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台湾 ②乌斯藏 ③蒙古 ④澳门
思想家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1610—1695年) |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
顾炎武(1613—1682年) |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
王夫之(1619—1692年) |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据如表分析,他们都( )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
①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为求生存而进行推翻旧政府的运动
③学习西方,在国内发展近代经济 ④致力于改变现状,进行维新变法
时间 |
事件 |
1900年 |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
1901年 |
《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
1918年 |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
1952年 |
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
①革命者把广告当作发起武昌起义的宣传工具
②商人利用时局巨变及时调整营销策略
③民国成立后商人积极投身中国政治变革的浪潮
④民主共和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①建立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③多次组织反清武装起义 ④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新军将领 | 革命党 | 咨议局议长 | 巡抚 | 布政使 | 提督 | 督练公所总参议 |
13人 | 5人 | 3人 | 3人 | 1人 | 1人 | 1人 |
材料一 从秦汉到明清,宰相的法定职权日益被分割,地位日益暧昧,以至于宰相被最终取消,君权在制度规定层面上却有日益加强之势,君权呈现出很强的内敛性和不断膨胀倾向。
——摘自袁建强《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会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