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沧州市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0-11-22 浏览次数:1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0八下·雅安期末) 下列语段空白处填入四个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 更要立志报效相国。

    ①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②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已及人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①②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 , 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 B . 春天的公园,阳光明媚,草长莺飞 , 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 . 在海军建军7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海军挥戈闯大洋,砺剑海天间,民族自豪感在我们心中油然而生 D . 先进文化理念是科技创新的思想源泉,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
二、句子默写
  • 3.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 (1) 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沁园春·雪》)
    2. (2) ,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4. (4)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
    5. (5) 面对元朝统治者高官厚禄的诱惑,文天祥断然拒绝,因为他深知背信弃义换来的高官厚禄,不值一文!这正如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说的:“,”
三、基础知识综合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天播出的一部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②不少人喜欢准时守在电视台前享受“夜宴”。③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④mèi(   )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宏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⑤不少观众都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的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鸣。

    1. (1) 给词语注音,给拼音写汉字。

      烹()饪()    mèi(

    2. (2) 第句搭配不当,应修改为
四、综合性学习
  • 5. 这是“携程网”最新发布的《“90”后旅行行为分析报告》,请你把观察的结论写出来。

    90后出行首选的旅行主题

    自然风光  美食之旅  城市观光  挑战自我  其他

五、名著阅读
  • 6. 名著阅读。

    “一个是沂水县成精异物,一个是小孤山作怪妖魔,这个是酥团结就肌肤,那个如炭屑凑成皮肉。一个是马灵官白蛇托化,一个是赵元帅黑虎投胎。这个似万万锤打就银人,那个如千千火炼成铁汉。一个是五台山银牙白象,一个是九曲河铁甲老龙。这个如布漆罗汉显神通,那个似玉碾金刚施勇猛。一个盘旋良久,汗流遍体迸真珠;一个揪扯多时,水浸浑身倾墨汁。那个学华光藏教主,向碧波深处显形骸;这个像黑煞天神,在雪浪堆中呈面目。正是玉龙搅暗天边日,黑鬼掀开水底天。”

    1. (1) 这段说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一情节?,主要人物有
    2. (2) 针对小说中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认为林冲是《 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也有同学持反对意见。你是什么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六、诗歌鉴赏
  • 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 “行路难,行路难”连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2) 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两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七、对比阅读
  • 8.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挈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诚隍庙山门……。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钦之,竟不得醉。……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下船

      ③雪深三尺

      ④余勉强举大敌寒

    2. (2) 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A . 人不知不愠。(《论语》) B . 蹴尔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C . 望之蔚然深秀者。(《醉翁亭记》) D . 困于心衡于虑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4. (4) (甲)文中作者在描绘雪景时运用了许多数量词,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5. (5) (甲)(乙)两文均为张岱的写景散文,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者的“痴”具体表现在哪里。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有才不能任性

    ①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②“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③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④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⑤但是,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⑥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1. (1) 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有何用意?
    2. (2) 第②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3) 第五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4. (4) 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 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 . 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 . 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D . 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 10. 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牡丹醉春图

    傅玑是国内一流的国画大师,善画花鸟、山水和人物,而在花鸟之中,又擅长牡丹。去年,他应邀到铜城画的“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在拍卖会上以三十万元的价格拍出,遥遥领先其他作品。

    这个消息是他的弟子符小华告诉他的。傅玑已是八十高龄的人了,但精神矍铄,一头如银似雪的白发纹丝不乱,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

    “老师,好消息好消息。”傅玑散步回来时,符小华手里拿着当天的早报,兴冲冲地迎了上去。

    傅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符小华,缓缓地问道:“什么好消息?”

    “您的画创造了一个新高,拍了三十万呢。”已届不惑的符小华,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地说道。在以往的拍卖会上,傅玑的作品曾经拍卖过二十万元一幅。作为当代画家,作品能卖几万的就算是很有成就的了。

    “是嘛?”傅玑淡淡地应道,好像这个好消息与他一点无关。

    回到客厅,符小华把刊登有拍卖会消息的报纸摊在桌面上。报纸是彩印的,标题很大,也很醒目。傅玑拿过水杯,喝了口茶,然后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报纸看了起来。

    报上刊登着几张“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不同角度的图片,还有记者的一大段文字说明。这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是去年傅玑应邀到铜城画的。铜城是一座有着上千年制陶历史的小城,为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铜城每年举办一届陶瓷艺术节。艺术节期间,有一项议题是邀请一些名家现场为陶瓷产品作画,然后进行烧制后拍卖。

    傅玑是第一次去铜城作画,也是第一次将画作画在陶瓷上,想不到他的作品能卖出这么高的价钱。“那是他们的陶瓷做得好。”傅玑一边看一边说。

    傅玑画的是两枝牡丹,分别开着两三朵盛放的牡丹花,那淡雅的笔画,错落有致的线条,将牡丹那种雍容与富贵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您的画是鲜花,他们的陶瓷只是一张绿叶。”符小华说道。

    “鲜花少了绿叶,就没有了生气。”傅玑说着,目光落在了衬托鲜花的那几张绿叶上。忽然,他的脸变得僵硬起来——顶头的一张叶子,他少画了两笔,那叶子看上去就有些颓败的样子——但是,如果不是专业的人士,是根本看不出这个微小的错误的。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傅玑心里追问道。他沉默了好一阵子,终于想起来了,那时眼看画作就要大功告成,符小华过来催促他,让他赶快过去参加主办方关于艺术与陶瓷发展的一个论坛,回来的时候,他净想着这个画作的名称,结果就忘记把那两笔给添上去了。

    几天后,傅玑和符小华专门去了一趟铜城。

    他们刚下车,就被一位姓曹的中年人接到一座豪华的别墅里。中年人正是“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的新主人。那个花瓶此时正摆在他的客厅里。傅玑大步来到花瓶前,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曹老板,希望您能把这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让给我。”

    曹老板抚摸着陶瓷花瓶,摇了摇头,说道:“傅老您的画作炉火纯青,这个陶瓷花瓶又是您的第一个陶瓷画作,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傅玑看着曹老板,诚恳地说道:“您开个价吧。”

    曹老板还是摇了摇头。傅玑想了想,说道:“这样吧……”

    最后,傅玑以三十万元的价格,外加一幅画作,换回了那个“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交易完毕,符小华问道:“老师,这是何苦呢?”

    傅玑指着花瓶上那片没画完整的叶子,说道:“看到了吗,这是个不该犯的失误。”傅玑说完,捧起“牡丹醉春图”陶瓷花瓶,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只听“砰”的一声脆响,那花瓶便变成了一堆碎片。

    符小华和曹老板望着一地的碎片,已是目瞪口呆。后来,听说傅玑深居简出,再也没有答应过别人在现场进行作画。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

    1.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 (2) 结合语境,分别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①傅玑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符小华,缓缓地问道:“什么好消息?”

      ②“是嘛?”傅玑淡淡地应道,好像这个好消息与他一点无关。

    3. (3) 除傅玑外,文中还写道了符小华这一人物形。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4. (4) 从全文看,文中画线语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5. (5) 小说结尾处写“符小华和曹老板望着一地的碎片,已是目瞪口呆。”请根据上文,分别揣摩符小华和曹老板此时的心理活动,将其“内心独白”以第一人称表达出来。

      符小华:

      曹老板:

九、作文
  • 11. 命题作文。

    荣获 2017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的韦慧晓博士,放弃优厚待遇,选择“与民族崛起紧密结合”的海军事业。因为有她的努力,中国海军诞生了第一位女舰长。

    同样,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有我的努力,家庭会更温馨;因为有我的付出,集体会更加和谐;因为有我的奉献,社区会更加美好;因为有我的参与,城市会更添活力……因为有我,世界会更加精彩。

    请以“因为有我”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字数不少于 600 字,不多于 900 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章不得出现影响评卷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如不可避免,请用 XX 代替;

    ④不得抄袭或套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