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九龙坡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

更新时间:2020-11-18 浏览次数:268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日(yì)   归(xǐng)    级而上(shè)     大风景(shā) B . 皱(zhě)  然(piān)    默不语(jiān)    然而止(jiá) C . 汩(gǔ)   褓(qiáng)   若寒蝉(jīn)     风雪途(zài) D . 绊(jī)   奋(kàng)    然回首(mò)      怒不可(è)
  •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偏僻  狡辩  和颜悦色  振耳欲聋 B . 燎原  帷幕  名副其实  出类拔萃 C . 眼眶  喧哗  慢不经心  目眩神迷 D . 浮躁  震撼  穿流不息  天衣无缝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澳籍华人女子不按规定居家隔离,不戴口罩外出跑步,面对工作人员的劝阻竟然还大发雷霆、撒泼叫嚣,真让人叹为观止。     B . 读完全诗,我们才豁然开朗 , 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只不过是个引子,主题之所在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 . 在火神山医院,70岁的蔡先生告诉他的女儿,自己行将就木 , 死后愿意捐献残躯,以帮助人们认识新冠肺炎的发生机理。

     

    D . 因被网传具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效果,双黄连口服液一时成为供不应求的紧俏商品,但专家称下此结论为时尚早。
  • 4. 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 . ⑥①②⑤④③ B . ②①⑥⑤③④ C . ⑥②⑤①③④ D . ②⑥①⑤④③
  • 5. 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语句,再续写两句,要求语意与语境吻合,句式一致。

    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是一种决定。南飞的大雁是对北方寒冷的告别,秋天的落叶是对夏天炎热的告别 ,。告别不是遗忘,而是转身。告别不是放弃,而是开始。

  • 6. 名著阅读
    1. (1) 下列关于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保尔作为党代表到工地视察,称赞战友们都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B . 小说记叙和描写了保尔怎样对待监狱、战争、工作、友谊、爱情、疾病和挫折等。 C . 保尔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虽然一直昏迷了13天,但他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D . 保尔是以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人物形象。
    2. (2) “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这段选文出自与儿子的来往书信集《》,本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作者教育儿子要胜不骄败不馁,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誉荣辱感,做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 7. 综合性学习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博物馆借助高科技,变身为“播物馆”搬到云端,换了个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你作为我市博物馆的云端志愿者,请完成下列任务。

    【命名馆展】

    1. (1) 阅读下面的简介,仿照所给示例为其他两个博物馆展览命名,要求切合展览主题。

      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全景展示三峡库区历史文化和移民文化;重庆工业博物馆,以重庆钢铁厂为依托,全面展示重庆工业120多年的发展历程和建设成果;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系统收藏各类恐龙化石和动植物标本;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包括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等,以红岩精神的传播宣传为主。

      示例一: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展览   《伟大壮举·辉煌历程》

      示例二:重庆工业博物馆展览    《重庆钢铁·经济脊梁》

      ①重庆自然博物馆展览:  

      ②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览: 

    2. (2) 网友“我是杠精”留言质疑:“隔着屏幕云游博物馆太没现场感了,这有啥意思嘛!”请你积极主动地给予回应。要求语言简明通顺。
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
  • 8. 默写填空与诗歌鉴赏
    1. (1) 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拣尽寒枝不肯栖,。(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 (4)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使用典故另翻新意,委婉地表达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诗句是:
    5. (5)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两句,真切地

      写出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在冻得发抖的时候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冷,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

      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 9. 诗歌鉴赏

    赠少年  (唐)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注释】淮阴市:是商业交换场所,古称“市”,碑立于淮安老城府市口。

    1. (1) 这首诗写出了洞庭湖秋天景物的特点。
    2. (2) 从这首诗的第一、二句来看,诗人是如何表现“客恨”的?
  • 10.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选段,完成问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唐)韩愈《马说》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③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初事隋,太宗时累拜尚书右仆射,即尚书省长官。③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④正:只。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       ②之不能尽其材   

      ③鸣之而不能其意        ④上诘之,曰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②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3. (3) 下列对【甲】【乙】二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借此希望统治者能知人善任,才尽其用。 B . 甲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两句,具体描绘千里马未遇见伯乐时的可悲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C . 甲文“策之不以其道”三句运用了排比手法,从三个方面分别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 . 乙文封德彝没能及时举荐人才,却以天下没有奇才来搪塞,当即受到唐太宗的批评,他内心非常惭愧。
    4. (4) 甲文中的“食马者”和乙文中的唐太宗对待人才各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三、现代文阅读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问题。

    妈妈做的饭

       曾锴

        ①我小时候胃口差,身体弱。

        ②母亲下班后要颠簸一个小时才到家,尽管辛苦,却还是要去市场上挑一条新鲜鲫鱼,开膛破肚,洗净去鳞;先把葱节、姜片、蒜末撒进油锅加热,再把鱼滑下去烹炸至两面金黄,转而盛进砂锅,加入高汤用小火煨煮,最后混合米饭煲得滑滑糯糯的,撒上盐和葱花起锅。

        ③贪玩的我和小伙伴们满院子疯跑,母亲就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终于撵上了,就连哄带骗地喂我吃一口。为了不让鱼刺卡破喉咙,喂之前她要先舀起一勺,用手把鱼刺剔除掉,再吹一吹,身旁的小伙伴总是咽着唾沫欣赏,并羡慕地说:“你好享福呀!”那时候我总是不以为然——这不是家常便饭吗?

        ④兄弟姐妹出远门,母亲总会要他们带上自己亲手做的泡菜。无论是否情愿,她总坚持把瓶瓶罐罐往别人手上塞,有时弄得大家都挺尴尬——拒绝吧,对长辈不敬;接受吧,还要赶路,显得碍手碍脚。尤其是刚要去大城市念书的年轻人,心里向往着洋快餐夜排档,不免觉得这些土特产不上台面。

        ⑤没想到我第一次出国留学,要走很远,坐飞机穿过欧亚大陆,再跨越大西洋。出门时,轮到母亲给我塞泡菜了。初次离家,满是憧憬和兴奋,觉得这些东西反而是一路上的累赘,硬是推让着把它们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⑥到了那个盛产甘蔗和朗姆的国度才知道,人们恨不得吃米饭都拌果酱,物资又匮乏,口味又单调,很多同学反映不适应,于是国内的家人纷纷开始寄来包裹,母亲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急坏了,也赶忙给我寄了一个包裹。

        ⑦当时我们住在乡村,取件要专门排号,再搭车进城。那天赶了一小时路,排了一小时队,终于等到了我的包裹。我把它抱上车,一个人在车厢后面掀开纸板箱,看到里面全是吃的——有小时候母亲不允许我吃的零食;有她自己学着做的一大瓶辣椒面,泼上熟油,就餐时放一小勺,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灵魂 , 整天的生活都倍加辣鲜香

        ⑧我一直认为自己还算独立,然而当时忍不住热泪盈眶。眼前立刻浮现母亲制作辣椒面的画面:新鲜的二荆条,晒干,去把儿,翻炒,混合芝麻一起打成粉末,呛得眼泪直流。

        ⑨一罐辣椒面够吃小半年,打开盖子看见里面还有货,就感觉生活还有奔头,等到要见底了,就知道自己快要回家了,生活又有了盼头。

        ⑩刚参加工作时生活很清苦,老对母亲说:“你手艺那么好,要是我们开家餐馆,早就发财了,何苦如此磋砣?”记得母亲回答:“我的钱够用就行,不求富贵,但求安心。”我抱怨说:“但是我不够啊!”于是她斥责说:“你的钱够你一生用度就行,不要贪得无厌!”

        ⑪母亲是不支持我追名逐利的,但每当我事业或学业遇到重大挫折时,每当我倍受打击,自暴自弃,软弱无力时,母亲又说:“怕什么,万不得已,我陪你去租个铺子卖盒饭,照样活得下去! ”

        ⑫再后来,我出国读博士,来到欧洲,物流便利,所以母亲再也不用担心我吃不好饭了,然而她好像并不快乐。假期回国,我突然发现家里的菜味道失调,她平静地说:“你不在,我们吃得简单,人老了,口味会变淡。”那一刻,我红了脸,一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竟然是那么屈指可数,而那一份份精致的食物,是她对游子所有的牵挂和关爱的表达。

        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选自《意林》,有删改)

    1. (1) 不同成长阶段“我”对妈妈做的饭菜心理感觉不一样,请参照示例完成下表。

      成长阶段

      事件

      心理

      小时候

      母亲追着喂鲫鱼

      不以为然

      留学时

      嫌弃

      收到了食物包裹

      感动

      读博时

      发现菜味道失调

      ②    ②

    2. (2) 母亲坚持给出门的兄弟姐妹塞泡菜,请以第一人称描写母亲此时的心理。要求符合语境,语意明了。
    3. (3) 请从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句子“感觉不只是饭菜有了灵魂 , 整天的生活都倍加辣鲜香”。
    4. (4) 文章的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文意简析。
    5. (5)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 12.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新冠疫情爆发,使得口罩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为解决一罩难求的局面,国内很多企业都跨界生产口罩和防护设备。外科口罩的结构不复杂,企业几天就能安装好生产线。口罩主要有三层结构,包括外部防水无纺布、中间过滤层以及内层纱布或无纺布。其中最重要的是中间过滤层,这是一种特殊的熔喷布,由聚丙烯材料制成,是具有独特毛细结构的超细纤维,有很好的过滤和屏蔽功能。聚丙烯材料从石油中提炼,目前中石化等企业可以大量生产,但是将聚丙烯生产为熔喷布的设备,特别是核心的零部件喷丝板主要依赖进口。

        口罩的产能最终取决于熔喷布生产设备的产量,而熔喷布生产设备最核心的喷丝板喷嘴的生产难度非常大,加工时间需要几个月,短时间内产量无法大幅度提高,而且主要供应商都在日本、德国,产能非常有限。这也使得口罩生产只能最大限度利用当前的设备,通过延长生产线的工作时间增产。

        (摘自《腾讯网》)

        【文本二】

        专家建议口罩是4到6个小时就得换,但是很多网友为了节省口罩,想出了消毒后二次使用的“妙招”,包括用微波炉高温杀菌、用蒸锅蒸、用烤箱烤等等。这些办法都不提倡,从安全的角度,绝对不建议口罩二次利用。

            之所以口罩戴几个小时后就建议更换,是因为口罩内水汽过多会降低防护效果。口罩的过滤材料是熔喷布,这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布,通过静电吸附的原理来阻隔病毒、粉尘进入我们的呼吸道。如果长时间处于湿度较大的环节中,熔喷布的静电吸尘能力会被破坏,从而降低口罩的过滤效率,导致防护效果降低。同样,用水洗或者用高温蒸煮,也会使熔喷无纺布的静电吸附功能丧失,那就真成了一块布了。另外,研究表明,口罩吸附的污染物(病毒、细菌)会分布在口罩的表面和内部,目前没有办法通过消毒来完全杀灭细菌并保留阻隔功能。

        口罩也是有保质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温湿度的变化,容易导致口罩材料性质发生变化、破坏熔喷布的静电吸附能力,导致口罩过滤效率大大降低,从而失去防护作用。因此口罩企业一般都会在外包装上标准保质期或使用年限,一般是2~5年。他们在实验室测试发现,以N95型口罩为例,存放5年之后,防护效果大概要下降65%左右。

        (摘自《中国质量报》)

        【文本三】

        目前我国医用口罩主要分为3种: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环境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和防护级别最高的“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跟医用外科口罩虽然都有95%的细菌过滤率,但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不能过滤颗粒物,不能防止血液的穿透,而医用外科口罩可以有30%以上的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也防止血液的穿透。医用外科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对病毒起到静电吸附阻隔的作用,而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中间层熔喷布质量较差或无熔喷层,有些也未经过驻极处理,对病毒阻隔效果较差。

    (通过网络整理而成)

        【文本四】

        ①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②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③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④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⑤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⑥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摘自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本意思的一项是(     )
      A . 口罩的生产提速在目前是急需的,但在国内疫情得到逐步控制和消除后,肯定就不需要那么大的生产量了。 B . 国内很多企业都跨界生产口罩,但因核心部件问题短期内难以增添新设备,只能通过延长生产线的工作时间来增产。 C . 当N95口罩过了保质期或使用年限后,口罩材料的性质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口罩失去过滤效果和防护作用。 D . 在人员密集或密闭的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像活性炭口罩一类的口罩,以阻隔病毒进入呼吸道,预防病毒感染。
    2. (2) 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相关信息,给“熔喷布”下定义。
    3. (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网友发明了“口罩14天隔离法”:准备15个口罩轮流用,一天一个,用完一个密封,等第一个口罩用完第二天开始“隔离”,等它“解除隔离”就是1+14=15天,也就是到第16天可以再用第一个。结合文本二和文本四的相关信息,你认为该网友的“口罩14天隔离法”是否可行,并简要陈述理由。
    4. (4) 张宁一家住在武汉,在疫情还未解除时,张宁的爸爸要去超市采购生活必需品,为了节约钱,他想戴更便宜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外出。如果你是张宁,你该如何有理有据地劝说爸爸,让他选择戴医用外科口罩出门?要求语言简明通顺,理由清楚充分。
四、作文
  • 13. 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个。

    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方方面面的很多东西。疫情让我们在家宅过了一个春节,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微笑、勇敢、与时俱进地面对生活的变故。

        请以“生活改变了我”为题目,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从字顺,书写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与人名,不得抄袭和套作。

    ⑵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对朋友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

        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走上了英国首相的位置。

        读了上面的材料,也许你会产生很多感触和联想吧!请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套作、抄袭;⑤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⑥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