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3 |
|
A |
纯碱 |
碱 |
化合物 |
B |
氧化物 |
无机化合物 |
纯净物 |
C |
血小板 |
红细胞 |
血液 |
D |
杠杆 |
斜面 |
简单机械 |
①CaCO3②AgNO3③NaOH④Al(OH)3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
A | 鉴别稀硫酸溶液和稀盐酸溶液 | 取样,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
B | 鉴别硫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 取样,分别滴加硝酸钡溶液 |
C | 除去氧化钙中混有的碳酸钙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
D | 除去一氧化碳混有的二氧化碳 |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
饼干的营养成分表 |
|||
能量 |
284千焦 |
淀粉 |
4.8克 |
蛋白质 |
3.2克 |
钠 |
62毫克 |
脂肪 |
4.0克 |
钙 |
100毫克 |
A.氧气是由血液向组织细胞扩散
B.红细胞可以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C.组织细胞处氧气浓度低,血红蛋白易与氧气分离.
D.毛细血管壁很薄,是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
①取3个相同烧杯标为A、B、C,分别加入25毫升0.8%的硫酸铜溶液,并插入导电率传感器;
②在A烧杯中逐滴加入40毫升0.8%的硫酸铜溶液,B烧杯中逐滴加入40毫升蒸馏水,C烧杯中逐滴加入40亳升0.4%的氢氧化钠溶液,各组实验中每滴加10毫升记录相关数据,如下表。(本题中的百分比均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表:溶液动态导电率
项目 |
滴加液体前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滴加液体体积(mL) |
0 |
10 |
10 |
10 |
10 |
滴加0.8%CuSO4溶液后导电率(S/m) |
0.058 |
0.058 |
0.058 |
0.058 |
0.058 |
滴加水后导电率(S/m) |
0.058 |
0.051 |
0.045 |
0.041 |
0.037 |
滴加0.4%NaOH溶液后导电率(S/m) |
0.058 |
0.053 |
0.050 |
0.048 |
0.047 |
注:导电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西门子每米(S/m)表示。
请回答:
①蒸发水分②加入食盐晶体③加入50克5%的食盐溶液④加入50克1%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②反复推拉注射器,推注射器时A1关闭,A2打开,拉注射器时反之;③;段时间,称量E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加热C处倍半碳酸钠直到反应不再进行:⑤打开弹簧夹,再次反复缓缓推拉注射器,称量E的质量,增加了m2;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固体;②倍半碳酸钠完全分解产物为Na2CO3、H2O和CO2。
A品牌洗涤剂; B品牌洗涤剂;污片若干个(将质量为m的载玻片沾上等量的淀粉液并晾干) ;烧杯若干个;电子秤;清水。(去污效果可由淀粉污渍去除率衡量。淀粉污渍去除率等于脱离餐具的淀粉质量与淀粉污渍总量的比值。比值越大,去污效果越好)。
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①取一空烧杯称得质量为18 克,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重新称质量为58克;
②然后向烧杯中分3批加入等量的铁粉,产生大量的气泡,充分反应,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
序号 |
铁粉质量/克 |
烧杯和反应后剩余物的质量/克 |
第1次 |
2.80 |
60.70 |
第2次 |
2.80 |
63.42 |
第3次 |
2.80 |
66.22 |
请回答问题:
不同支承方式下的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
|||
支承方式 |
倾覆力矩/kN·m |
稳定力矩/kN·m |
抗倾覆稳定性系数 |
单支座 |
6826.75 |
19225.20 |
2.82 |
双支座1.5m |
5514.03 |
23688.07 |
4.30 |
双支座2.35m |
5126.75 |
28807.48 |
5.62 |
注: 1.双支座1.5m是指支座间距1.5m 2.抗倾覆稳定系数=稳定力矩/倾覆力矩;系数越大,稳定性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