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874 类型:中考模拟
一、一.选择题
  • 1. (2023九上·巩义期末)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 B . 二氧化碳 C . 金刚石 D . 氯化钠
  • 2. (2016·苏州模拟) 下列符合表示2个氧原子的是(  )

    A . O2 B . 2O2 C . 2O D . O2
  • 3. (2016·苏州模拟)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滴水成冰 B . 铁杵成针 C . 热胀冷缩 D . 百炼成钢
  • 4. (2016·苏州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B . 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C .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 .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5. (2021·苏州模拟)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 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 . 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 塑料属于复合材料 D . 陶瓷属于合成材料
  • 6. (2016·苏州模拟)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的是(  )

    A . 葡萄糖 B . 淀粉 C . 蛋白质 D . 纤维素
  • 7. (2016·苏州模拟) 下列变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的是(  )

    A .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B .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C . 木炭燃烧 D . 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
  • 8. (2016·苏州模拟)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 有机物:甲烷、二氧化碳 B . 盐类:烧碱、纯碱 C . 混合物:自来水、冰水共存物 D . 氧化物:水、二氧化锰
  • 9. (2016·苏州模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中 B . 生活中常接触到的“高钙牛奶”、“碘盐”中的“钙”、“碘”指的是离子 C . 通常把pH<7的降水称为酸雨 D . 氯化铵可以与草木灰(含碳酸钾)混合施用
  • 10. (2016·苏州模拟) 下列物质间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 .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 .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 D . 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
  • 11. (2016·苏州模拟)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实验的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B . 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 C .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D . 量取水时,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42.5mL蒸馏水
  • 12. (2016·苏州模拟)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经过沉淀、过滤后得到的矿泉水是纯净物 B . 富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C . 水能够溶解所有的物质 D .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
  • 13. (2016·苏州模拟)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C .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D .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14. (2016·苏州模拟)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按质量计算,空气 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 B . 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 C .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D . 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 15. (2016·苏州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B . 氯化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固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除去硝酸钾 C . 氢氧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 . 饱和石灰水溶液放置较长时间后表面形成了一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该溶液仍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 16. (2016·苏州模拟) 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 SO42、NO3、K+、OH B . HCO3、Cl、SO42、Na+ C . Cl、NO3、K+、Na+ D . NH4+、Cl、OH、K+
  • 17. (2020九上·偃师月考)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波尔多液的配制可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 B . 铝制品抗腐蚀能力较铁制品强 C . 用FeSO4溶液、Cu和Ag三种物质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 D . 铁制品生锈产生的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Fe3O4
  • 18. (2019·彝良模拟)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 . 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 . 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 . 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 19. (2016·苏州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B . 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壁将水缓缓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 . 过滤时,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中不断搅拌 D . 氢气、甲烷等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进行验纯
  • 20. (2024九下·安阳月考) 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方案错误的是(  )

    A . 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B . 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C . 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D . 用稀盐酸鉴别碳酸钠粉末和碳酸钙粉末
  • 21. (2016·苏州模拟) 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 22. (2016·苏州模拟)

    钛具有硬度大、密度小、熔点高、抗腐蚀性强等优良性能,被誉为“未来金属”.钛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金属钛时,主要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2FeTiO3+6C+7Cl2 2X+2TiCl4+6CO,②TiCl4+2Mg Ti+2MgCl2 则X为(  )

    A . FeCl2 B . FeCl3 C . Fe2O3 D . FeCO3
  • 23. (2016·苏州模拟) 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在箭头右侧)正确的是(  )

    A . CO2气体(CO)→点燃 B . 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 . CO2气体(HCl)→通入NaOH溶液中 D . KCl溶液(K2CO3)→加稀H2SO4
  • 24. (2023·榕城模拟)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②③
  • 25. (2013·苏州) 不会使蛋白质失去原有生理功能的物质是(  )

    A . 饱和硫酸铵溶液 B . 浓硫酸 C . 甲醛溶液 D . 乙酸铅溶液
  • 26. (2013·苏州) 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 . 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C . 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 D .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不停地运动
  • 27. (2013·苏州) 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  )

    A . CO2气体(H2O)→生石灰 B . C粉(CuO)→稀盐酸 C . CaCl2溶液(HCl)→碳酸钙粉末 D . CO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
  • 28. (2016·苏州模拟) 现代科技证明,葡萄酒中含有的白藜芦醇具有美容养颜之功效.下列关于白藜芦醇(C14H12O3)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白藜芦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4:12:3 C . 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8 D . 白藜芦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4
  • 29. (2011·苏州) 下列区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A . 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与二氧化锰 B . 用酚酞试液区别氯化钠溶液与稀醋酸 C . 用加热的方法区别碳酸氢铵与氯化钠 D . 用石蕊试液区别稀烧碱溶液与石灰水
  • 30. (2011·苏州)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 置换反应前后,组成各物质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 .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CO):v(Fe2O3)=3:1 D . 铜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有金属锌析出
二、二.非选择题
  • 31. (2016·苏州模拟)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1)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2. (2)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 (3) 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炼铁:

    4. (4)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5. (5)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6. (6)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7. (7)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

    8. (8) 硫酸和烧碱反应:

    9. (9)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10. (10)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

  • 32. (2016·苏州模拟)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

    1. (1)

      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

      ①盛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试 液,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

      滴加入到上述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当观察到现象时,说明它们之间发生了中和反应,且恰好完全反应.

      ②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pH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

      由图1、图2可知,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已发生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2. (2) 对于某些有明显实验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的反应,只要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中,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3. (2016·苏州模拟)

    食盐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完善如图1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2. (2) 由于粗盐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不能满足化工生产的要求,因此必须将粗盐进行精制.流程如图2.

      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盐中的CaCl2外,它还有一个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通过操作Ⅲ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有(用化学式表示).

  • 34. (2016·苏州模拟) 将一定量的锌粉和铁粉同时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无色滤液.

    1. (1) 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用化学用语表示);

    2. (2) 滤渣中一定有

    3. (3) 请写出一个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5. (2016·苏州模拟) 用胶头滴管向盛有20.0g稀硝酸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缓缓加入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滴入最后1滴碱液时,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s颜色不变,即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1. (1) 请列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2) 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配置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还需向其中加入10.0g硝酸钠固体.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3. (3) 根据上述情境,列式计算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 36. (2016·苏州模拟)

    如图A~F是实验室制备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示意图.

    1. (1) 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用的发生装置有:(选填上图字母序号).

    2. (2) 装置E或F相对于装置C在操作方面的优势为:

    3. (3) 排水法收集与排空气法收集CO2的比较(分别用体积相同的2个集气瓶收集)

      比较项目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CO2密度比空气大,且

      收集过程分析

      集满现象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故集满与否较难确定.即便用燃着木条移近容器口火焰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向收集到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短

      先浑浊后变澄清所需时间较长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

      ;②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