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2020年八升九暑假衔接训练:第11讲 光合作用

更新时间:2020-07-14 浏览次数:176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4九下·江北开学考) 叶绿素是一类含镁的有机物,是叶绿体中的重要色素,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叶绿素( )
    A . 主要吸收白光中的绿光 B . 存在于植物体的每个细胞中 C . 能溶解在酒精中 D . 含有的镁用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 2. (2020·上城模拟) 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它们中有高达90多米的裸子植物,也有矮至几毫米的苔鲜植物,甚至还有连肉眼都看不见的单细胞藻类植物。这些寂静无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
    A . 水、二氧化碳 B . 氧气、水 C . 葡萄糖、二氧化碳 D . 葡萄糖、氧气
  • 3. (2023八下·浙江期末) 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 B . C . D .
  • 4. (2020八下·台州月考) 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据此,对该植物生理特性理解错误的是( )

    A . 净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为25C B .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比光合作用的高 C . 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是0~50℃ D . 在0~25℃范围内,温度变化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比对呼吸速率的大
  • 5. (2019八上·慈溪期末) 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植株在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 . 乙植株在18时有机物积累量最多 C . 曲线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 . 两曲线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气孔无法关闭
  • 6. (2019八下·天台期末) 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照强度下,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CO2净吸收速率=光合作用CO2吸收速率-呼吸作用CO2释放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升高温度,d点一定上移 B . 适当增强光照,a点将左移 C . CO2浓度大于a时,甲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CO2浓度为b时,甲乙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 7. 早春时节,海棠叶片还没有完全长出,却可以开出娇艳的花朵。请推测这些花瓣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是(   )
    A . 花瓣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B . 树皮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的 C . 根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花瓣的 D . 叶在上一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 8. (2019八下·长兴期末) 在探究“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小明同学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 丙中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 . 丁中叶片滴加碘液后c遮光部分变蓝 D . 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 9. (2019八下·衢州月考) 某植物叶片边缘呈黄白色,不含叶绿体。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 48 小时后,切断部分叶脉,将叶片的部分区域的两面用锡箔纸遮蔽,如图所示。光照一段时间后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叶片 a、b、c、d 4个部位的颜色,发现只有 d 显蓝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B . 对比 da,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C . 对比 dc,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D . 对比db,说明光合作用需要水
  • 10. (2019八下·长兴月考) 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依据是光合作用()

    ①消耗二氧化碳②产生氧气③消耗水④产生有机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1. 用新鲜的大豆叶进行如图装置所示的实验,将其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气体成分最可能是(   )

    A . O2量多于B处 B . O2量与B处相等 C . 无CO2和O2 D . CO2量多于B处
  • 12. (2022八上·慈溪期末)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二氧化碳的吸收与释放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A、B、C为曲线上的点,D为横坐标上的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A点绿色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B . B点绿色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C . BC段(不含B)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 D . 光照强度大于D时光合作用不再增强
二、填空题
  • 13. (2020八上·北仑期末) 小科将一株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图中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则:

    1. (1) 叶片A中间部位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 (2) 实际操作后,小科发现所有叶片的绿色区域滴加碘液后均变为蓝色。这是由于在实验之前未对植物进行
  • 14. (2020·杭州) 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3. (3) 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选填“能”或“不能”)。
    4. (4) 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15. (2020·金东模拟)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暗处理一昼夜”,是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作用。
    2. (2) 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色,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16. (2020·温州模拟) 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 (1) 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甘蔗中上部CO2的浓度比空气的浓度要 ,这主要是植物的作用引起的。

    2. (2) 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下列观点中支持使用农家肥的观点有( )
      A . 农家肥种类繁多,都是来自于自然的有机肥料,成本低 B . 农家肥是堆满时间长,上面有大量的危害细菌、病毒 C . 农家肥营养元素较全面,作用较缓和而持久 D . 农家肥中有机物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 E . 农家肥会增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造成水体污染
  • 17. 自然界除了水循环和氧循环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物质循环——碳循环。以下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

      ①代表的是作用;②代表的是作用。

    2. (2) 图中③④分别代表哪类生物?

      ③代表的是;④代表的是

    3. (3) 图中哪类生物不需要从外界获取有机物就能生存?
三、实验探究题
  • 18. (2019八下·余杭期末) 小乐对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进行如下研究,回答问题:

    1. (1) 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实验步骤:①先将水中的金鱼藻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②第2天,将金鱼藻放入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③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蒸馏水的试管,如图所示;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④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请改正实验中的两处错误: 。

    2. (2) 改正上述错误后,小乐继续利用金鱼藻和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他只需将两套相同的装置分别置于 的环境下,观察金鱼藻有无气泡产生,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中的气体。
  • 19. (2020·湖州) 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1:将溴麝香草酚蓝”和呈弱碱性的NaHCO3溶液配成蓝色液体, 并向试管中通入一定量的CO2 , 使液体呈浅绿色。

    步骤2:将等量的浅绿色液体分别加入到4支试管中,2~4号试管中加入金鱼藻、1试管不加金鱼藻。封闭各试管。

    步骤3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距日光灯的距离(厘米)

    10

    50

    30

    10

    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

    黄色

    浅绿色

    蓝色

    *溴麝香草酚蓝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在弱酸性环境中呈黄色,弱碱性环境中呈蓝色,中性环境中呈浅绿色。

    *CO2的水溶液中含有CO2、H2CO3等微粒,当CO2减少时H2CO3也减少。

    1. (1)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2) 2~4号试管中应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金鱼藻。
    3. (3) 若1号试管在1小时后液体的颜色呈现,则说明2~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4. (4) 请解释4号试管液体呈现蓝色的原因。 。
四、解答题
  • 20. (2019八下·乐清期末) 实验小组用某种大小相似的绿色植物叶片,分组进行实验:称量叶片实验前的质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的变化;立刻再用相同的光照射1小时,再测其质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和“-”分别代表其与暗处理前质量比较所增加和减少的值,回答问题: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质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质量变化(mg)

    +3

    +3

    +3

    +2

    1. (1) 请解释暗处理时叶片质量变化不同的原因:
    2. (2) 假设叶片的质量变化都是其消耗或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则在29℃条件下的实验组每小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m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