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仁者爱人”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无为而治”④“有教无类”
战国时期,伴随着政治、经济方面激烈而深刻的变革,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各种思潮、学派的交锋与激荡,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所谓百家争鸣,指的是(后面一句模糊,看不清)
派之间相互问难,进行辩论;另一种是游说诸侯;战国的诸子百家主张学以致用,为了救世,必须以其所学去游说诸侯,推出自己的政策主张、治国方略,不可避免与诸侯及其官员发生争鸣。因而各学派的巨子几乎都是伶牙俐齿、口若悬河的雄辩家,像韩非那样口吃,只是个特例…当时文人学士游说之风很盛,一个很平凡的士,通过游说,一经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执政大臣。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写“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写“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写“C”。
① ②
A.咸阳
B.向郡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经济发展,国势强大,黄老思想已经不再适应国家强盛和长治久安的需要了,所以汉武帝出于治理国家的现实需要,推重儒学。为了推动儒学的发展,汉武帝采取了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郡学的文化教育政策。表明了汉武帝对于教育的重视,这些措施对儒学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孙静《汉武帝文化政策三论》
材料三 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发达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观念文化,在当时均有全面的建设和总体的提高,其突出的表现为在“六合同风,九州同贯”的历史背景下,文化的地理界限被基本打破,打破了先秦时期南北文化相对较少联系接触的状态,形成了具有统一风貌的汉文化。
——摘编自黄朴民《“大一统”与秦汉历史地位的评价》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