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鸡西市虎林市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月...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3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满分48分)
  • 1.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西周制定了严格的分封宗法制度。东周时期商鞅“军功授爵”,秦末陈胜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呼号,而平民出身的刘邦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材料反映了(    )
    A . 分封宗法制度被彻底废除 B . “血缘出身决定命运论”遭到冲击 C . 春秋战国“礼乐崩乱”的现状 D . 平民的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
  • 2. (2021高三上·五华月考)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3.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汉宣帝时,赵广汉出任颖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象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    )

    A . 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B . 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 C . 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 D . 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
  • 4.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组成中朝,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议要政,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如卫青.霍去病等也参与机要。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    )
    A . 选拔道德学问优异的人才 B . 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C . 削弱诸侯王对中央的威胁 D . 适应反击匈奴的军事需要
  • 5. (2020高一上·永寿月考)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牧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 . 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 . 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 D . 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
  • 6.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宋朝规定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    )
    A . 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 . 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 C . 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 . 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
  • 7.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 . 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B . 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 .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D . 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 8.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宋代制定了文官执政的制度,军队不参与政治,军队的元帅亦由文官担任。宋代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    )
    A . 限制武将滥用职权 B .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C . 保障军事决策正确 D . 避免军人干政局面的出现
  • 9.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

    A . 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 . 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 C . 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 . 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
  • 10.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明朝曾经出现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的情况。也曾出现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内阁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的情况。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 . 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 . 明代内阁属于决策机构 C . 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 . 制度设计与实际执行未必相符
  • 11. (2022高二上·海安月考)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 .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12.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B . 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 . 固守了传统的朝贡体制 D . 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 13.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1943年1月,重庆国民政府和英国.美国分别签订了取消英美两国在华治外法权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此同时,“关税协定”权最终也被取缔。与材料中“治外法权”、“关税协定”权相关的战争和条约是(    )
    A .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 C .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 14. (2020高一上·咸阳月考)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此语意在说明鸦片战争(    )
    A . 暴露君主专制统治弊端 B . 改变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C . 打破清朝闭关锁国状态 D . 客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 15.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鸦片战争的失败和随后一系列的战败,使得中国日益背上了天文数字的赔款”。在近代的不平等条约中,单次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数额最多的国家是(    )
    A . 英国 B . 法国 C . 日本 D . 俄国
  • 16.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的结果是(    )

    A .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力 C . 列强势力开始渗透到中国的内地 D .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 17.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 . 领事裁判权 B . 开放通商口岸 C .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 居住及租地权
  • 18.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1895年,日本人终于拿到了想要的《马关条约》,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西方政界的议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终于可以获得减免税率了
    ③法国:伙计,我们的机器也搬运到中国去
    ④德国:我们现在终于可以把使馆设在中国北京啦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9.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的领导者(    )
    A . 邓世昌 B . 李宗仁 C . 徐骧 D . 张自忠
  • 20.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 . 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 . 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 . 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 21. 抗战时期,某次战役的亲历者感慨地说:“这次打仗……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鲁南的老百姓……冒着敌人的炮火,日夜奔走在战场上抬运伤兵……胜利的取得,应当归功于鲁南民众有力的支援。”这场“仗”指的是(    )
    A . 太原会战 B . 百团大战 C . 枣宜会战 D . 台儿庄战役
  • 22.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枣宜会战
  • 23.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证说明,需要从下列哪几个方面着手?(    )

    ①中国在抗战中付出的民族牺牲

    ②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③中国战区牵制日本军力的占比

    ④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二十二》是讲述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片,它不讲述历史,凭借着强大的“自来水”获得巨大成功,这说明(    )
    A . 亲历者的记录一定是准确可信的 B . 文学色彩太浓不具备史料价值 C . 因为是电影,所以毫无史料价值 D . 现存慰安妇的讲述是研究日本侵华的第一手史料
二、材料解析题(共3大题,满分52分)
  • 25.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职 位

    基  本  职  权

    明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4. (4) 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
  • 26.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面对战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战争,更需重新认识战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

    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

    ——新华网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
  • 27. (2020高一上·虎林月考)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近代以来关系曲折复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3. (3) 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