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象形文字 ②楔形文字 ③《汉谟拉比法典》 ④金字塔
①都曾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②都进行了侵略扩张的战争
③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④都曾经侵入到印度河流域
①国王桀残暴无度,导致西周灭亡 ②周武王率兵伐纣,灭商建周
③禹继位后,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④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镐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
①铸铜和制漆技术传到朝鲜,密切了朝鲜和我国的关系
②玄奘西行,增加对印度半岛的了解
③鉴真东渡,中日文化交流史的佳话
④马可·波罗来华,引起了东学西渐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文明在世界历史上焕发了灿烂光芒,而此时春秋战国之际的中国也不甘示弱,文明高度发展。随后古罗马与中国秦汉交相辉映,东西文明双峰并峙。
材料二:
材料一: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甚至也成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模板。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约瑟先生称这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
材料二: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一:中国银行行徽(下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原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
材料二:汉初,听任郡国自由铸钱,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文帝时“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于是“盗铸如云而起”。这既造成了货币的混乱,又使富商大贾操纵铸币权,富比天子。
材料三:
材料一: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宣帝改日都护,十六年,明乃命将帅,北征匈奴。
——《后汉书·西城传》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三:孝文帝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即统治民族率先放弃自己的风俗和习惯、使用被统治民族的汉服和汉语,实在出奇……一言以蔽之,这些改革可概括为北魏王朝的“中国化
——《中华的奔溃与扩大》
材料四:
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人,惟二人得还”
材料二: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材料三: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在咸阳举行登基大典,之后大宴群臣。宴会上,他要求大臣谈谈应如何巩固国家统一。通过讨论,最后决定:地方上采用郡县制;文化上以小篆为统一的文字;经济.上,使用统一的度量衡标准等等,史官用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一一做好记录。兴之所至,秦始皇令宫女端上葡萄,石榴等新鲜水果。
材料四:“百度名片”
唐代一些少数民族的食品如胡饼,成为普遍流行的名食。在唐朝的京城长安有专门经营这些食品的店铺,民间还流行互相馈赠胡饼的习俗。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装,并以男装戎装为时尚。
唐代,大量来自中亚、西亚的移民进入中原地区,他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也留有强烈的烙印,吐蕃随处可见唐代文化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