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 政治史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08-04 浏览次数:18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高一上·辛集期末) 1954年,毛泽东会见尼赫鲁,阐述了中印等国拥有的共同点:都曾遭受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他主张平等互利,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的和平。毛泽东阐述的这个“共同点”及其谈话精神,在后来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得到了体现。会议形成的共识被誉为(    )
    A . “不结盟” B . “万隆精神” C . “单极―多极化” D . “日内瓦精神”
  • 2. (2022高一下·深圳月考) 1954年6月29日,中国和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称:“两国总理同意这些原则也应该是指导中国和缅甸之间关系的原则。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声明中的“这些原则”是指(    )
    A . “一个中国”原则 B . 结伴而不结盟原则 C . “求同存异”原则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3. (2021高一下·莆田期中) 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时  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 . 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 . 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 . 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 . 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 4. (2019·杭州模拟) 某国际会议最后宣言规定:“每个与会国家在对柬埔寨、老挝和越南三国的关系上,保证尊重上述各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完整,并对其内政不予任何干涉。”最终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这次会议是( )
    A . 开罗会议 B . 雅尔塔会议 C . 日内瓦会议 D . 万隆会议
  • 5. (2019·日喀则模拟) 亚非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主动接近日本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了两次会谈。日方认为这次会晤“开辟了日中两国贸易乃至邦交正常化的道路……日中会晤是日本参加万隆会议‘最大的收获’”。材料中“最大的收获”主要是指(   )
    A . 战后中日两国开始官方接触 B . 中日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C . 日本掌握了对中外交的主动权 D . 促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 6. (2019·芒康模拟) 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
    A . 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 .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 .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7. (2019·贵溪模拟) 1952年4月20日,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的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地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这里的“不这样做”是指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   )
    A . “一边倒” B . “另起炉灶” C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 “反对霸权主义”
  • 8. (2019·晴隆模拟) 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
    A . 提出“一边倒”方针 B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 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 9. (2019·白城模拟) 下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馆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    )

    A .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 B .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 D .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10. (2021高三上·旬邑月考) 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如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

    A . 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B . 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C . 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 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 11. (2021·榆林模拟)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 .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 . 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 . 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 .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 12. (2019·怀化模拟) 1964年中法突破重重障碍正式建交。1997年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双方一致同意要打造更加坚实、稳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继续探索独立自主、互相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大国相处之道。材料表明中法(   )
    A . 独立外交传统已经改变 B . 推动反霸维和多边外交 C . 两国开展灵活务实外交 D . 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外交
  • 13. (2019·河北模拟) 1949年6月25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人民政府在政策上对严格遵守政府法令的外商企业加以保护。但从1950年12月开始,陆续对包括美国在内的某些西方国家在华企业之一切财产加以军事管制或冻结。人民政府对外企政策的变化(   )
    A . 说明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 B . 源于中苏结成经济军事同盟 C . 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 . 是亚太地区局势紧张的反映
  • 14. (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图,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为解决①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B . 中国在与②的外交谈判中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③是首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成同盟的国家 D . 中国在④召开的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 15. (2019高三上·杭州月考) 虽然美国企图通过它在会议中的“仆从国家”破坏会议,但参加会议的不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还有大批“和平中立主义”和接近“和平中立主义”的国家,它们有要求和平、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文化的共同愿望。这次会议(    )
    A .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平解决 B . 促成了印度支那局势缓和 C .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D . 确立了非集团不结盟原则
  • 16. (2019·浙江模拟) 20世纪50年代的某次国际会议上,朝鲜代表团要求联合国军在6个月内撤出朝鲜,首次以大国身份组团参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支持,苏联代表团也支持中国的意见。这次会议(    )
    A . 贯彻了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B . 初步达成了有关解决朝鲜问题的决议 C . 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D .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 17. 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制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 . 去殖民化 B . 政治中立 C . 经济独立 D . 区域集团化
  • 18. 1949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
    A .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十分激烈 B . 美国遏制新中国政策的失败 C . 新中国杜绝与西方国家交往 D . 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
  • 19. (2019·怀柔模拟)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到:“(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    )
    A . 消除了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威胁 B . 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 20. (2019高一下·广州期中) “国民党特务指使人在中国租用的印度航空公司专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造成中国代表团成员及各国记者共11人遇难。周恩来因国务活动临时改变行程,才幸免予难。”与上述事件直接相关的国际会议是(    )
    A . 1953年中印有关西藏问题的谈判 B . 日内瓦会议 C . 万隆会议 D . 第26届联大会议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19·重庆模拟) 材料:战后,法国在经济、财政上严重依赖美国援助,在对外事务上甚至唯美国马首是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迟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戴高乐第二次当选为法国总统,确立了维护国家独立、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戴高乐认为,“忽略一个正在亚洲不断扩大影响的崛起大国的存在是不现实的”,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1963年10月戴高乐特使富尔秘密来华,寻求改善两国关系,双方经过3个月的谈判,最终在“承认一个中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和“断绝同台湾当局关系”问题上达成一致。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交。西方媒体惊呼中法建交为“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述略》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重大影响。
  • 22. (2019·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9年7月的第一次《加拉罕宣言》宣布:废除沙俄与中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归还中国领土,放弃租界、领事裁判权、庚子赔款及中东铁路的特权。1921年8月,苏俄驻华全权代表越飞抵达北京,与北京政府谈判恢复两国外交关系问题。但因中东铁路和苏军出兵外蒙古等问题,双方僵持不下,谈判无果。之后越飞致函正在洛阳的吴佩孚,希望合作,但遭到吴的拒绝。1923年1月,越飞与孙中山在上海会晤并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苏联明确表示对孙中山的全力支持。10月,鲍罗廷抵达广州,力图促使国民党早日彻底改组。同年12月,加拉罕重新发布1919年和1920年苏俄两次对华宣言的译文,删去了第一次宣言中无偿归还中东铁路的文字,并照会北洋政府外交部,要求北京以其修改后的文本为准。1924年5月,中苏之间达成《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苏联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租界特权、庚子赔款等,中国在外蒙的主权得到承认,并将成立一个委员会安排苏联从外蒙撤兵事宜。

    ——摘编自[美」马士《远东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开始两个小时后,毛泽东就在天安门城楼上接到了苏联发来的贺电。10月2日,苏联政府来电,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到了第三天,中苏双方已谈妥互派大使的问题。12月,毛泽东出访苏联。195.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货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根据新条约和协定,苏联将于1952年年底撤退驻旅顺的军队,归还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旧条约在中国东北取得的权益,并承诺在经济和军事方面向中国提供援助。

    ——改编自王钥《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及何明、罗锋《中苏关系重大事件述实》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世纪20年代苏俄(或苏联)对华外交政策的要点,并分析其目的。
    2. (2)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外交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原因。
  • 23. (2019·黑龙江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奈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