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历史八上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步试卷

更新时间:2020-10-14 浏览次数:26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惠来月考) “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励志故事。近代用中西画法和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对此故事再阐释的艺术家是(   )
    A . 聂耳 B . 冼星海 C . 齐白石 D . 徐悲鸿
  • 2. (2020·重庆) 全国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机关报坚持“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该机关报是(    )
    A . 《新蜀报》 B . 《友声》 C . 《新华日报》 D . 《巴声》
  • 3. (2024八上·任丘期末) 鲁迅无情批判吃人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
    A . 《狂人日记》 B . 《子夜》 C . 《雷雨》 D . 《骆驼祥子》
  • 4. 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的伟大作品是(    )
    A .   《毕业歌》 B . 《黄河大合唱》 C . 《渔光曲》 D . 《义勇军进行曲》
  • 5. (2022九下·茌平开学考) 1902年清政府有学堂35787所,1906年猛增到59117所。近代学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 B . 废除了科举制 C . 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D . 传统思想盛行
  • 6. (2020·慈利模拟)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是毛泽东对丁玲的称赞。丁玲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 )
    A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B . 《山乡巨变》 C . 《马桑树儿搭灯台》 D . 《边城》
  • 7. (2020八上·南海期末) 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这表明报刊(    )
    A . 覆盖范围广 B . 报道及时 C . 存在时间长 D . 内容真实
  • 8. (2023八上·南岸期末) 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 京师同文馆 B . 商务印书馆 C . 《民报》报社 D . 《申报》报社
  • 9. (2019·青岛模拟)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 陈独秀等以《新育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 10. (2019八上·兰州期末)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    )
    A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B . 赵丹——《马路天使》 C .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D . 郭沫若——《女神》
  • 11. (2018八上·揭西期末) 近代中国,海禁大开。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 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B . 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出现 C . 电影和报纸已经很普遍,不管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能看到 D . 照相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 12. (2020·广东模拟)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清朝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 . 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 . 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 . 科举考试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D . 清政府已经无力支付考试费用
  • 13. (2020·四川模拟)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你不可能经历(    )
    A . 唱着《义勇军进行曲》,投身于抗日洪流中 B . 陪着亲友坐火车旅游,并合影留念 C . 从《申报》上看到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的消息 D . 到时装店里定做旗袍、西服
  • 14. (2020·曲周模拟) 1873年,浙江余杭发生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申报》派记者调查采访,并进行连续报道,使此案轰动余杭和京师,对这起冤案的昭雪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反映了(   )
    A . 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B . 《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 C . 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 . 《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的改革
  • 15. 19世纪中后期,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面阵等课程。对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 适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需求 B . 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实用性人才 C . 这批新式学堂均由维新派兴办 D . 促进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
  • 16. 下列各项中无法形成对应关系的是(      )

    A . 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修建 B .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C . 赵树理—《狂人日记》 D . 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0·崂山模拟) 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和文学艺术的演进是我们认识时代嬗变的窗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曾经对废除科举制做过这样的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材料二  革命的谣言传到了村子里,引起了村里的不安,阿Q看过革命党被杀,觉得自己也成了革命党,村子人也开始讨好阿Q这个“革命党”。阿Q相信革命党一定会来找他,他做着抢到好多东西的美梦睡过去了。

    ——鲁迅《阿Q正传》

    材料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黄河大合唱》

    材料四  以下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

    1. (1) 科举制始创于我国哪个朝代?废除科举制对我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 (2)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而创作的。从材料二中你能认识到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3. (3) 《黄河大合唱》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表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4. (4) 漫画中的“刘邓”代表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教育、文学艺术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 18. (2018八上·昌平期末)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上海

    香港

    澳门

    广州

    厦门

    福州

    汉口

    天津

    宁波

    其他

    合计

    外文报刊

    41

    12

    14

    5

    2

    5

    2

    2

    1

    7

    91

    中文报刊

    45

    6

    /

    10

    3

    4

    7

    1

    2

    8

    86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造成“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的运动的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运动的影响。
    2. (2) 说出材料二中令中国“气象一新”的革命的名称,材料二的现象体现该革命的哪一项政治纲领?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
    3. (3) (人物•评价)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人物、事迹的评价。

      请你为历史人物选择相符的评价内容,将其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填写字母)。

      ①:;②:;③:

      A评价:

      数十年来专心一志,以谋中国革命,其始之也,人人无此观念,而于彼独先继之

      也;屡仆屡起,人人无此坚忍,而于彼独不屈;人人不料有此伟大之结果。

      ——《申报》1911年12月24日

      B评价:

      以此等无能无谋之人,而欲妄行帝制,宜其半途而无成矣。

      ——《申报》1916年3月31日

      C评价:

      自知轮船之利,参用西人之法学造轮船,以为有西国船为之法式,而又悉心经

      理,加意学习,庶几可以与西船相衡,并驾齐驱于海道之中矣。

      ——《申报》1881年3月17日

      (报业•使命)除了《申报》,中国近代还涌现出一批新式报刊,它们承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4. (4) 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报业中心。

      ②中国近代报刊都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中国近代报刊主要是外文报刊。

      ④中国近代报刊最先由外国人创办。

    5. (5) 依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报纸的使命。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