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
A | 化学变化 | 物理变化 | 铁锅生锈 | 蔗糖溶解 | |
B | 单质 | 化合物 | C60 | 纯净的空气 | |
C | 金属 | 非金属 | Cu | P | |
D | 纯净物 | 混合物 | 冰水混合物 | 食盐溶液 |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NaHCO3+HCl=NaCl+CO2↑+H2O
②:Al2Mg6(OH)16CO3·4H2O+18HCl=2▲+6MgCl2+CO2↑+21H2O
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②中▲处物质的化学式。
①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额定电压;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只将电压表的a点接线改接到c点,测出R0两端的电压U0 , 通过计算得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指出他的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
问题二:。
A 小麦和 B 小麦中α淀粉酶的多少,从而选取萌发率高的小麦种子进行播种。
【查阅资料】温度与 pH 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影响
| pH<3.6 | 温度 t>60℃ |
α淀粉酶 | 活性丧失 | 活性不变 |
β淀粉酶 | 活性不变 | 活性丧失 |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设计要求 |
1 | 选取 100 颗 A 小麦种子和B 小麦种子,处理后,获得 A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和 B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 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 |
2 | 取 10 支试管各加 A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1mL,记为 1-10 号试管,再取 10 支试管加 B 小麦淀粉酶提取液 1mL,记为11-20 号试管,20 支都置于70℃恒温水浴15分钟 | 设计对照实验 |
3 | 每支试管同时加入 40℃的淀粉溶液 2 mL,置于 40℃恒温水浴,5 分钟后同时滴加盐酸 2mL。 | 控制实验条件 |
4 | 测量每支试管中麦芽糖的含量 | 观察与记录实验数据 |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⑴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⑵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⑶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把半径为0.5m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N。让质量为30g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 A | B | C |
距压力传感器高度(m) | 0.5 | 0.4 | 0.3 |
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N) | 1.90 | 1.78 | 1.66 |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
⑷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Ⅰ.将质量为10g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将装置C、D称重,然后给样品加热;
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再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Ⅲ.实验完毕,再次称量装置C、D的质量,发现分别增加了2.0g和2.2g;
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水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