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书 |
成书时间 |
主要内容 |
陈敷《农书》 |
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 年)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专论江南地区水田农事和生产技术的 综合性农书 |
《农桑辑要》 |
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 年) |
由司农司撰写的一部官方农业著作,以北方农业为研 究对象 |
王桢《农书》 |
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 年) |
兼论南北方农业技术,对耕作、农具、桑蚕等的记述,都 顾及南北差别,致意于其相互交流 |
材料
甲 | 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宠爱)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给予),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晋文侯乃逆平王于少鄂,立之于京师。三年,乃东徙,止于成周。 ——《清华简•系年》 |
乙 | 周宅丰、镐近戎人,与诸侯约,为高葆祷于王路,置鼓其上,远近相闻。即戎寇至,传鼓相告,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当至,幽王击鼓,诸侯之兵皆至,褒姒大悦而笑,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数击鼓,诸侯之兵数至而无寇。至于后戎寇真至,幽王击鼓,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于丽山之下,为天下笑。……周避犬戎难,(平王)东迁洛邑。 ——《吕氏春秋》 |
丙 |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王用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
注:《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战国中晚期竹简
内容 |
出处 |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
《魏书•序纪》 |
“辽之先,出自炎帝……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菴山,徙溃河之滨。” |
《辽史•太祖本纪》 |
“祀唐尧于平阳,舜禹于广宁,夏禹于安邑,周文于洛阳。” |
《北史•魏本纪第三》 |
“其(孔子)道可尊,使万世景仰。” |
《金史•熙宗本纪》 |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
《辽史》卷七十二 |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府、州、县。” |
《金史•百官志》 |
铁路 |
起始点 |
建设日期 (年) |
建成日期 (年) |
所用轨距 (毫米) |
建设国 |
中东4失路 |
满洲里一绥芬河 |
1898 |
1902 |
1524 |
俄国 |
安奉铁路 |
丹东一沈阳 |
1904 |
1905 |
762 |
曰本 |
京奉铁路 |
北京一沈阳 |
1881 |
1912 |
1435 |
清政府 |
正太铁路 |
石家庄一太原 |
1904 |
1907 |
1000 |
清政府 |
胶济铁路 |
青岛一济南 |
1899 |
1904 |
1435 |
德国 |
道清铁路 |
道口一焦作 |
1902 |
1907 |
1435 |
美国 |
汴洛铁路 |
开封一洛阳 |
1903 |
1909 |
1435 |
清政府 |
京绥铁路 |
北京一包头 |
1905 |
1923 |
1435 |
清政府 |
津浦铁路 |
天津一南京 |
1908 |
1912 |
1485 |
英德 |
卢汉铁路 |
北京一汉口 |
1898 |
1906 |
1435 |
清政府 |
粵汉铁路 |
汉口一广州 |
1900 |
1936 |
1435 |
清政府 |
沪宁铁路 |
上海一南京 |
1905 |
1908 |
1435 |
美国 |
滇越铁路 |
海防(越)一昆明 |
1901 |
1910 |
1000 |
法国 |
——据崔卫华、杨成林《中国近代铁路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遗产价值研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有关晚清铁路建设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一 图4为1949一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图4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表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 | 农民 收入 | 家庭经营收入 | 工资性收入 | 其他收入 | |||
数额(元) | 比重(%) | 数额(元) | 比重(%) | 数额(元) | 比重(%) | ||
1983 | 310 | 228 | 73.5 | 58 | 18.7 | 24 | 7.7 |
1988 | 545 | 403 | 73.9 | 118 | 21.7 | 24 | 7.7 |
1993 | 921 | 678 | 73.6 | 195 | 21.2 | 48 | 5.2 |
1998 | 2160 | 1466 | 67.9 | 574 | 26.6 | 120 | 5.6 |
2003 | 2622 | 1541 | 58.8 | 918 | 35 | 163 | 6.2 |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材料一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材料二 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划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