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1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多选题
  • 1.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用同样大小的力F1、F2提一桶水沿水平路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两个力F1、F2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个力的夹角大一些省力 B . 两个力的夹角小一些省力 C . 两个力的夹角变大,F1、F2的合力也变大 D . 两个力的夹角变大,F1、F2的合力保持不变
  • 2.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二维运动传感器设计原理如图甲所示,通过B1、B2两个接收器,计算机可以记录各个时刻运动物体A的位置坐标。计算机可以根据位置坐标,分别绘出物体A的水平分速度大小vx(用虚线表示)和竖直分速度vy(用实线表示)随时间变化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题中信息(   )

    A . 可以看出物体A的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匀加速运动 B . 可以看出物体A的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运动 C . 可以求出物体A在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 D . 无法求出物体A做平抛运动速度的大小
  • 3.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来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先保持手指和钩码静止,感受套在手指上的橡皮筋对手指压力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钩码下降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B . 钩码上升过程,处于失重状态 C . 钩码下降和上升过程,都能出现失重现象 D . 钩码由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
  • 4.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2020年6月2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至此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航系统由不同轨道的卫星构成,其中北斗导航系统第41颗卫星为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的轨道半径约为4.2×107m。第44颗为倾斜地球同步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24h。两种同步卫星的绕行轨道都为圆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成一定的夹角,如图所示。已知引力常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种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大小相等 B . 两种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 . 根据题目数据可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 D .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大于赤道上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
  • 5.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取一较长的轻质软绳,用手握住一端O,将绳拉平后在竖直平面内连续向上、向下抖动长绳,手上下振动的周期是T,可以看到一列波产生和传播的情形,如图所示。在绳上做个标记P(图中未标出),且O、P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t=0时,O位于最高点,P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恰好为零,振动方向竖直向上。若该波可以看作是简谐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该波是纵波 B . 该波的最大波长为4L C . t= 时,P的振动方向竖直向下 D . 若手上下振动加快,该简谐波的波长将变大
  • 6.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从斜面底端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取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不计空气阻力。图中可能反映物块从向上滑动到返回底端的过程中,其动能Ek、重力势能Ep、机械能E随物块滑动路程x变化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 7.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甲所示,把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A和B静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它们之间装有被压缩的轻质弹簧,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把它们系在一起。如图乙所示,让B紧靠墙壁,其他条件与图甲相同。烧断细线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到原来一半时,甲图中小车A和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为零 B . 当弹簧的压缩量减小到原来一半时,乙图中小车A和B组成的系统的动量为零 C . 当弹簧恢复原长时,乙图中A车速度是甲图中A车速度的2倍 D . 从绕断细线到弹簧恢复原长的过程中,乙图中弹簧对B车的冲量是甲图中弹簧对B车的冲量的
二、单选题
  • 8.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的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在O点的正下方一个钉子A,小球从右侧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后摆下,不计空气阻力和细绳与钉子相碰时的能量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球摆动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保持不变 B . 小球在左侧所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可能大于在右侧释放时的高度 C . 当细绳与钉子碰后的瞬间,小球的向心加速度突然变小 D . 钉子的位置靠近小球,在细绳与钉子相碰时绳就越容易断
  • 9.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0,夹在B之间的弹簧被压缩了1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可认为木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F=2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此时木块A、B所受摩擦力分别记为fA和fB。则(   )

    A . fA=10N B . fA的方向水平向左 C . fB=10N D . fB的方向水平向左
  • 10.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在某星球表面将一轻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把质量为m的小球P(可视为质点)从弹簧上端由静止释放,小球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小球的加速度a与弹簧压缩量x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0和x0为已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当弹簧压缩量为x0时,小球P的速度为零 B . 小球向下运动至速度为零时所受弹簧弹力大小为ma0 C . 弹簧劲度系数为 D . 当弹簧的压缩量为x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三、实验题
  • 11.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图是向心力演示仪的示意图,匀速转动手柄1,可使变速塔轮2和3以及长槽4和短槽5随之匀速转动,槽内的小球就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长槽及短槽上的档板6对小球的弹力提供,该力的大小通过档板的杠杆使弹簧测力筒7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因此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格子的多少可以显示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大小。长槽上A档板距左转轴的距离与短槽上B档板距右转轴的距离相等。A'档板距左转轴的距离是A档板距左转轴距离的两倍。皮带分别套在塔轮2和3上的不同圆盘上(已知塔轮2由上到下,圆盘半径分别为6.00cm、8.00cm、9.00cm;塔轮3由上到下圆盘半径分别为6.00cm、4.00cm、3.00cm),可改变两个塔轮的转速比,以探究圆周运动向心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图中甲、乙、丙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小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质量、小球转动角速度和转动半径之间关系的实验情境图,所用钢球质量相同,钢球质量大于铝球质量。其中:

    1. (1) 探究小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质量之间关系的是图中的(选填“甲”、 “乙”、 “丙”);
    2. (2) 探究小球所受向心力大小与小球转动角速度之间关系的是图中的(选填“甲”、 “乙”、 “丙”);

  • 12.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小明和小红同学分别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和“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 (1) 小明同学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采用了如图所示方案。

      ①保持砝码盘中砝码质量不变,通过增减小车中的砝码个数改变小车中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M,与此相对应,利用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小车的加速度。对此实验方案,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A在平衡阻力时,需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并将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实验前,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C调节滑轮,使细线与木板平行

      ②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用交变频率为50Hz,由该纸带可求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小明记录的6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的坐标纸上,请用“+”标出余下的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作出a— 图像。由a— 图像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2. (2) 小红同学在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所受合外力的关系时,设计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案。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挂上砝码盘和砝码,调节木板的倾角,使质量为M的小车拖着纸带沿木板匀速下滑;

      b.取下砝码盘和砝码,测出其总质量为m,并让小车沿木板下滑,测出加速度a;

      c.砝码盘中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a和b,多次测量,作出a—F图像。

      ①该实验方案满足条件M>>m(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②若小红同学实验操作规范,随砝码盘中砝码个数的增加,作出的a—F图像最接近图中的

四、解答题
  • 13.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一质量m=2.0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用一大小为10N、与水平方向成θ=37°斜向右上方的力F拉物体,使物体沿水平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sin37°=0.6,cos37°=0.8,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 (1)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2. (2)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前4.0s内位移的大小x;
    3. (3) 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4.0s的过程中,拉力F的冲量大小I。
  • 14.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由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高山滑雪是比赛项目之一,因其惊险刺激、动作优美深受观众喜爱。如图所示,为了备战北京冬奥会,一名滑雪运动员在倾角为θ的山坡滑道上进行训练,运动员及装备的总质量为m,山坡滑道底端与水平滑道平滑连接,滑雪板与山坡滑道及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同一常数。运动员从山坡滑道上某处由静止速下滑,经过时间t到达山坡滑道底端,速度大小为v。继续在水平滑道上滑行了一段距离后静止。运动员视为质点,空气阻力或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1. (1) 求滑雪运动员沿山坡滑道下滑时所受摩擦力f的大小;
    2. (2) 求滑雪运动员沿山坡滑道滑到底端时运动员及装备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P;
    3. (3) 某同学认为,仅改变运动员及装备的总质量,可改变运动员在水平滑道上滑过的距离。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注意:解题过程中需要用到、但题目没有给出的,要在解题时做必要的说明)
  • 15.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一截面为正方形的塑料管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管道内充满液体,其右端面上有一截面积为s的小喷口,喷口离地的高度为h(h远远大于喷口的直径)。管道中有一与截面平行的活塞,活塞沿管道向右匀速推动液体使液体从喷口水平射出,液体落地点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 。若液体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液体在空中不散开,不计空气阻力,液体不可压缩且没有黏滞性。

    1. (1) 液体从小喷口水平射出速度的大小v0
    2. (2) 喷射过程稳定后,空中液体的质量m;
    3. (3) 假设液体击打在水平地面上后速度立即变为零,求液体击打地面水平向右的平均作用力Fx的大小。
  • 16.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左端有挡板的长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上表面光滑,木板下表面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一固定有电动机的滑块,其总质量也为1kg,放置在木板上,电动机可收拢与档板拴接的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起初滑块离档板的距离L=4m。开启电动机收拢轻绳,滑块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木板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

    1. (1) 若开启电动机后木板始终保持静止,滑块运动2s到达木板左侧档板处,求此时滑块的速度大小v0
    2. (2) 若通电后,绳子上拉力为恒力F=7N,滑块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档板处与档板碰撞后结合成一个整体(碰撞时间极短,相撞时电动机立即断电),最终两者停在水平地面上,求:

      ①滑块与档板碰撞过程中二者损失的总机械能△E;

      ②整个过程中电动机对餐做的总功W。

  • 17.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如图甲所示,粗糙平直轨道与半径为R的光滑半圆形竖直轨道平滑连接。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与平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距离圆形轨道最低点为L的A点,以水平向右的不同初速度滑上平直轨道,滑过平直轨道后冲上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最低点处有压力传感器,滑块沿圆形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h与滑块通过圆形轨道最低点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F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 (1) 若滑块沿圆形轨道上滑的最大高度为R,求滑块在A点初速度的大小v0
    2. (2) 求图乙中F0的大小;
    3. (3) 请通过推导写出F<3mg时h与F的关系式,并将图乙中F<3mg的部分图像补充完整。
  • 18. (2020高三上·海淀期中) “势阱”是量子力学中的常见概念,在经典力学中也有体现。当粒子在某力场中运动,其势能函数曲线在空间某范围内存在最小值,形如陷阱,粒子很难跑出来。各种形式的势能函数只要具有这种特点,我们都可以称它为势阱,比如重力势阱、引力势阱、弹力势阱等。

    1. (1) 如图甲所示,光滑轨道a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形成一重力势阱,两侧高分别为kH和H。一可视为质点的质量为m的小球,静置于水平轨道b处。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①以a处所在平面为重力势能面,写出该小球在b处机械能的表达式;

      ②使小球由b处开始运动,从右侧处脱离该重力势阱,至少需要给小球提供多少动能?

    2. (2) 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命名为“天问一号”。为了简化问题,可以认为地球和火星在同一平面上绕匀速圆周运动,火星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1.5倍。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简单又比较节省能量的发射过程可简化为:先在地球表面使探测器加速并获得足够的动能,从而摆脱地球引力势阱的束缚,经过一系列调整使探测器成为一颗沿地球公转轨道近似为圆形运行的人造卫星;然后使探测器在适当的位置加速,经过椭圆轨道(霍曼转移轨道)到达火星;

      ①已知取无限远处为引力势能零点,间距为r、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质点组成的系统具有的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 ,式中G为引力常量且大小已知。已知地球质量为M、半径为R,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纵轴表示引力势能,横轴表示质量为m的探测器到地心的距离r(r≥R)。请在该坐标系中定性画出地球与探测器组成的系统具有的引力势能函数曲线。静置于地面处的该探测器,至少需要获得多大速度(相对于地心,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空气阻力及其他天体的影响),才能摆脱地球引力势阱的束缚;

      ②由开普勒定律可知: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距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如图丙所示,请经过计算,判断当火星运行到哪个位置(A、B、C、D、E、F、G)附近时,在地球公转轨道上H点的探测器开始发射(即瞬间加速,加速时间可忽略),此后探测器仅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可经过霍曼转移轨道在I点到达火星。(可能需要用到的数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