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质 | 碘 | |||
溶剂 | 水 | 酒精 | 汽油 | 苯(有毒) |
溶解性 | 微溶 | 可溶 | 易溶 | 易溶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 4.2 | 2 | 0 | 9.2 |
如图所示是小新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一个实验过程图:
实验 次数 | 物重 G/N | 物体浸没水中测力计示数F/N | 桶与排出水总重G1/N | 空桶重 G0/N | 浮力 F浮/N | 排开水重 G排/N |
1 | 1.2 | 0.7 | 1.1 | 0.6 | 0.5 | 0.5 |
2 | 2.0 | 1.5 | 1.0 | 0.6 | 0.5 | 0.4 |
3 | 2.4 | 1.7 |
| 0.6 | 0.7 | 0.7 |
①请你将该表格第三行数据补充完整.
②小新同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第二次实验数据与其他两次反映的规律不相符,为了得到结论,他将第二次实验中G1的数据改为1.1N,G排的数据改为0.5N.
请你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估:;
如果是你,对这种情况采用的做法是: .
完成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钙各2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氯化钠未溶,试管②中硝酸钾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氢氧化钙未溶。
实验结论:
因素2:温度(以硝酸钾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硝酸钾)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g硝酸钾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硝酸钾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硝酸钾未溶,试管③中硝酸钾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硝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填“相等“或”不相等)。
如图,将含有一空心铝球的冰块投入平底水槽中,冰块内空心铝球的体积V铝=10cm3 , 当冰块(含空心铝球)悬浮时,排开水的体积V排=45cm3 . 冰全部熔化后,浸没在水中的空心铝球沉入水底,已知冰的密度ρ冰=0.9×103kg/m3 , 求:
溶质的质量分数 |
10% |
15% |
20% |
23% |
密度(克/厘米3) |
1.07 |
1.11 |
1.15 |
1.18 |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不干燥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A.取出一些食盐 B.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