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4 哲学与文化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同步...

更新时间:2021-03-11 浏览次数:16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1·郑州模拟) 新冠病毒是高度糖基化的球形颗粒,容易产生多种突变,这些糖基化位点就像是给病毒穿上了具有伪装效果的“糖衣”,可以帮助病毒骗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检测,成功存活。正是新冠病毒的这种特点导致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和新冠疫苗的研制是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这表明 (    )

    ①人们的认识只有超越客观条件限制才能掌握真理

    ②人们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克服谬误接近真理的过程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追求真理是不断超越自身、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1·平阴模拟)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展开,“人口普查是为房地产税征收做铺垫”等各种传闻一度引发热议,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专门设立辟谣平台对其一一澄清。由此可见(    )
    A . 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不可能是真理 B . 经过权威部门证实的认识才是真理 C . 人们对真理的追求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D . 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3. (2021·河北模拟) 中国取得了抗疫斗争的巨大成就,并积极开展国际援助,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而有些国家却选择性地忽视中国贡献,甚至甩锅中国。有人评论道:“事实不会因人们忽视而消失。”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认识过程因具有反复性而难免陷入误区

    ②真理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③客观事实及其真相因其客观性而不容否认

    ④认识主体的主观因素会导致认识的差异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4. (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末) 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成功登顶并进行峰顶测量,取得了一手测量数据。珠峰究竟有多高,尚需应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进行综合计算。在数据分析、处理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和反复验证,公布了此次珠峰精确测量高度是8848.86米。这一过程体现了(    )

    ①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

    ②经过反复研究可以完成获得终极认识

    ③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5. (2020高三上·辽阳期末) 量子力学是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重大成果,其理论的提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直到今天,量子世界里还有太多不为我们所知的奥秘。如果完全掌握量子力学理论,弄清楚量子世界的本质所在并加以应用,那么人类科技将会实现巨大的质的飞越。这说明(    )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认识的不断深化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只有被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够指导实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6. (2020高三上·哈尔滨月考) 漫画中“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

    A .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具有条件性 B .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具有具体性 C .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D .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
  • 7. (2020高三上·浙江月考) 2020年8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发布,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表述进一步完善,如“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从哲学上讲,诊疗方案需要“迭代”升级是因为(   )

    ①客观事物作为人们认识的对象往往是复杂多变的

    ②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才能指导实践活动

    ③实践活动内容及水平在不同发展阶段是有差异的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正确认识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8. (2020高二上·安徽月考) 漫画表明(  )

    A . 正确的认识产生于争论之中 B . 对同一事物人们很难有共识 C . 人们立场、观点不同,认识往往不同 D . 受知识水平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 9. (2020高二上·洮南期中) 2019年7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回答记者问时说,近百名新疆知识分子和宗教界人士联名致信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其发表涉疆不负责任言论表示强烈愤慨,希望美方客观评价新疆的人权状况,立即停止编造关于新疆的谎言和谬论。谎言是成不了真理的,这是因为 (    )

    ①认识的真理性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

    ②认识的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

    ③真理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④真理不能含有同客观实际相违背的主观成分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0. (2020高二上·佳木斯期中)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中记载,上(唐太宗)问魏徵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上述回答的合理性在于 (    )

    ①真理在不同主体的讨论中被发现

    ②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③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④听取不同主体的认识有利于发现真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1. (2020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句话。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但对黄花莱,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食物中毒的隐患。上述材料说明

    ①真理总是局限于一定的条件和范围     ②真理与谬误并无明显的界限

    ③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2. (2020高二上·黑吉期中) 超出十进制加法运算范围、进入二进制加法运算范围,原来的真理(IJ-I=2)变成了谬误,原来的谬误(1+1=10)变成了真理。这是由于(    )

    ①真理和谬误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②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③真理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是具体的
    ④真理中包含一定的谬误,没有纯粹的真理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0高二上·东莞期中) 近日,美国一法庭判“酸碱体质”理论大师赔偿一癌症患者1.05亿美元,广为流传的“酸碱体质”理论骗局就此被戳破。错的就是错的,错的不会因为“大师”就变成对的,这表明()
    A .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B .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C . 原有的真理性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会转化为谬误 D .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 14. (2020高二上·西安期中)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毛泽东在3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
    A . 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B . 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对梅花的认识会有不同 C . 由于面对的是不同的梅花,人的认识不可能相同 D . 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认识具有无限性
  • 15. (2020高二上·海丰期中) 现代中国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充满自我否定,充满涅槃重生的发展史!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农村税费改革,再到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加上即将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党和政府不断推进农村制度改革,探究农村发展幸福路。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说明了 ( )

    ①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的需要能够推进实践的发展                 ④真理在克服谬误中不断超越自身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2020高二上·南宁月考)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党和国家曾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前两次由于多种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第三次启动,由于刚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定一部完整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决定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工作思路,确定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2001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经讨论和研究,仍确定继续采取分别制定单行法的办法推进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较好的制度基础、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

    运用“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知识,说明编纂一部民法典为什么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 17. (2020高三上·重庆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是治戍南海与南海诸岛最早的国家,且持续千年而从未中断,中国在南海地区九段线内所有海域、空域和陆地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但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蓄意炒作南海问题,对中国南海的主权说三道四,渲染地区紧张,把矛头指向中国,对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构成威胁。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老挝万象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外长会期间,针对一些西方国家发表涉及南海局势的声明,据理予以严正驳斥。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最基本的属性”的知识,批驳西方国家的错误做法。

  • 18. (2020高二上·静海月考)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举国上下打响了一场伟大的抗击疫情阻击战。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治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记者9月6日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获悉,目前中国生物的两个新冠灭活疫苗均已进入最后的Ⅲ期临床试验阶段。但研发出有效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仍需时日,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的将来最终取得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历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