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4: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1-01-19 浏览次数:562 类型:一轮复习
一、文言文阅读
  • 1. (2020·绍兴) 文言文阅读

        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悭,亦能从事于忍。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偿。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其人骂至五里 , 倦而返。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命抶之二十,不数日死。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者,主政竟坐偿。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备位卿贰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此烛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 , 必能寡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詈(lì):骂。②坐:犯罪。③抶(chi):笞,鞭打。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时居官的自谦之词。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⑥烛:洞察。①法:规范,准则,模范。此处指学习的糖样。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昔里中一富儿      ②其人骂至五里

      ③一主政以公差      ④必能寡

    2.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彼 知 我 而 故 詈 之 非 有 所 恃 何 以 及 此 余 故 不 问

    3. (3) 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横线上写出省略的内容。

      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动。

    4. (4) “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刘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
  • 2. (2020·杭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式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乃共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母,请设馔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对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母曰:“若然,当为尔酝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式仕为郡功曾。后元伯寝疾笃,临尽,叹曰:“不见吾死友!”寻而卒。式忽梦见元伯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象。子未我忘,岂能相及?”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旁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式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驰往赴之。式未及到,而丧已发引,既至圹 , 将窆 , 而柩不肯进。其母抚之曰:“元伯,岂有望邪?”遂停柩移时,乃见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巨卿既至,叩丧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会葬者千人,咸为挥涕。式因执绋而引,柩于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为修坟树,然后乃去。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释】①审:确实。②功曹:官名。③岂:大概,或许。④圹kuàng:墓穴。⑤窆biǎn:落葬下棺。③柩jiù :棺材。

    1. (1) 下面是某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乃共期日——查词典,从“能够”“约定”等义项中判断“克”为“约定” B . 具以母——联想到“表白”“告白”中的“白”,推断其义为“告诉”。 C . 必不乖违——联系上下文“巨卿信土”和母亲的话语,推测其义为“违背”。 D . 不见吾死友——回忆“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推知“恨”义为“悔恨”。
    2. (2)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元伯坚守两年之期,范式千里赴约,二人均是信义之人。 B . 范式驰往奔丧,为元伯守墓种树,不愧为元伯的“死友”。 C . 张母“望之”就断定来者是范式,侧面衬托范张情谊之深。 D . 文末“会葬者”落泪,是因为众人都对元伯病逝极度悲痛。
    3. (3) 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回答①②题。

      式恍然觉寤,悲叹泣下,具告太守,请往奔丧,太守虽心不信而难违其情,许之。

      ①范式“具告太守”的内容是什么?

      ②太守为什么会“许之”?

    4. (4) 你如何看待第二段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
  • 3. (2020·温州) 阅读下面次材料,探究古典意象“雨打芭蕉”的内涵。

    材料一

    听蕉记 【明】沈周

        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应不忒。然蕉曷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为之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摩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 , 剥剥滂滂,索索渐渐,床床浪浪,如僧讽堂,如渔鸣榔 , 如珠倾,如马骧 , 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有所得于动静之机者欤?

    (选自《石田先生文钞》)

    【注释】①不忒(tè):没有差别。②曷:疑问代词。何,什么。③相能:相互配合,关系和睦。④戛摩:击撞摩擦。⑤迨:等到。⑥匝匝 (zé):象声词。⑦鸣榔:渔人敲击船舷发出声音,用以惊鱼,使入网中。⑧骧:奔驰。

    1. (1) ◆阅读材料一,探析声美。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下划线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虎威

      则蕉亦默默静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爱莲说》)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待,守候;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2. (2) 蕉和雨的“相能”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3) 《听蕉记》是如何用文字表现雨打芭蕉的声音美?结合画线句,加以分析。
    4. (4) ◆阅读材料二,体会情思。

      你如何感受到《夜雨有作》中诗人的深重愁绪?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 (5) ◆阅读三则材料,探因溯源。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雨打芭蕉”深受古人喜爱的原因。

    6. (6) ◆根据探究过程,得出结论。

      概述你对“雨打芭蕉”这一古典意象的理解。

  • 4. (2020·金华·丽水) 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 , 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

        时值睛朗,溪谷洗 , 遂勒辔移时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家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选自《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释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大可围果得于里外 B . 西岩之半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C . 路人者以其境清,不可久居 D . 溪谷洗吴广以为
    2. (2) 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

    3. (3) 阅读第三段文字,完成下表。

      志公影

      真相

      志公戴着斗笠的头

        ①

      志公身体的形状

      圆柏两边上下走向的石缝

        ②

      斜向的石缝、斑驳的苔藓

    4. (4)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不能直接照应文题中“辨”的一项是( )
      A . 注目观之,以向来传说 B . 遂勒辔移时 C . 又西志公影 D . 志公不影于此
    5. (5) 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知人之误传者何限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5. (2020·湖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跋李庄简公家书

    [南宋〕陆游

        李丈参政罢政归乡里时,某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日咸阳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袜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炬,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 , 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足垂范百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道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咸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闻赵相过岭,悲忧出

      ②青鞋布袜行矣,能作儿女态耶

      徙海表,气不少衰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每 言 秦 氏 必 曰 咸 阳 愤 切 慨慷 形 于 色 辞。

    3. (3) 上文是如何表现李光的“英伟刚毅之气”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4. (4) 请你根据上文和相关注释,推断李光“丁宁训戒”的内容,并结合陆游的诗词简述陆游受到的影响。
  • 6. (2020·台州) 文言文阅读

    【甲】

        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时,数上疏言事,得罪贬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起兵欲反正,往投之,署为府。为敬业作檄传天下,暴斥武后罪。后见读之,矍然曰:“谁为之?”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亡命,不知所之。

        (节选自《唐才子传》)

        【乙】

    唐考工员外郞宋之问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且为诗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第一联搜奇覃思 , 终不如意。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问曰:“少年夜久不寐思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答曰:“弟子业诗,适遇欲题此寺,而兴思不。”僧曰:“试吟上联。”即吟与之。再三吟讽,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又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为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檄:古代官府用于征召或声讨的文章。②矍然:吃惊的样子。③宋之问:初唐时期诗人。④覃思:深思。⑤迟明:黎明,

    1. (1) 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提示解释加下划线词。

      联系课文。

      序号

      释义

      课文

      以宾王对

      今或闻无罪(《陈涉世家》)

      再三吟讽,

      因往晓之(《杞人忧天》)

      查阅字典。

      “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以下几种常见义项,请根据上下文选出下列两个“属”

      的正确义项,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A.署为府

      B.而兴思不

    2. (2)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少年夜久不寐思而吟讽甚苦何耶?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败亡命,不知所之。

    4. (4) 楹联“山月常明,应知诗杰丞临:湖波乍涌,恍见文澜动则天”提到了甲文所叙述的哪两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 (5) 两文为了表现骆宾王的才华,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试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 7. (2020·衢州) 彭天锡串戏

        彭天锡串戏妙天下,然出出皆有传头,未尝一字杜撰。曾以一出戏延其人至家费数十金者,家业十万缘手而尽。三春多在西湖,曾五至绍兴,到余家串戏五六十场,而穷其技不尽。

        天锡多扮丑净,千古之奷雄佞幸,经天锡之心肝而愈狠,借天锡之面目而愈刁,出天锡之口角而愈险。设身处地,恐纣之恶不如是之甚也。皱眉视眼,实实腹中有剑,笑里有刀,鬼气杀机,阴森可畏。盖天锡一肚皮书史、一肚皮山川、一肚皮机械、一肚皮磊砢不平之气,无地发泄,特于是发泄之耳。余尝见一出好戏,恨不得法锦包裹,传之不朽;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与得火候一杯好茶,只可供一刻受用,其实珍惜之不尽也。桓子野见山水佳处,辄呼:“奈何!奈何!”真有无可奈何者,口说不出。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串戏:客串演戏。⑧机械:机巧。③磊砢(kē):众多的样子。④桓子野:即恒伊,字子野。

    1. (1) 对文中画线句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是彭天锡请人教他唱戏,花尽家财;另一种认为是别人请彭天锡唱戏,花尽家财。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 (2) 本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彭天锡串戏之妙?结合内容分析。
    3. (3) 结合本文和《湖心亭看雪》,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张岱?
  • 8. (2020·嘉兴·舟山) 班委推荐你与小舟组队参加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阅读素养展示活动。以下是阅读材料之一,请你认真阅读,与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跋傅给事帖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 , 非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作者  南宋  陆游)

    【注释】①傅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丑裔:对金人的蔑称。④蔑如:浅薄不足道。⑤消沮(jǔ):失败,⑥和戌: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1. (1) 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期   ②卒   ③会   ④复

    2. (2) 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

      ①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②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3. (3) 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
  • 9. (2020·仙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李沆

    李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稍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祭祀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 , 大营宫观,无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沆真圣人也。”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 , 人莫能干以私。家人劝治居第,未尝答。弟李维因语次及之,沆曰:“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旰(ɡàn)食:晚食,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②封岱祠汾:封禅泰山、祭祀汾水。③寝:搁置。④动遵条制:行动遵守规章制度。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至旰食                    王命急宣 B . 契丹犯边                  多于此 C . 土木、祭祀之事作矣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D . 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       康肃笑而遣
    2. (2)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 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B . 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C . 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D . 身食厚禄时∕有横赐鸟巢林∕一枝足耳∕安事丰屋哉
    3. (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李沆担心真宗会纵情声色犬马,劳民伤财,符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B . 因为李沆在留守京城时烧了诏书,所以皇帝要降罪于他。 C . 选文赞美了李沆忠良勤勉、富有远见、刚正不阿、襟怀坦荡、生活简朴的品质。 D . 选文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形象。
    4.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 10. (2020·十堰)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百废兴(具:同“俱”,全、都) B . 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C . 樯倾楫(摧:倒下) D . 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3)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 B . 第2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C . 3、4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D . 第5段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4.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阅读链接)

      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乐。

  • 11. (2020·重庆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   ②至于夏水

      ③沿阻绝     ④虽乘御风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 (3) 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 . 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 . 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 . 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 (4) 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 , 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释】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 12. (2020·重庆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焉         ②小大之  

      ③神弗也         ④望其旗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 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 . 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C . 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 . 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战前准备和战后论述,略写战争过程,材料剪裁得当。
    4. (4) 曹刿与“链接材料”中的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晋、秦围郑。郑文公使烛之武见秦君,武辞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许之。

      【注释】①晋、秦、郑: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郑文公:郑国君。③烛之武:郑国养马官,有谋略。

  • 13. (2020·成都)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 . 怪者也 志:志向 C . 才美不外 见:同“现”,表现 D . 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 海运则将徙南冥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 B . 六月息者也    不物喜 C . 伯乐不常有    温故知新 D . 真无马邪    帝感
    3.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 . 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 . 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 .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 . 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4. (4)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甲文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乙文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 . 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乙文以“千里马”遭受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 . 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乙文.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 . 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甲文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乙文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 14. (2020·新疆)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

    (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

    【注】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 (1) 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 .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 .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D .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 (2) 琴的美感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的现象。(答案8个字以内)
  • 15. (2020·广州)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 , 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 上自军                            其盘骨                    B . 军士吏甲                       将军身坚执锐 C . 壁门士吏谓从车骑曰      予作文以记之 D . 使人称                            长跪而之曰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子。

      ①已而之细柳军。

      ②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3. (3) 下列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交代了汉文帝劳军的背景。匈奴大规模侵入边境,汉王朝在霸上、棘门、细 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B . 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 军令,周亚夫见到皇帝没有跪拜,而是以军礼参见。 C . 汉文帝是一位开明、识大体的国君。虽然在细柳营处处受到约束,不得不听命于手下 将军,内心颇为不满,但他仍然对周亚夫大加称赞。 D . 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 营受到阻碍,在营中只能慢行: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 16. (2020·广州) 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杀之。广廉、得

    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注]①镞:箭头。②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广亦射杀之   ②广之

    2. (2) 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一个人。
  • 17. (2020·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妻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成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岂不大丈夫哉/臣知不如徐公美 B . 不得/寻向所 C . 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 . 威武不能屈/狠自枉屈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②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 (3) 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 18. (2020·广东)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孔)祯,高宗时为苏州长史。曹王明为刺史,祯每进谏。明曰:

        “寡人天子之弟,岂失于为王哉!” 祯曰:“恩龙不可恃,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明不悦,明左右有侵暴下人者,祯捕而杖杀之。明后果坐法,迁于黔中,谓人曰:“吾愧不用孔长史言,以及于此!”

    (选自《旧唐书·文苑传》)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不循法度(遵照) B . 恩龙不可恃(倚仗) C . 被捕而杖杀之(用杖) D . 以及于此(比得上)
    2. (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大王不奉行国命恐今之荣位非大王所保独不见淮南之事乎

    3. (3) 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孔祯是个怎样的人。
  • 19. (2020·陕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郑和,云南人。成祖欲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通使西洋。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 , 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帝大悦,赏有差。十年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十四年冬,满剌加等十九国遣使朝贡。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三十余国。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节选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侪(chái):同辈。②赍:携带。③占城:仿越南南部。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成祖欲中国富强          

      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      

      ③帝大悦,赏有差          

      ④所历三十余国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次遍历诸番国”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 .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 . 策之不其道 C . 全石为底 D . 物喜,不以己悲
    3.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4. (4) 请写出选文中能从侧面印证郑和下西洋是“盛事”的两个句子。
  • 20. (2020·绥化)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 (1) 解标下列加点词语。

      ①野发而幽香                ②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

    2.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 (3) 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

      例句: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A . 两岸连山,略无 B . 此诚危急存亡之 C . 白玉之环 D . 神寒骨,悄怆幽邃
    4. (4) 欧阳修笔下“佳木秀而繁阴”的景色,一定让你联想起了家乡的某处夏季美景,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必须从比喻、拟人或排比的修辞手法中任选一种进行描写,不准出现真实的地名,50字左右)
  • 21. (2020·绥化) 阅读《何陋轩记》(节选),回答下列小题。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莳(shì):载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1. (1) 下列语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皆以予自上国而往”中的“以”字是“用”的意思。 B . 文中画横线句“将陋其地弗能居也”正确的停顿应为“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C .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从文言句式上看是判断句。 D . “以信孔子之言”和“无丝竹之乱耳”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都译为助词“的”。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

    3. (3) 结合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概括选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都是从哪些方面体现“陋室不陋”的。(至少答出两方面)
  • 22. (2020·哈尔滨) 阅读《陋室铭》,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读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鸿:              ②形:

    2.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 (3) 从原文中找到并写出描写陋室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
  • 23. (2020·安徽)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注释】①著:附着。②荷:也称作蒲。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晋陶渊明爱菊        独

      ②濯清涟而不          妖

      乎众矣              宜

      ④金粟开晓更清        初

    2.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 (3) 《爱莲说》中,菊是的象征;《咏菊》中,菊有的特点。(用原文词语填空)
    4. (4) 《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 24. (2020·吉林)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大铁椎传

    [清]魏禧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选自《古代散文选》一书,有删节)

    【注释】①(bì 1ì):古代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的乐器。②栗:发抖,哆嗦。

    1. (1) 与“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中的“负”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负荆请罪 B . 负箧曳屣 C . 负势竞上 D . 负重致远
    2. (2) 请用“/”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限两处)

      客  大  呼  挥  椎  贼  应  声  落  马  马  首  裂

    3. (3) 大铁椎的勇敢是如何表现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答出一点即可)
  • 25. (2020·宜宾)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 , 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物,粹冷柔滑,若俗土,若道人,眼耳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侯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矣,能事毕矣。后来者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①蠲(juān)烦析酲(chéng):解除烦恼,消除困倦。

    1. (1) 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就郡言,灵隐寺为(尤:最) B . 广不丈(累:重叠) C . 可谓佳境矣(殚:竭尽) D . 述而不(作:炒作)
    2. (2) 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寺观言(由:从) B . 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C . 眼耳尘(之:的) D . 后来者有敏心巧目(虽:即使)
    3. (3) 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春之日,吾爱其草熏熏,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②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 26. (2020·内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择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焖戒。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悉能

      ②不应而

      ③李生故寻王生

      ④王生惊觉,

    2. (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3) 阅读此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 27. (2020·内江) 阅读《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共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1.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   )
      A . 周亚夫细柳                    三可夺帅也 B . 上自军                        其筋骨 C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侧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 D . 军中不得驱驰                    遂许先帝以驱驰
    2. (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 . 备胡(用来) B . 已而细柳军(往、到) C . 天子至(将要) D . 天子动(为了)
    3.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记叙了汉文帝细柳劳军的故事。其中重点刻画了周亚夫这一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B . 本文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细柳军营全副武装,军门都卫、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示都是从正面描写周亚夫。 C . 汉文帝开明、识大体。周亚夫用军礼、军规接待“劳军”的汉文帝,“群臣皆惊”文帝不但不生气,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D . 本文有不少词语与古代礼仪有关。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揖”是拱手行礼,“拜”是跪拜,“改容式车”是表示敬意的行为。
    4. (4)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 28. (2020·眉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 , 召亮于成都,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建兴元年,封亮武乡候,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九年,亮复出祁山,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粮不继,使己志不申,以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屈致:(让他)屈意前来。②病笃:病重。③开府:设立臣相府。④仪轨:礼仪法规。

    1. (1)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召亮于成都,以后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B . 亮每粮不继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C . 随身衣食,仰于官       事无大小,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D . 诸葛亮为相国也       莲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B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C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D .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诸葛亮临危受命,不负重托。先帝病危之时,托孤于他;他尽心辅佐后主,事必躬亲。 B . 诸葛亮忠君爱国,不忘已志。他多次带兵北伐,以图大志,后病卒军中,大业未成。 C . 诸葛亮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他上表请求身后不优抚家人,及卒,后主成全了其遗愿。 D . 诸葛亮治国有方,受人爱戴。他安抚百姓,提倡读书,为政十分苛刻,赏罚分明。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②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 29. (2020·上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东坡。自谓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

    【注释】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盖伟明初不知其东坡() ②自谓不下人(

    2. (2) 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B . (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 C . (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D . (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
    3. (3) 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最终东坡以“”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 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尝百里外

      ③左佩刀,右备容臭

      ④余则袍敝衣处其间

    2. (2) 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于:每假借藏书之家/战长勺 B . 之:当余从师也/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C . 而:足肤皲裂不知/起坐喧哗者 D . 以:衾拥覆/虽乘奔御风不疾也
    3. (3)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幼时/即嗜学 B .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 . 余因/得遍/观群书 D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 (5) 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奢华生活?
    6. (6) 作者的求学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选择感触最深的两点谈谈你的感受。
  • 31. (2020·宁夏) 阅读诸葛亮(出师表》选文,回答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臣本布衣,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故临崩寄臣大事也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2. (2) 翻译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3. (3) 请用“/”符号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4. (4) 先帝深知诸葛亮“谨慎”,请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谨慎”体现在哪些方面?
  • 32. (2020·襄阳)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公权字诚悬。幼嗜学,十二能为辞赋。元和初,进士擢第。穆宗即位,入奏事,帝召见,谓公权曰:“我于佛寺见卿芼迹,恩之久矣。”即日拜右拾遗。穆宗政僻 , 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历穆、敬、文三朝。文宗思之,复召为侍书,后充翰林书诏学士。便殿对六学士,语及汉文恭俭,帝举袂曰:“此澣濯者三矣。”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帝留而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澣濯之衣,乃小节耳。”时周墀同对 , 为之股栗 , 公权辞气不可夺。

    ——选自《旧唐书·柳公权传》(有删改)

    【注释】①拜右拾遗:被封为右拾遗。右拾遗,官名。下文的“侍书”“翰林书诏学士”也是官名。②僻:不正,偏离正轨。③袂:衣袖。④澣huàn濯:洗。⑤同对:一同答对。⑥股栗:害怕。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幼学  嗜:                ②我佛寺见卿笔迹  于:

    2. (2) 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B .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C .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D . 人主当进贤良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学士皆赞咏帝之俭德,唯公权无言。

    4. (4) 文中柳公杈两次劝谏皇上,一次是借用笔的方法规劝,另一次是借进谏。文末通过周墀来突出柳公权的形象,这和《爱莲说》中用牡丹突出莲花的形象一样,都用了的写作手法。
    5. (5) 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从他讲述用笔的道理中,你能得出怎样的感悟?
  • 33. (2020·包头)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博学而   ②之也温

    2.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 (3) 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4. (4) 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 34. (2020·沈阳)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了。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峰腋寺作为草堂。明年春,草堂成。

        乐天来为主,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 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

        一旦蹇剥 , 来佐江郡,郡守以优容抚我,庐山以灵胜待我。是天与我时,地与我所,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有删改)

    【注释】①匡庐:即庐山。②颓然:松弛的样子。嗒(tà)然:物我两忘的样子。③蹇(jiǎn)剥:指时运不济。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匡庐奇                      佳木而繁阴(《醉翁亭记》) B . 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C . 峰腋寺作为草堂            群臣吏民能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 . 乐天来为主                  克,公问其故(《曹判论战》)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

      ②卒获所好,又何以求焉?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

    4. (4) 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写出陋室外部环境的句子是,(乙)文写出草堂选址原因的句子是。居室主人身处其间,心情愉悦,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甲)文体现了刘禹锡的,(乙)文体现了白居易的。(AB两处请用原文回答,CD两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 35. (2020·徐州)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赵,赵使平原君赵胜求救于楚。得十九人偕从,无以满二十。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纵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既至楚,平原君与楚王言合纵。日中不决。毛遂入,按剑迫楚王,说以利害,致楚王立定合纵之约。毛遂谓十九人曰:“公等录录 , 所谓因人成事者也。”平原君亦自以为不善相士,谓:“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毛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①赞:介绍。②蚤:通“早”。③录录:通“碌碌”。

    1. (1)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夫 贤 士 之 处 世 也 譬 若 锥 之 处 囊 中 其 末 立 见。

    2.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十九人偕从             ②所识穷乏者我与 B . ①左右未有所诵           ②不以千里 C . ①平原君亦自以为不相士   ②陈康肃公 D . ①遂以毛遂上客           ②不足外人道也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君即遂备员而矣。

      ②毛遂入,按剑迫楚王,以利害,楚王立定合纵之约。

    4. (4)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毛遂自荐,本来指毛遂主动自我推荐承担出使楚国的重任,后来作为成语用以比喻自告奋勇、自我推荐。 B . 从平原君赵胜出发前对毛遂不屑一顾、满怀顾虑的态度,可以得出平原君赵胜不是一位善于发现人才、知人善任的人这一结论。 C .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在文中属于侧面描写,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毛遂却都没有说出来,为下文突出毛遂的才华出众作铺垫。 D . 毛遂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他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合纵,声威大振,并获得了“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赞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