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共同纲领》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政治协商制度 ④民主集中制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时间 |
松江市镇数量 |
1550年以前 |
59 |
1551-1722年 |
113 |
1723-1861年 |
167 |
1862-1911年 |
369 |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验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建筑业 |
交通运输业 |
商、饮、服务业 |
1982 |
29.28 |
74.92 |
5.38 |
9.58 |
17.01 |
1988 |
23.28 |
773.52 |
95.58 |
372.55 |
623.23 |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
材料一 从下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
——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三 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年份 |
农业(%) |
工业 |
|
轻工业(%) |
重工业(%) |
||
1979年 |
26.6 |
32.1 |
41.3 |
1980年 |
27.2 |
34.3 |
38.5 |
1981年 |
28.8 |
36.7 |
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