身份。这些做法(   )
    A . 标志着世袭制走向消亡 B . 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的开始出现 C . 催生了分散的小农经济 D . 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型
  • 12. (2020高一下·宜春月考) 金景芳先生认为鲁国的“初税亩”是在公田上取一份地租外,在私田上又取一份,结果公家所得多于什一,而形成所谓“二”,故哀公云“二吾犹不足”。据此可知(   )
    A . 鲁国率先承认土地私有 B . 鲁国财政收入成倍增长 C . 井田制度并未彻底废除 D . 赋税改革推动鲁国称霸
  • 13.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据《考工记》记载:凡陶人、瓶人制作的器物,如果有断足、损伤、破裂或突起不平的,就不拿到市场上去售卖。这说明当时(   )
    A . 工商食官制度已被完全打破 B . 官营手工业存在商品性的生产 C . 官营陶器有严格的生产规范 D . 民间制陶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 14.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根据考古发现证实商代和西周墓葬中经常采用海贝作为随葬品,如殷墟妇好墓殉贝多达六千枚,可是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贵族墓葬中很少用贝作为随葬品。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 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 B . 分封制瓦解贵族没落 C . 海贝的数量大量减少 D .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 15.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常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并以此作为国家管理基层的主要办法。这一变化说明(   )
    A . 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 . 小农经济普遍确立 C . 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 .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16.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 国家产生 B . 文明起源 C . 政权分立 D . 诸国变法
  • 17. (2020高三下·海淀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这些举措(   )
    A .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 B .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 C .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 D .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 18.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战国秦汉时期的普通家庭一般有五口人、占地百亩。商鞅规定土地可以买卖、“民有二男不分异(分家)者,倍其赋”:贾谊亦云:“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到女家)。”汉承秦制。由此看来,商鞅变法(   )
    A . 彻底废除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度 B . 打破了传统男尊女卑观念 C . 影响到秦汉时期小农家庭结构 D . 有利于缓和社会贫富矛盾
  • 19.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史书载,晋平公有门客数千,“朝食不足,夕收市赋;暮食不足,朝收市赋”。也就是靠征收商业税来供养大量的门客。这可印证,当时(   )
    A . 商业发展催生养士之风 B . 城市商业已具相当规模 C . 门客主要从事商业经营 D . 市已彻底打破时空限制
  • 20.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春秋晚期,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以后,去往齐国的陶隐居经商,“三致千金”;子贡在曹、鲁之间做买卖,“家累千金”,以财力结交诸侯,所到之处,诸侯无不以平等之礼相待。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商业发展的空间相对宽松 B .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全面抵制 C . 商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D . 儒商诚信经营聚集大量财富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4高二下·雷州开学考) 社会阶层的变动是社会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于《管子》。三代(夏、商、周)之时,民之秀者乃收之乡序,升之司徒,而谓之士。

    ——顾炎武《日知录》

    然战国者,攻伐最剧烈之时代也,不但不能废武事,其慷慨赴死之精神且有甚于春秋,故士之好武者正复不少。彼辈自成一集团,不与文士混。以两集团之对立而有新名词出焉:文者谓之“儒”,武者谓之“侠”,儒重名誉,侠重义气……古代文、武兼包之士至是分歧为二。

    ——摘编自顾颉刚《武士与文士之蜕化》

    材料二:在政治史方面,唐宋转型却带来了与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根本不同的变化,这种朝向现代性的进步是以社会流动、商业成长和文化变化为代表的。当平民在政府中取代士族,由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了。其结果就是中国早期的现代性以不断增长的独裁为标志。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文官化,使王朝免于内部的篡夺,但还是促进了独裁统治,因为靠出身而不是靠才学获得皇位的君主,开始成为不变的政治权威和群臣效忠的对象。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

    ——摘编自(美)包弼德《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转型在政治方面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