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塑胶手套 B陶瓷碗 C不锈钢锅 D棉布围裙 E塑料保鲜盒
A延展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A甲是铁,乙是锌
B甲是锌,乙是铁
C图1中金属乙与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稀硫酸一定还有剩余
D图2中金属甲与硫酸充分反应后,金属甲可能有剩余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
溶解度/g |
Na2CO3 |
12.2 |
21.8 |
39.7 |
48.8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
NaHCO3 |
8.2 |
9.6 |
11.1 |
12.7 |
A溶剂质量减少
B同温下NaHCO3溶解度小于NaCl
C生成的NaHCO3质量大于消耗的NaCl质量
(已知:①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②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查阅资料)①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②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③绿色锈斑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探究过程)实验1:取一定量的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并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
猜想:(1)试管中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氧化铜;③碳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生成的气态物质可能是水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2:取少量实验1中的黑色固体物质于试管内,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加热,观察到,则猜想②正确。
实验步骤:(1)打开A中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关闭活塞,连接装置,其连接顺序为A→→;
反思与评价:A装置中U形管内碱石灰的作用是。
资料1:Cu2(OH)2CO3+2H2SO4=2CuSO4+3H2O+CO2↑
资料2:回收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反思与评价:
理论上两种方案获得铜的质量比较:方案一方案二(选填“>、=、<”)。
室温时,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2,则该溶液呈性。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固体全部溶解,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正确”或“不正确”)、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① |
碳酸氢钠 |
0.10 |
V1 |
② |
碳酸钠 |
0.10 |
V2 |
③ |
白色粉末 |
x |
V1 |
表中x=;V1V2(填“>”、“<”或“=”)、
白色粉末是。
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②样品中Na2CO3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是g。
③求样品中氯化钠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过程)