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 | 苹果汁 | 葡萄汁 | 牛奶 | 鸡蛋清 |
pH | 2.9~3.3 | 3.5~4.5 | 6.3~6.6 | 7.6~8.0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表3
① 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
②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
将100g的水加入30 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度,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③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的物质是。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③两种物质溶解度关系为乙>甲时的温度为t,由图可知t的取值范围是。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填“a”或“b”)端通入.
②实验中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小涛同学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将制取的装置B换为上图中的装置;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如果把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克.
实验一:配制100mL 10%的盐酸(密度为1.05g/mL)
实验步骤:
①计算:需要37%的浓盐酸的体积为mL(精确到0.01mL,下同):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mL(水的密度为10g/mL)
②量取浓盐酸和蒸馏水
③混合配制
实验二:在一定体积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溶液温度变化(△t)℃ |
△t1 |
5.2 |
9.6 |
12.0 |
16.0 |
18.2 |
16.7 |
15.7 |
14.7 |
13.7 |
12.9 |
①表中△t1的值为。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当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mL时,所得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
④根据上表分析,加入盐酸的体积在0~10mL,溶液温度变化的趋势及其原因是。
⑤其他条件不变,若改用20%的盐酸进行滴加,结合对上述曲线的分析,大胆猜想新曲线最高点的位置(不考虑溶液密度和比热容的变化及热量散失等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